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54章 战事再起

第54章 战事再起

    万历十五年十二月,戚继光病逝,享年六十一岁。

    临终前,一个年轻人找到戚继光,问他后不后悔。

    戚继光是这么回答对方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年轻人闻言朝着戚继光行了一礼,随后一言不发的离开了。

    在戚继光死后,朝廷没有给予任何的表示和抚恤,直至两年后戚继光的长子入京请求恤典,朝廷才下诏予以祭葬。

    一代名将,落得了一个这样的下场。

    ……

    张居正死后,大明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吏治快速腐败。

    从嘉靖三十二年之后,官僚系统便遭到了清洗,官员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隆庆年间稍稍松了口气,但紧跟着就是更为严重的压制。

    张居正的考成法就是悬在所有官员头上的一柄利剑,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压制的越狠,反弹的就越厉害,就像弹簧一样。

    吏治的快速腐败,可以看做是整个官僚系统对张居正改革的一场报复。

    就比如一个穷人受限于经济只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但当发了大财之后,便会进行报复性消费。

    现在大明的官僚系统便是这么个情况。

    万历皇帝朱翊钧想做些什么,却有心无力。

    甚至,宫内还发生了大火,皇子还夭折了!

    杨轩只是冷静的看着这一切,丝毫没有要插手的打算。

    大明的病根已经很深了,需要的是一场“大手术”。

    封建王朝的局限性就在这里,做的再多,只要底层逻辑没有改变,那么该出现的问题迟早还是会出现的。

    大明已经走过两百多年了,身体内部已经积攒了太多的病根了。

    万历十七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公开作乱,但朝廷却举棋不定,始终拿不出一个章程来。

    加上杨应龙大肆贿赂朝中官员,用钱抵罪,所以迟迟没有受到制裁,这也助长了杨应龙的嚣张跋扈。

    成化年间的改土归流并没有取消所有的土司,因为有些土司是属于特殊的存在,为安抚人心,确保改土归流的顺利进行,对有功土司及其后代还需优待。

    隆庆五年,杨应龙承袭其父土司之职。

    其人生性雄猜、阴狠嗜杀、骄横跋扈,作恶多端。

    但他又很会送钱,保住了自己的权势地位。

    恰在万历二十年,宁//夏兵变,发生叛乱,朝廷更无暇关注杨应龙了。

    短短月余,叛军便席卷了陕甘宁交界地带,震惊朝廷。

    同年四月,完成统一的倭国以对马岛为跳板,悍然发动了对高丽半岛的入侵。

    倭国的统一只是完成了明面上的统一,内部各大名派系倾轧,为消除其他大名的影响,同时也是将内部矛盾转移出去,所以才有了这次对高丽半岛的侵略战争。

    两百年左右的战乱,倭国的国力始终上不来,加上大明一直在吸倭国的血,这让倭国明白,必须想办法摆脱大明,寻找一条出路。

    否则迟早要亡国灭种。

    贿赂大明的官员撤驻倭明军就是对摆脱大明的试探。

    但大明的官员又不是傻子,倭国的矿产资源还是很让人眼热的,银矿挖了差不多两百年了,还没有挖空,储量极其丰富。

    谁不想将这些财富收归己有?

    倭国丰臣秀吉的请求就来的很是时候,以倭国矿产枯竭,失去价值为由,请求撤军。

    然后他们自己又打着倭国需要大明保护的理由,驻扎少量明军挖矿,这些明军算是“私人”的,不是朝廷的。

    他们和某个利益集团是利益共同体。

    一番操作下来,属于是将倭国的矿产从国有资产变成了私有资产。

    如此一来,驻倭明军自然就失去了原本的战略意义,转而变成了某个利益集团赚取财富的工具。

    倭国对高丽半岛的侵略战争驻倭明军不予理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月十四日,倭军于釜山登陆,五月二日,攻克汉城,六月十五日,攻陷平//壤。

    高丽半岛的局势岌岌可危。

    朝//鲜派遣使臣前往大明求援,同时不断游说大明的大臣、阁臣等,以期获得大明的支援。

    得知朝//鲜大半国土沦陷,只剩下仅靠辽东的一些地方的时候,明廷是不相信的,因为大明之前问过,但朝//鲜并没有承认。

    这给大明气的大骂不已,早特娘的干什么去了,现在知道急了?

    但朝//鲜这两百年来也算老实,按时朝贡,年号也用的大明的年号,一副好大儿的形象。

    现在好大儿被人打到了家里,那么作为爸爸的大明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于是告诉朝//鲜使臣,大明会出兵帮忙的。

    虽然现在宁//夏的战役还没有结束,但以大明的底蕴,多线作战是没什么问题的。

    嘉靖后期的重心虽然放在了灾区的重建上面,但还是留下了丰厚的遗产,隆庆几年时间又积攒下了不少的财富,最后再加上张居正改革,大明府库充盈。

    就算是大手大脚的败家,一时半会儿也败不完,更不用说朱翊钧还是个抠门的性子。

    当然,他这个抠门针对的是要钱的朝臣。

    所以,再出兵支援朝//鲜,对大明的压力并没有想象的大。

    并且有些人巴不得大明赶紧出兵呢!

    毕竟从古至今发战争财的人从来不缺!

    六月,明军出兵了。

    都指挥佟养正率兵先行渡江进行前期的侦察,后续明军,于六月十五日渡江。

    此次出兵,主要是从辽东出兵,所以速度很快。

    据记载,辽东第一次发兵共出兵两千三百余人,马匹两千六百余匹,指挥官为副总兵祖承训,后勤调度则是由驻防在九连城的辽东总兵杨绍勋总理其事。

    可以说,费用都是大明出的。

    本来明廷是打算让朝//鲜承担出兵费用的,但他们的国土都快丢光了,哪儿还有钱?

    所以无奈之下,明廷只能自己出钱,同时还赏赐了朝//鲜国王两万多的银元。

    这仗打的,还没有交战呢,就先花了一大笔钱。

    大头兵才不管这些,只要能拿到钱,管它是从哪儿来的?

    就这样,七月中旬明军逼近平//壤,与倭军的战斗一触即发。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