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307 十号工程项目经费靠贷款?还要盈利的那种?

307 十号工程项目经费靠贷款?还要盈利的那种?

    “这对我们没什么好处啊!”

    回去的一路上,刘德宝都是忧心忡忡的,“要搞这么大的工程,一年就给8000万,咱们要往里面补的都不止8000万……”

    “又不只是我们一家出钱!601跟611是拿不出钱,112跟132这些厂,能搞一些钱弄配套吧!”

    “他们?”

    刘德宝直撇嘴,“全国的军工单位,就没有一家日子好过的。这一点你比我更清楚啊,132厂虽然有歼-7跟歼强-5等战机的出口订单,可那点产量跟设计产能差太多,日子同样不好过。”

    不是他瞧不上这些军工单位。

    112厂原本生产歼-5、歼-6机型时期,生产任务饱满。到了后来132厂投产,还有处于贵州的130、162厂等一批三线工厂投产,112厂的歼-7生产就转移到其他厂,歼-8才刚开始生产,日子比其他战机制造厂要好过不少。

    “上面不是提倡各单位利用雄厚的制造实力向民品领域进军,不仅解决单位发展所需的经费,同时也能填补民用市场的空白,为经济发展建设做出贡献嘛。”

    谢威笑着说道。

    132厂的洗衣机,得安排上。

    即使这个时代有了自己,不需要132厂靠着卖洗衣机赚钱来补贴歼-10的研制,谢威觉得,要是132厂不生产洗衣机,总是少了点什么。

    “……”

    对于谢威现在提出来的问题,刘德宝倒是没法反驳。

    相比普通的国营生产单位,军工厂的技术基础跟设备都要强很多,生产市场所需的民用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率,都相对高一些。

    而校企办,恰恰就是搞民品开发的。

    如此一来,刘德宝才没有继续在谢威耳边抱怨,让他轻松了很多。

    谢威是轻松了。

    可李瑞反而更忙了。

    接连几天,每天睡眠不足三小时。

    要推动《国军标》的制定跟执行,有太多需要准备的工作,哪怕有部队的所有相关部门参与进来,仅仅是人员调配跟前期准备工作,都足够让人头大。

    尤利华再次找到了李瑞。

    “你这是一直都没休息?”

    看着李瑞双眼布满血丝,满脸都是疲惫,尤利华都为李瑞这种拼命的精神所震惊:李瑞年龄可不小了。

    “困了就休息一会儿,要搞《国军标》,在前面又没有先例借鉴,虽然谢威那小子提出了借鉴国际通用标准为模板,再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以及军品需求制定标准,仅仅是后面的实际需求跟实际情况,就让人头大,需要统筹的单位太多……”

    李瑞说话的同时,手上动作没有丝毫停顿。

    “谢威的位置,你准备怎么安排?”

    “嗯?”

    李瑞愣了,“目前他虽然还在上学,也担任着产学研办公室主任,同时挂职校企办副主任……”

    一想到谢威身上挂的职位,好像有些多。

    要是再在即将成立的国防科工委这边挂职,怕是七机部那边反应会非常巨大。

    “无论是复杂系统工程管理方法,还是标准化的推行,谢威是最了解的,龙耀华首长觉得谢威可以参与到这里面来……”

    “他想让谢威进部队?”

    李瑞顿时警惕地看着尤利华。

    “别反应这么大,谢威如果毕业进总参,发展应该会比其他单位更好。无论是对他个人还是对部队的发展,都有莫大好处……”

    “拉倒吧!”

    李瑞不乐意了。

    即使他现在手下极度缺人,也清楚一旦谢威到他手下工作,他的压力至少会瞬间减少60%以上,可李瑞宁愿自己累,都没想过先把谢威给借调过来。

    谢威未来发展的道路,他还在学校的时候就给规划好了。

    “老李,不是说他一定要到这边,完全可以挂职。国家都搞改革开放了,部队也在开始准备改革,以前的那一套不行了,部队需要年轻的人才参与到建设中来,谢威无论是战略目光还是对前沿科技的敏锐目光,都是部队发展所必须的……”

    尤利华来找李瑞,就是这目的。

    龙耀华确实动了心思,想要让谢威进入部队系统发展。

    奈何,别说七机部把谢威宝贝得不行,连从七机部调出来的李瑞,在这方面也都非常固执。

    “挂职可以,不过组织关系没有可能转移过来。”

    “为什么?”

    尤利华不解。

    “那是我给哈工大培养的校长!让他留在科研跟教育领域,远比在部队发展的作用更加巨大。”

    李瑞也不隐瞒他对谢威未来的规划,见尤利华要开口解释,李瑞直接出言挡住了对方的话:“你可别说谢威进入部队系统后能对整个部队的建设产生作用,别的不说,以目前他的年龄,在部队哪怕是再干十年、二十年,能有话语权吗?”

    “……”

    尤利华沉默了。

    李瑞的话,直指要害。

    哪怕再过二十年,谢威也不过四十出头,表现再好都没有可能到高层,自然也就不会有多少的话语权。

    “留在学校就不一样了。他对部队建设发展提出建议,即使得不到采纳,学校的军事研究成果一旦能改变战争势态,部队还能坚持而不改变?要真的如此,也就不会有这一次国防科工委提前挂牌的事情,更不可能整个部队相关单位都没有任何意见地同意搞军用标准……”

    李瑞神色很轻松,可话却让尤利华不得不认真思索。

    谢威仅仅只是通过一些项目,就让部队高层看到目前部队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缺陷,从而做出改变。

    没人说过。

    可现在李瑞提出来,稍微思索就会发现,确实是哈工大的科研成果导致了目前这些改变。

    “还有,150远程火箭炮的出现,部队没有装备,已经在开始研究拥有这种射程的炮兵作战方案吧?甚至更远射程的也纳入了考虑吧?”

    尤利华竭力想要否认。

    绝密的事情,哪里适合在这里谈?

    没等他开口否认,李瑞就眉头一挑,撇嘴说道:“我只是随口一说,反正十号工程的启动,有些急了。歼-9刚取消呢。”

    尤利华一脸无奈地看着李瑞。

    这老家伙实在是太精明了,难怪能被上级从非部队系统选来筹建国防科工委。

    “反正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我会考虑的。”

    李瑞随口回答,让尤利华感觉满满都是敷衍,却又无可奈何。

    人的组织关系在学校,在七机部。

    哪怕是强行调过来,中间会产生很多问题的。

    “我会去一趟学校……”

    “你去学校干什么?”

    李瑞更加警惕,“尤主任,我可给你说,这事情需要从长计议,操之过急会影响谢威成长的……”

    看着李瑞紧张的样子,尤利华只是笑笑,反而没有给任何解释就直接告辞离开了。

    “尤主任,等等……”

    可尤利华反而走得更快,这让李瑞着急不已。

    回到学校后,谢威否决了刘德宝要召集全校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开会的决定,“虽然被命名为十号工程,上面不是也说了,在部队方面并没有正式立项?这是学校自己跟611等单位搞的项目……”

    “无论资金还是资源,都需要向十号工程倾斜吧?不开会通知大家,后面工作安排怕是会出现问题。”

    刘德宝担忧不已。

    不开会,这就意味着项目的真实情况只会掌握在少数核心人员手里。

    “这样不是挺好?学校其他的项目同样也有倾斜,学校的领导们也没有谁不配合,不支持的啊。”

    看着谢威轻松的表情,刘德宝很想提醒他:之前搞的要么是民品,要么是七机部业务范畴内的,可十号工程不属于航天。

    谢威忽悠郑部长说什么要搞空间站、要把宇航员送上天甚至送到月球上的那些话,学校的领导们可不会在意。

    饼太大,学校的领导们吃不下。

    “公开了,才会有问题。项目研发过程中,不足的经费通过校企办以及银行的贷款方式补足。”

    “啊?”

    重大军事科研项目,经费通过贷款?

    刘德宝此刻,是彻底傻眼了。

    总觉得谢威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项目自主、自筹经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刘书记,学校的课题跟研究项目,只要是涉及到项目自主的,就必须算成本。也只有如此,才能让校企办健康运营下去。”

    谢威在这事情上,有着自己的想法。

    如果十号工程真的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健康运行下去,将来其他的军工单位也可以学习这条道路。

    这不是谢威自创,而是根据祝老总研究99坦克的过程,利用相关技术向其他同类型装备输送收回投资,等到坦克搞出来,10亿投资也就完全回收回来了。

    如此操作,不仅能有效降低新装备技术研发的成本,同样也能把技术成果提供给其他单位,让其他单位减少在已有的技术上投资,更能直接以已经研究出来的技术为基础,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在谢威原本的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后,中国的各种先进装备如同井喷,要说不是全国所有先进技术的整合,甚至全国最先进的单位都一起发展,没人会信的。

    如此的操作,对复杂系统工程管理方法的要求,绝对不低。

    “部队从年后开始每年给8000万?不足的资金贷款?上面能同意?”

    宋总有些懵。

    搞了几十年战机,一直都在国防技术领域中工作,从来就没听说过哪个重大军用技术项目是通过贷款来筹集经费的。

    武器装备是用来提升国防实力的。

    可不是用来盈利的。

    “上面同意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这样干才能减少反对的阻力。”

    谢威这话说得很直接。

    宋总也不是不清楚。

    “投资需要贷款,即使有了成果,在缺钱的状况下,部队也不一定采购啊,贷款要支付利息的,到时候怎么偿还?难不成到时候赖账?”

    宋总说到这里,看向谢威的目光变得怪异。

    “哪能呢!虽然钱是国家的,咱们贷款不还也没谁把咱们怎么样,可不能这样干啊。”

    谢威无语了。

    自己是那种无赖的人?

    “那……”

    “之前我们不是向巴基斯坦方面提出了搞超-7吗?原本超-7就准备验证一些先进战机技术,摊薄成本的。”

    “你的意思是通过其他项目转嫁成本?”

    “不是转嫁成本,是摊薄。而且,不只是超-7可以摊薄相关技术的成本,601、603等研究所搞的军用飞机,也可以使用一些技术,这样一来,大家都节省了成本,同时还节约了研发的时间,也能把经费集中起来利用……”

    “如果我们的技术不够先进呢?”

    宋总觉得谢威的提议是不错的,问题在于操作起来的难度太大了。

    “谁的技术先进,咱们就用谁的,当然这是付费的,不能因为大家都是国家的单位,就想着免费从别的单位去拿他们辛苦搞出来的成果。”

    谢威解释着。

    即使哈工大在科研方面不差,也不可能什么技术都搞,还都是最先进的。

    谢威要做的就是借着机会,整合全国的科研资源。

    看着谢威年轻脸庞浮现出的自信,宋总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他能感觉到谢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可这盘棋究竟什么样子,即使宋总也看不出来,谢威现在刚把棋盘拿在手里,还没摆下棋盘呢。

    “行,我们这就开始整理之前的相关资料,再进行一轮技术论证,论证完成后开始制造风动模型……”

    宋总没有再问下去。

    对科研团队来说,只要技术研发工作能继续,不用研发人员整天为了经费到处奔波,把精力都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就行。

    “西工大那边以航空技术为主,这方面可以跟他们多合作,学校虽然有航空专业,终究没法跟专业的西工大比的。”

    中国的航空技术要发展,是绕不开西北工业大学的。

    这个57年由西北工学院跟西安航空学院合并成立的学校,即使在70年合并哈军工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之前,航空领域的实力在国内也是最顶尖的。

    西北工学院由国立北洋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于1938年在汉中组建国立。

    而西安航空学院来头就更大了:由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航空工程系于52年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至西安……

    拥有国内航空领域最雄厚的实力。

    之前哈工大要是跑西工大去说要合作搞战机技术项目,怕是都不会有人接待,还会被当成骗子给赶出来。

    现在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