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天府,莫子布捏着从欧洲发回来的战报,稍微有些担忧了起来。
因为大虞能往欧陆投送的力量太有限了,以至于哪怕有武器代差,整体上风险还是不小的。
莫子布对面,做了十五年大虞全权驻欧大使的曹振镛,终于成为了大虞朝的辅臣,官居协办大臣,也就是明代的次辅。
“欧陆工业发达,是全球除开我大虞之外的第二地,因此只要有军官,拿破仑是能征发出大量士兵的。
而欧陆诸国的士兵也跟我大虞完全不一样,他们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征发起来训练三个月,知道什么是前进、后退,什么是左转、右转后,立刻就能成军。
当然,这也是欧陆枪禁形同虚设,民兵组织多如牛毛的原因。”
曹振镛正在再给莫子布讲解着欧陆诸国的兵制,在欧洲不间断足足呆了十五年,曹振镛都被欧洲给腌入味了,大虞朝的高级官员中,就没人比他更了解的。
而曹振镛点出的,就是目前大虞跟欧洲兵制最大的不同。
大虞走的是精兵路线,这么大的帝国,常备军只有禁军、京营二十八万,各省镇军四十多万,总数不过七十余万,全是用高薪养着的。
拓殖地主要以藩国军和府兵维持,地方上则以武警性质的巡检司汛兵(轮值民兵)保障治安和动员。
而欧洲那一批小国现在是真的疯了,三五百万人的国家就敢爆兵十几万,两三千万人口打没八万十万正规军后,隔几年就又能拉起来一支。
“多好的牛马啊!”莫子布突然感叹了起来,把曹振镛听得一脸懵逼。
“我现在算是发现了,这世界但凡能崛起的大国,或者崛起过的大国,都有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以至于让后人完全看不懂,觉得不值的牛马先辈。”
原来是说这个啊,曹振镛也不得不承认,那些欧洲人可比中华百姓能吃苦多了。
呃,或者也不叫能吃苦,而是逆来顺受的能力强出好几倍。
“这些什么皇帝、国王如此把下面人不当人,年年征战,一战就死十几万,就那么点人口,下面百姓怕是家家戴孝吧,他们就能忍的下去?”
“陛下,大争之世,强者存弱者亡,您看现在的法兰西人、英格兰人、罗刹人觉得苦,可他们至少还有一个祖国。
父不慈母不爱,但多少总还能庇护一点点。
而那些没有祖国,没有爹妈的波兰人、尼德兰人、立陶宛人等等,简直是受尽欺辱,好多时候连牲畜都不如。
这些,欧陆百姓还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法兰西启蒙思想之后,伴随的就是民族主义。
因为他们知道,有个家比没有家要好,有个祖国,比没有祖国要好,君父再是不仁不爱,也比没有君父要好。”
莫子布点了点头,曹振镛还是很有见识的,眼光固然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还是能看清问题的本质。
后世的欧洲情况,就完全佐证了曹振镛的观点。
早期就形成民族主义抱团的英法普俄日子都混的还行。
而晚出现民族主义抱团,或者没有完成大民族主义抱团的波兰、波三小、巴尔干、黑海西岸,几乎没一个过的上了好日子的。
曹振镛则害怕皇帝不了解,于是继续开始劝解,“陛下既然提出过第第二次战国时代,那就更应该以春秋战国的眼光来看欧陆。
咱们老祖宗那时候,也没几个像样的仁爱之君啊。
所谓的雄主,也基本都以武力见长,孔夫子周游列国都无人启用,情势可见一斑。
但春秋战国时,下面百姓不也能忍受各种不平坚持为国而战,同样因为那些被灭国之百姓的惨状,他们是看在眼里的。”
这么说,就很清楚了。
莫子布长长叹了口气,“那么按照曹卿的估计,欧陆百姓如此能忍,恐怕就算此次我们尽灭拿破仑这数十万大军,也难以瓦解他的帝国了。”
别的莫子布记不住,但历史上拿破仑在俄国损失了六十万大军他还是记得的。
固然这个数字中,含了大量的仆从国军队和民夫,但法兰西的损失至少也在二十万左右。
此后莱比锡战役失败,拿破仑被迫流亡,但很快又迎来了百日王朝,即便这样,也只是把法兰西当世界霸主的心思给打灭了,远做不到灭国。
如今大虞的问题,是很可能没法对拿破仑造成六十万大军全灭的杀伤,那么这仗就还有的打。
“陛下,臣确实认为法兰西不可能一蹴而下,灭国更是万万不可能,战争迁延日久也是明摆着的。
但对于我大虞,也不是没有好处,战争可以拉动工业生产,可以检验新式武器,可以让大虞兵将得到实战经验,还能趁机拿下许多原本我们无法拥有的东西。
比如申国公成为瑞典国王,比如果阿郡王很有可能成为葡萄牙国王或者巴西国王,比如辽王殿下能移藩去伊斯坦布尔。
这都是没有这场战争,咱们就肯定拿不到的好东西。
而与之相比,朝廷一年付出两三千万银元的支出算得了什么。
粮食是地里长出来的,矿是山里挖出来的,他们所代表的银元,确切的说所代表的货币,是能生产出来的。
而土地、法理,是很难靠种地,靠花钱就得到的。”
“哈哈哈哈,有理,你曹俪笙果然是宰辅之才!”莫子布被曹振镛的话打动了,也不再心疼兵将的损伤,钱粮的消耗。
“只不过夏、辽、凉三藩都非常缺粮,而咱们太远无法补给,有粮的美利坚,又跟英格兰人闹起来了。”
历史上1812年就爆发了英美战争,其原因就是北美人口暴涨,英格兰占着的加拿大地广人稀,让美国人眼馋不已。
此外英格兰禁止美利坚与法兰西进行贸易,导致美利坚生产的大量粮食、棉花、布匹缺少销售渠道。
美利坚的真正掌控者,十三州的大农场主们不但积累了大量的物资卖不出去,手里的金银也没处消化。
英格兰不卖给他们资产,他们想投资法兰西帝国也被阻止,双方矛盾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这个时空与历史上稍有不一样,历史上拿战时期的欧洲打成一团,促使了大量法兰西人、比利时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德意志人跑去新大陆。
这使得美利坚的人口,从1800年的430万,暴涨到了1815年的840万,十五年差不多翻了一番。
有了人口,加上大多为爱尔兰人和法兰西人,他们带去了激烈的反英思想,间接促进了1812英美战争。
但是在这个时空,历史上一百五十五万去往新大陆的爱尔兰人中,被英格兰人卖了三十万到大虞的南洋和瞻洲(大洋洲)。
三四十万法兰西人则基本都跑到大虞这边来了,毕竟有夏洛特公主这个招牌在这。
其中本地治理去了两万多,其他基本都去了北贺洲西海岸。
以至于北贺洲西海岸的都护府直辖地、燕藩、陈藩、中山藩的法兰西人从十年前的两万八千,暴涨到了现在的三十七万。
在北贺洲的五百二十万的总人口占比中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七,是除开华人外的第二大族群,比投靠的北贺洲诸部(印第安人)人口都多。
是以目前的英美战争还没有开打,但也已经到了即将爆发的边缘了。
说话间,枢密使,陆军上将,长乐侯宋浚,枢密副使,枢密院海军部大臣,海军上将,同乐伯蔡牵两人赶到。
莫子布则把这个议题抛给了这两位专业人士,“夏藩所属的大匈牙利王国经过数年战争,土地荒芜,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
安西使司四省的粮食已经非常紧张,内陆运过去哪怕有火车也是杯水车薪。
至于高凉州(高加索地区)的辽藩,本身就不是什么产粮地,再调下面的土人就要闹事了。”
目前来说,征俄军的表现很不错,能跟罗刹正规军打出一比三以上的交换比,如果对面出动大量民兵的话,基本也在一比八,甚至可以达到一比十。
此外军火物资也很是齐备,毕竟准备了八年,这些东西早就调到安西储备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粮食,量大又不好储存,开战前基本就只做了征俄军的预备,莫公泽那边本来是靠自筹。
可是这仗打着打着,莫公泽这边反而成了主战场,至少是主战场之一了。
而莫公泽为了调动法兰西军队,又坚壁清野退到了多瑙河下游,失去广大的征粮区,导致了以夏藩为首的三藩军这边极度缺粮。
枢密使宋浚还没有回答,枢密副使蔡牵就走上前来抢先答话了。
这陆海军的矛盾,在国家层面几乎就是无解的,因为国家财政对于军费的预算是有限的,陆军多吃一口,海军就要少吃一口,反之亦然。
是以即便大虞陆海军没有到历史上小本子的海陆军那样,但竞争也还是广泛存在。
当然,海陆军有矛盾,代表海陆军的两个枢密使互相别苗头,莫子布这个皇帝也才能安心。
“陛下,海军部一共向英格兰王国提出过三个直接进攻法兰西本土的方案,但都直接石沉大海,英格兰王国那边全是推脱与敷衍。
而覃总镇的志愿远征军又要被调动到瑞典王国去做前期准备,无法长期驻守葡萄牙,因此里斯本港也无法作为母港,这种情况下让海军舰队远征欧陆,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莫子布瞪了蔡牵一眼,谁他么说这次是要让海军去进攻法兰西本土了!
“朕早就告诉过你,不要太寄希望于英格兰人的合作,他们是不会愿意咱们的舰队出现在欧洲近海的。
特别是梁王炮被暴露的现在,谁知道你去是进攻法兰西,还是直接闯进泰晤士河搞事的,他们怎么可能有胆子答应!
而且朕要你来,不是要听海军部诉苦,而是要你拿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随后,莫子布把目光转向了枢密使宋浚,又递给他一份奏章。
“你再看看这个,哼,阿猫阿狗现在也跳出来了,朕准备狠狠惩戒他们一番。”
“马哈茂德二世疯了,陛下,臣请亲自率军给把这狗屁奥斯曼帝国彻底埋葬!”
枢密使宋浚可是老将了,这个梅州客家人在莫子布起步的时候就追随在身边,一听皇帝的语气,立刻就跟着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
而莫子布让宋浚看的奏章,就是大虞在法兰西内部眼线发来的秘密情报,拿破仑在1812年年底大婚的时候秘密接见了奥斯曼帝国的特使。
拿破仑以夺回塞尔维亚、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为条件,诱使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出兵北上,进攻莫公泽。
而与历史上奥斯曼苏丹拒绝与法兰西结盟不同,这次他们同意了这个邀约,因为大虞的夏藩与辽藩对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太大了。
“据可靠线报,奥斯曼与法兰西会在今年七月正式签订密约,最迟明年春天,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就会北上,且不会少于十五万。”
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动员能力比较低下,且刚经历了阿莱姆达尔帕夏改革引起的政变,马哈茂德二世也需要时间平稳国内,所以出兵不可能太快。
宋浚闻言,摸着下巴开始冥思苦想,“陛下,海军倒是随时能出动,但各省镇军精锐基本都被挑选出去了。
现在能动的只有南洋使司泰平、兴龙、暨南三省,且这三个省的镇军,都不算太精锐。”
大虞在南洋的陆军不多,像是泰平省(暹罗)堂堂一个省,就只有两个镇的镇军九千人,基本只够维持当地秩序。
而镇军比较多上川省(下缅甸)和暨南省(爪哇岛+东苏门答腊),当地土著人口可不少,这里镇军抽调多了土人是要闹事的。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朝廷不放心,南洋距离本土太远了,朝廷害怕陆军整多了会被当地大族控制形成事实上的军阀。
因此在南洋,大虞中枢朝廷多以不能在当地生根的海军控制各处。
“军队你不用管,朕准备出动禁军和京营,海军中的陆战队也不少,可以暂时承担陆军的工作。
此外朕已经给英格兰摄政王乔治写信了,要求动用英属印度陆军三万人作为辅兵使用,一半的军粮和运输用的骡马也从印度抽调。
你跟蔡牵要考虑的,是出动多少人,以及怎么进攻奥斯曼帝国,让他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去攻击夏藩。”
听到莫子布这么说,宋浚和蔡牵走上前,看着御书房的地图苦苦思索着,然后猛然间,两人几乎同时指向了一个方向。
“打埃及!”
“策动埃及的阿里帕夏反水!”
此时,被称为阿里帕夏的穆罕默德.阿里已经成为埃及总督七年了。
他彻底击败了实际控制埃及的马穆鲁克们,开始不听调也不听宣,成为了事实上的奥斯曼内部割据势力。
“陛下,埃及有足够的粮食,还距离黑海十分近,可以快速运到夏藩。
而我们驱使阿里帕夏也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只要支持他拿下叙利亚就可以。”
莫子布眼睛一亮,宋浚和蔡牵跟他想的差不多,看来这一步棋能走!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根本无法承受失去埃及和叙利亚的代价。
因为跟后世印象中这两地方死穷死穷的不同,此时的埃及和叙利亚就是奥斯曼帝国的粮仓。
在这个没有多少化肥的时代,小亚细亚以及希腊半岛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可产出不了多少粮食。
失去了埃及和叙利亚,伊斯坦布尔就要缺粮,整个奥斯曼帝国就要饿肚子。
这叫攻敌之必救,而且只要大虞的舰队到了地中海,奥斯曼敢不来救埃及,那就直接炮轰伊斯坦布尔。
“宋浚,你赶紧召集枢密院官吏计算出兵规模,下达调兵指令。”
“蔡牵,你马上赶到上川大光去(仰光),做好行动的准备。”
对海陆军下达了命令之后,莫子布对曹振镛下令道:“你明日去召见米利坚合众国大使。
告诉他,我不管英美之间有什么矛盾,那是他们的事。
但如果麦迪逊总统因为与英格兰的矛盾,胆敢与法兰西签订任何有同盟性质的条约,胆敢把粮食、火药等战略物资卖给法兰西帝国。
那么赛里斯帝国的海陆军,将不介意与英格兰海陆军一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