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646章 曹芳

第646章 曹芳

    曹芳因魏明帝曹叡子嗣夭折而成为其养子,并于曹魏青龙三年被立为齐王。

    曹魏景初三年,曹芳成为太子并于同日登基为帝,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佐,之后数年间曹魏与蜀、吴两国没有较大军事冲突,国内比较安定,但正始八年曹爽逐渐掌握了朝政,曹芳则开始亲近小人。

    正始十年,曹芳祭拜高平陵时司马懿发动政变掌控了朝政,自此曹魏宗室大权旁落。

    曹魏嘉平六年,在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的策划下曹芳退位为齐王,西晋建立后又被改为邵陵县公。

    “晋泰始十年,曹芳去世,享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曹芳所推行的政策较为体察民间疾苦,且推崇儒教及礼法,这也为曹芳赢得了一定褒奖,但他能力不足且执政后期亲近小人、沉溺女色的行为也被后世所批评。”

    “曹芳字兰卿,因魏明帝曹叡子嗣全部夭折而与秦王曹询一同成为魏明帝的养子,其生父存疑,一说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

    “曹魏青龙三年,曹芳被立为齐王。”

    “曹魏景初三年正月初一,魏明帝病重,于是立曹芳为皇太子,命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辅政,并嘱托他们尽心辅佐曹芳。”

    “同日魏明帝驾崩,曹芳继位为帝,下诏勉励大臣们稳定国家,并大赦天下,同年七月,曹芳开始亲政,次年曹芳开始学习儒家经典。”

    “曹魏正始四年正月,曹芳提前举行加冠仪式,并于四月立甄氏为皇后,大赦天下。”

    “此后数年间曹魏与吴、蜀国没有太大的胜败,而北方少数民族多有归附,而敌对的部落也被曹芳派兵击败,曹魏国内较为稳定。”

    “正始八年,原先受命辅佐曹芳的大将军曹爽开始独揽大权、提拔亲信,同为受命辅政的司马懿无法阻止他,于是称病不上朝。”

    “而曹芳则开始与一群小人亲近,与他们一起在园中游玩宴饮,尚书何晏、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乂先后上书劝谏,但曹芳并没有听从。”

    “先前称病的司马懿并没有放弃对权力的争夺,一直暗中派人豢养死士、积蓄力量。”

    “正始十年正月初六日,曹芳和曹爽等官员前去拜祭曹叡的陵墓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派兵控制大部分中枢机构,并上书太后罢免曹爽及其党羽,随后曹爽交出兵权,被诛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之变。”

    “自此司马懿剪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掌控了曹魏朝政,曹魏的中央权力已经不掌握在曹芳手中了。”

    “曹魏嘉平三年四月,太尉王凌谋画借拥立楚王曹彪为由起兵反对司马懿专权,希望从司马家族手中夺取中央权力。”

    “不久曹芳得知太尉王凌将反叛的消息,下诏命司马懿率军将其击败,最终王凌自杀,曹彪被赐死。”

    “同年七月,司马懿去世,但其子司马师接替了其地位,继续掌控朝政,并于嘉平五年通过击败吴国太傅诸葛恪的军队进一步稳固了自身的地位,曹芳仍然没能重新掌握中央权力,“因而这段时间未能有所作为。”

    “嘉平六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此时皇后张氏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密谋废除司马师的辅政之位,并计划让夏侯玄做大将军。”

    “司马师得知后,设计除掉了他们,并将他们诛灭三族,曹芳也因此被迫废除张皇后改立王氏为皇后。”

    “同年七月,司马师之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带兵入京,准备之后去攻打蜀国,这时曹芳左右亲信劝他在司马昭辞行时杀死司马昭,再派兵击败司马师,并已将诏书提前写好,但曹芳没有执行。”

    “而司马师本已事先密谋废除曹芳皇位另立新君,司马昭带兵入京更是促成他计划的实施。”

    “随后司马师等人上奏皇太后,以曹芳年长而不理朝政、沉迷女色等为由废除曹芳皇位,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皇帝。”

    “于是曹芳退位为齐王,地位降为诸侯藩王,在河内郡重门建立齐王宫居住。”

    “此后司马氏的权势在曹魏日渐强大,最终于晋泰始元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接受魏元帝禅让建立晋朝,这时曹芳被改封邵陵县公。”

    李白:司马师废黜曹芳并非败笔,在当时,曹芳两次出手反抗,但均以失败告终,双方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

    司马师这么做,虽然引发了争议,但也解决了问题,同时给司马昭铺路,方便他代魏自立。

    在三国时期,自从官渡之战后,一直是曹魏占据上风。虎踞北方,实力强劲,时刻威胁着蜀、吴二国。

    但是,在三足鼎立之中最强的魏,却不是最后的胜者。曹魏雄主辈出,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明君,实力和蜀、吴相比,早就是天上地下了。

    但是,在曹魏后期,也就是曹叡逝世后,朝堂局势出现变化。年幼的曹芳继位,手中却无大权,皇帝形同虚设。

    也不能怪曹芳,毕竟八岁就上位,手中有权力也握不住。更别说他的对手是曹爽、司马懿、司马师这波人。有这些人在,他就算贵为天子,也只能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弄。

    而且,曹丕、曹叡两代皇帝,都竭力打压曹魏宗室。这样一来,群臣不敢开口,宗室无人可用,曹芳就算想办事,也是无能为力。到了这一刻,曹魏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有人衰落,自然会有人强盛,而取代曹氏权威的,正是司马家。本来,大权在曹爽手里,虽然也是权臣,但好歹是曹家人。

    但是,司马懿一次高平陵之变,直接铲除了曹爽,以及跟随曹爽的曹魏忠臣。不但将大权收入囊中,更是清理了一批障碍,为后续的篡权提供了基础。

    而在司马懿时候,司马师接替父亲遗志,继续巩固司马家权力,削弱曹氏。跟司马懿不一样,司马师更狠、更毒,加上曾经的那批忠臣,都是于高平陵之变。所以司马师专权的时候,群臣无一人敢言。

    而曹芳贵为天子,自然不甘心受人操控,因此也尝试夺回权力,但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没办法,曹芳虽然是天子,但是大权在司马师手里,曹芳的一举一动,都在司马师的监控下。实力不如人,又被对方监视,这样的对抗,显然是必输的。

    “泰始十年,曹芳去世,享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曹芳为政以宽厚为主,即位之初,便遵从魏明帝遗诏允许宫中年老仆人回乡,并暂缓国内宫室的兴建。”

    “正始元年七月,因百姓衣食不足而皇宫却十分奢侈,曹芳下诏提倡节俭,拿出许多金银器供给军费。”

    “正始二年,因长时间没有下雨,曹芳认为是天象的警示,下诏命令各地相关官员平反冤假错案,并鼓励各地官员积极建言献策。”

    “正始七年八月,面对部分地方官府将府中年老奴仆在市集中卖出的现象,曹芳下令将年老仆人释放为平民,并命令相关官员救济其中无法自力更生的人。”

    “同月,曹芳祭祀途中见到刚修好的道路受到淋雨后相关官员便派遣民夫修缮,且监工对民夫十分严厉,曹芳便下诏制止。”

    “此外,曹芳还重视功臣集团的地位,正始四年七月,其下诏在太祖庙中祭祀二十名已故前朝功臣,以此表明对功臣们所付出贡献的肯定。”

    “曹芳自小便学习儒家经典,常常在诏书中引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且重视祭祀活动并能在适当的时机宣扬儒家传统价值观。”

    “曹芳曾多次派人祭祀孔子、颜渊,也曾两次祭祀曹魏先祖及一些功臣。”

    “时曹芳还注重在百姓中宣扬忠君思想。嘉平六年,曹芳听闻有两名传令兵刘整、郑像被吴军捉住后仍一心向魏不肯归降吴国后,便免除二人军籍并破格封二人为侯爵以表彰二人始终忠于曹魏的行为,借此强化民众对国家的忠诚。”

    “曹芳作为皇帝期间对外大规模征伐较少,在吴、蜀两个敌国之中,其对吴国的征讨较为频繁,规模也较大。”

    “正始五年二月,大将军曹爽申请率军攻打蜀国,曹芳同意了,但此征没有取得大的战果。”

    “对吴国的作战则集中于嘉平二年至嘉平五年,期间魏军与吴军每年都有较大规模的作战,魏军起初多次胜利,但嘉平四年曹芳派兵分三路进攻吴国时被吴国大将军诸葛恪击败,之后双方又渐渐陷入僵持。”

    “对北方小国、部落的战事方面,正始七年二月,曹芳下令幽州刺史毌丘俭讨伐辽东的高句丽国,五月又派兵讨伐北方少数民族濊貊,均取得大胜,使得曹魏北方基本稳定。”

    “曹芳统治时期虽与吴国、蜀国交战,但其他周围势力常常前来归降、朝贡。”

    “正始四年十二月,倭国女王俾弥呼派使者前来进贡财物。”

    “正始五年九月,北方鲜卑部落南下归附魏国,曹芳设立昌黎县让他们生活居住,同时击败高句丽和濊貊后又有韩那奚等数十个部落归降了曹魏。”

    “认为魏明帝指定继承人时便没有以贤能为标准,于是曹芳没有大的才能却能成为皇帝,因此皇位被废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清人卢弼认为曹芳登基多年,司马师废除其地位时却让太后以私生活”的事作为理由,因此对曹芳的指责应当是诬陷。”

    “而清人梁章钜则从其能够体察民间疾苦,能够延缓徭役、将奴仆恢复民籍、重视儒家礼教的为政上,认为曹芳是一位能施行良好的法律与政策的君主。”

    “同时曹芳在个人品行方面具有争议,西晋时成书的《三国志》中记载其成年后亲近小人、贪图玩乐,太后下诏废除其帝位时还提及其不亲自处理朝政,反而沉溺女色、终日放纵嬉戏,以至做出败坏人伦的事,因而废除其皇帝位。”

    “而不久后曹魏正元二年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因反对司马师专权而起兵讨伐司马师,在发布的檄文中他们却认为曹芳机敏明智,”

    “且德行上并没有不对的地方,并且提到司马懿也认为曹芳能够胜任皇帝的重任。”

    在曹芳看来,自己是明皇帝子嗣,不应当受人操控。所以,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发渴望摆脱控制,夺回大权。

    苏轼:于是,在公元254年,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联络夏侯玄,想要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

    大臣的权力不足,那就联络皇帝。就这样,曹芳第一次和大臣合作。

    曹芳作为幕后支持者,一直在推动这件事。而李丰也很努力,试图铲除司马家势力。但可惜,计划败露,李丰、夏侯玄等人被司马师诛杀,并灭三族。

    前面也说了,司马师更狠,他的狠在这里就能看出来。在年少的时候,司马师、何晏、夏侯玄三人齐名,关系非常亲近。但是,在高平陵之变中,何晏被杀。在李丰一事中,夏侯玄被杀。

    前者是司马懿下手,司马师没有求情;后者是司马师下手,他也没有顾及往昔情面。抛弃一切个人情感,只为了司马家的利益,司马师这个人,是个纯粹的政治机器。对他而言,一切的一切,都为了司马家的利益。

    司马师这个人,继承了司马懿的智谋,以及最关键的谨慎。曹芳虽然居于幕后,但司马师也知道,李丰敢这么做,必定是有人撑腰。朝中找不到人,那就只能是皇上了。

    因此,这件事情发生后,司马师也提高了警惕,不再将曹芳看成傀儡,而是一个对手。曹芳本就劣势,是靠着司马师的大意,才有机会出手,现在司马师注意到他了,他又怎么能翻盘呢?

    虽然这样,但曹芳并不打算放弃。同年,姜维率兵进攻陇右,按照规矩,安东将军司马昭当率兵迎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