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45章 曹真

第645章 曹真

    曹真的父亲曹邵早死,曹操将其收养,视如己出。

    曹真成年后统率虎豹骑,跟随曹操征战有功,获封灵寿亭侯,先后升任偏将军、中坚将军、中领军。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渊战死汉中,曹操任命曹真为征蜀护军,统率徐晃等人在阳平关击败刘备部将高详。

    曹丕继位后,曹真升任镇西将军,假节,统率雍州、凉州的军队,晋爵东乡侯。

    张进等人在酒泉郡叛乱,曹真派部将费曜讨伐,斩杀张进,平定叛乱。

    “黄初三年,曹真返回京城,升任上军大将军,假节钺,统率京城内外的军队后。”

    “曹真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大破羌胡联军,平定了河西地区。”

    “次年曹真与夏侯尚等率军征讨孙权,因功升任中军大将军,加授给事中。”

    “黄初七年曹丕病重,遗命曹真与陈群、司马懿等人辅佐朝政;””

    “魏明帝曹叡继位,曹真升任大将军,晋爵邵陵侯。”

    “太和二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入侵,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降,曹叡派曹真统率大军镇守郿县,与张郃一同平定三郡;”

    “次年诸葛亮率军攻打陈仓,被曹真击退。太和四年,曹真入朝觐见,升任大司马;”

    “同年七月,曹真奏请伐蜀,曹叡准许,命曹真与司马懿水陆并进伐蜀,后因连日大雨被迫退军。”

    “曹真因病返回洛阳,于太和五年去世,死后追谥为元侯,其子曹爽袭爵。”

    “曹真历事三朝,魏明帝曹叡称赞他竭诚尽忠,谦逊有德;”

    “陈思王曹植在《辅臣论》中称赞他谋画深远,克敌安邦。”

    “晋朝史家陈寿评价认为,曹真与其他曹魏宗室大臣一样,因为亲戚关系而显贵一时,辅佐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真是曹操同宗兄弟的儿子。曹操起兵讨伐董卓之时,曹真的父亲曹邵为其招募人马时遇害。”

    “曹操怜悯曹真从小失去父亲,于是将其收养,视如己出,让他与曹丕同住。”

    “曹真长大后,有一次打猎时,被老虎追逐,曹真回身一箭射去,老虎应声倒地。”

    “曹操很欣赏曹真的骁勇,让他统率虎豹骑。”

    “后来曹真带兵前往灵丘县讨伐叛军,攻克敌人,平定叛乱,因功被封为灵寿亭侯。”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刘备派将领吴兰驻扎在下辩,曹操派曹洪领兵去征讨,曹真以偏将军的职位跟随曹洪前往,击败吴兰的军队,曹真因功升任中坚将军。”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率大军抵达长安,曹真随从,兼任中领军。”

    “次年正月,征西将军夏侯渊在阳平关战死;曹操对汉中的局势感到很是忧虑,于是任命曹真为征蜀护军,曹真指挥徐晃等将领在阳平关击败刘备部将高详的军队。”

    “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汉中,与刘备相持不下;不久曹操从汉中撤军,派遣曹真前往武都郡,迎接曹洪等将领退回陈仓驻守。”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任命曹真为镇西将军,授予节杖,统率雍州、凉州的军队;”

    “又根据曹真前后的功劳,晋封其爵位为东乡侯。”

    “同年五月,张进等人在酒泉郡叛乱,曹真派部将费曜率兵前去讨伐,斩杀张进等叛军首领,叛乱平定。”

    “黄初三年,曹真回到京城洛阳觐见,魏文帝曹丕任命曹真为上军大将军,统率京城内外各路军队,授予节杖、斧钺。”

    李白:汉献帝虽被李傕和郭汜握在手心,但三国群雄们,却都在忙着争地盘,袁术为了夺徐州,跟曹操展开大战,探听到曹操带着不多的人外出后,派出一彪精锐半路截杀。

    曹操眼看就要下线时,他的老乡秦邵,毅然假冒曹操吸引追兵,这才使得曹操逃过此劫。

    但秦邵却死了,曹操大悲,于是收养其遗孤,当了自己的养子,他就是曹真!

    皆知曹操的养子有许多,但真正被寄予厚望的首推曹真。而曹真也不负众望,很快就进入了曹操的精锐“虎豹骑”,当上了将领。

    由此曹真起飞了——白狼山之战,跟着张辽斩过蹋顿。长坂坡之战,奇袭追杀过刘备,并见识到了张飞的骁悍。而在潼关之战时,又硬刚过马超的西凉铁骑……

    名将是咋出现的?从来都是在一次次生死历练中成长,一回回刀光剑影下磨砺。曹真终于跟“千里驹”曹休一样,成为了曹魏将帅中的两大后起之秀。

    汉中之战开始了,张飞、马超双煞齐出。主将曹洪有点慌,但身边的曹休和曹真,这两小辈却镇定自若。

    曹休一眼就看破了张飞、马超的计谋,跟曹真一起反其道行之,来了个突袭下辨,大败蜀汉将军吴兰,斩杀蜀将雷铜、任夔——这便是下辨之战。张飞、马超,不得不败退而去。

    这一下曹洪乐疯了,曹操更是美坏了:我们老曹家的后代,就六个字:一个比一个牛!不过“下辨之战”,公允来言是属于曹休的成名战,那么曹真呢?

    牛人横行,不分早晚,曹真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了,却是先拿赵云练手!

    赵云,一直如神一般存在,以不败而神话。但哪怕罗贯中再偏爱赵云,也无法回避,赵云在斜谷之战中,败给了曹真。

    当时是诸葛亮一出祁山,诸葛亮亲率主力,让赵云当疑兵。结果诸葛亮这两路大军,都败了。诸葛亮亲统的那路,由于启用马谡,被张郃败于街亭。而赵云这路人马,迎头撞上了曹真。

    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何为不至大败?说来说去就是比较级。马谡惨败在街亭,他老哥一人逃了,结果几乎全军覆没。赵云“不至大败”,就是对应马谡惨败街亭的。所以,也好不到哪里去。

    也是如此处理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三级,对赵云是“取金五十斤以赠”,而非写奏折,恳请刘禅赏赐或加封,等于私下赞许。

    但不论怎样,赵云的不败神话,算是被曹真终结了。

    为了让司马懿尽快出彩,而狠踩曹真,搞出了什么两人打赌啥的。实则在正史中,司马懿根本就没来,真正的曹魏统帅是人家曹真。

    也就是说,曹真才是这次大败诸葛亮的主角和功臣。司马懿面对曹真,无论从身份、地位和当时影响力等方面来言,

    他都要低头认怂,没法跟曹真抗衡!故而一直有种说法是:曹真不死,司马难鸣!

    “同年九月,曹丕派遣曹真与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郃、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人南征孙权,曹真指挥所部军队在袭击驻扎在牛渚的吴军营寨,取得胜利;”

    “不久转任中军大将军,加授给事中的官职。”

    “黄初七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诏令曹真与曹休、陈群、司马懿共同辅政。”

    “魏明帝曹叡继位,擢升曹真为大将军,晋爵邵陵侯。”

    “太和二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围攻祁山,魏国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变而响应诸葛亮。”

    “曹叡紧急派遣曹真统率大军西进,镇守郿县;又派张郃率军奔赴前线,在街亭击败诸葛亮的先锋马谡,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

    “郡人杨条等人挟持官吏、百姓造反,据守月支城,曹真率军包围;”

    “杨条听说曹真亲自率军前来征讨,于是出城投降,绑缚自己向曹真请罪,当初叛降诸葛亮的三郡全都平定。”

    “曹真认为诸葛亮在祁山兵败挫折,下一次进攻必然选择陈仓;曹真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驻守陈仓,加紧巩固城池。”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出动大军围攻陈仓,因为魏军早有准备,诸葛亮始终不能攻克。”

    “朝廷嘉奖曹真的功劳,将曹真的封邑增加到二千九百户。”

    “太和四年,曹真回到京城洛阳觐见,升任大司马,曹叡赐予他佩剑,并允许他穿鞋入朝,觐见时也不必小步快走。”

    “同年七月,曹真向曹叡进谏,认为蜀国接连出兵袭扰魏国边境,应该派遣大军讨伐,兵分几路齐头并进,必然大获全胜。”

    “曹叡听从他的计策,曹真率军出发征讨蜀国,曹叡亲自前去为他送行。”

    “同年八月,曹真率军从长安出发,仅友子午道向南进入蜀国境内;”

    “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沿汉水溯江而上,两军约定在南郑县会合;”

    “其他的几路军队,有的从斜谷道南进,有的从武威郡入蜀。”

    “碰上大雨连续下了三十多天,加上入蜀的栈道被洪水冲断,同年九月,曹叡下诏让曹真等人率军退回长安。”

    “当初曹真与本家曹遵、同乡朱讚一起追随曹操。”

    “曹遵、朱讚都早死,曹真怜悯他们,向朝廷请求从他的封邑中分出一部分,封给曹遵、朱讚的子孙。”

    “曹叡下诏嘉许,分封曹遵、朱讚的儿子为关内侯,封邑各一百户。”

    “太和五年,曹真患病,从长安返回洛阳,曹叡亲自前往其府邸探望病情。”

    “同年三月,曹真病逝,追谥为元侯。曹真的儿子曹爽继承了他的爵位,曹叡又下诏封曹真的五个儿子曹羲、曹训、曹则、曹彦、曹皑为列侯。”

    “正始四年,魏帝曹芳下诏,曹真等曹操时期的已故将军,配祭魏武帝曹操的庙庭。”

    苏轼:因为直至曹真去世后,司马懿这才成为对抗诸葛亮的人选。

    可惜那仗打得这叫窝囊,啥穿女人衣服,啥畏蜀如虎,啥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跟曹真对抗诸葛亮时一比,明显差了一个等级。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为何数万人马,却被陈仓的郝昭,用几千人就击退了?首功就是曹真。

    终结赵云不败神话,击退诸葛亮后,曹真就敏锐意识到,诸葛亮必然还会进犯,而陈仓就是攻击重点。

    于是他提前命陈仓守将郝昭,加固城池做好准备。这才搞得诸葛亮面对陈仓时,数万大军连挖地道的办法都用上了,却就是不能得手。

    这叫啥?最起码也叫料敌之先吧。再对比司马懿对抗诸葛亮时被揍得惨样,谁是真正的三国名将,两人差距有多大,已经一目了然了。

    真正的牛人,不是等出现了问题之后,才出来耗费资源,却显摆了自己。而是能提前预判,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

    司马懿面对诸葛亮时,采取趴窝装死策略,气疯了手下,几乎要翻了天。搞得司马懿玩一把千里求旨,高举皇上大哥的圣旨,堵下属的嘴。

    再看曹真当统帅时,则是“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也就是说,曹真拥有绝对权威,受到了手下的普遍拥护和爱戴——差距是不是再一次拉大?

    同时,曹真还是第一个意识到,不能任由蜀汉这么闹腾,主动权应抓在自己手中的曹魏名将。

    于是,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败后,曹真就上书曹叡:应该攻击蜀汉,把战火烧至蜀汉境内。

    不能总让诸葛亮,跑咱曹魏家里,砸锅摔碗。蜀汉小国,经不起咱蹂躏。

    曹叡大喜,就这么办了,并亲自给曹真践行。

    可惜,时也命也,曹真的这次主动出击,由于遭遇到了大雨,“伊、洛、河、汉水溢”,最终不得不无功而返。

    也恐怕正是因在这次出征中,曹真受了风寒,回来后不久,一代名将曹真,便病逝了。

    曹真无论平河西,替曹丕打通西域道路,还是为曹叡对抗诸葛亮,都取得了完胜。

    而究其原因恐怕就在于:诸葛亮太耀眼,司马懿又太黑洞。

    曹真由于活得短,夹在这两位极致人物中间,又生出来一位草包儿子曹爽,只能无奈叹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