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308 强-6面临下马,拯救比涡扇-10A性能好的涡扇-6G

308 强-6面临下马,拯救比涡扇-10A性能好的涡扇-6G

    “这事情学校出面谈?”

    “学校出面联系,主要还得您去谈。”

    谢威想了想,学校去谈实际上并不是最合适的,目前学校领导们已经开始有了商人的谈合作风格,不太利于谈判。

    要想整合国内最顶级的航空技术,太过关注利益不太好。

    万一到时候西工大认为哈工大是想要挖他们航空技术的墙角,那就不好了,虽然谢威确实有这样的想法,比如歼-20的总师、运-20总师、歼-15常务副总师……

    这些大佬都在一个班啊!

    等他们在西工大完成学业,直接挖到哈工大来……

    啧啧,想起来都美好。

    不过目前,也只能想想而已。

    “行,我们先把资料准备好,做好正式研制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过,谢威啊,现在要正式立项,学校是不是需要正式组建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专门用于数字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之前我们有研究,却并不系统。”

    谢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国内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是宋总为了歼-10在85年才成立。

    现在提前了,还在哈工大,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宋总,正式研制需要的技术跟准备工作,您向刘书记提就行了,学校会支持的。”

    谢威笑着说道。

    他的出现,改变了历史,也没有改变历史。

    歼-10提前5年启动正式研制工作,谢威努力了两年多时间,做了一堆的准备工作;总师依然是原本的总师……

    不过,有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这次的十号工程不再只是611所一家单打独斗,而是即将整合全国最顶尖的航空技术,西北工大、601等单位都会参与进来。

    这就决定了歼-10的技术,会比历史上还先进。

    航电等系统即使到不了歼-10C,其他方面的技术跟战斗力不会差太多的。

    要搞系统的工程,谢威除了产于一些核心项目,能产生的最大作用就是利用自己的“眼光”从一开始就避免少走弯路,加快研究进度。

    十号工程的正式研制启动,几乎是悄无声息的。

    连项目内部的人员了解实情的都不多,反正之前没有立项的时候,大家的工作也都是这些内容。

    为了摊薄歼-10的研制成本,超-7项目也跟着正式启动,项目方案是已经改变的枭龙战机+歼-7MF的融合。

    超-7项目,将会采用涡扇-6G发动机,具体方案设计需要等到论证完成。

    前期的资金投入,则是由学校新成立的投资公司投资。

    至于先垫付资金,巴基斯坦放弃怎么办?

    谢威没想过。

    学校的领导们即使想过,在刘德宝跟张鸣秋两人不讲原则的信任状态下,也只是想想。

    “继续改进涡扇-6?”

    在宋总的安排下,谢威见到了涡扇-6跟涡扇-10总师张恩和。

    由于来之前就已经知道谢威的情况,对谢威能做出的决定,张总并没有怀疑。

    “对。虽然我们也需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但是目前国内根本提供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对涡扇-6进行改进……”

    谢威诚恳地点头。

    “我们有个准备开拓外贸市场的项目,将会以涡扇-6G作为动力。”

    一旁的宋总补充着。

    “谢威,你了解涡扇-6的情况吗?”

    张总并没有因为涡扇-6有了新的适配对象就高兴,而是严肃地问谢威。

    了解!

    实在是太了解了。

    可以说,涡扇-6虽然最终下马,但这是整个中国涡扇发动机的真正起点,不同于由涡喷-6发动机为原型改进、取消加力燃烧室并增加后风扇,形成单转子结构的涡扇-5发动机,涡扇-6则是双轴涡扇,加力推力设计指标121.5千牛。

    设计指标是达到了。

    但是涡扇-6最终依然下马,关键原因就在于稳定性跟可靠性无法保障,实际测试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闭门实验中使用寿命不足100小时。

    谢威能不了解么?

    “65年完成技术论证工作,历经三次上马,五次转移生产制造地……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完成3个批次6台试验机,第4批次的4台刚开始制造对吧?这次的制造,包含WS-6甲跟WS-6G……”

    在张总的注视下,谢威简洁地说出了涡扇-6研发历程。

    “歼-9已经下马,涡扇-6的装配对象就只剩下强-6了。不过,以目前的情况看,强-6的结果也不会太好,在78年三机部提出用从英国引进的斯贝发动替代研制进度滞后的涡扇-6,强-6陆孝彭总师向三机部提交斯贝发动机不适合的分析报告……上级跟空军已经转而支持歼轰-7……”

    谢威越说,张恩和越心惊。

    这些消息都是属于机密,很多参与到项目中的人都不一定清楚。

    宋总见他的目光中满是惊疑,投去了自己的眼神:我给你说,这小子跟寻常年轻人不同,与上面关系很好,掌握着不少消息。

    “强-6虽然尚未下马,却因为所面临的无法突破的技术问题,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了适配对象,涡扇-6的命运基本上也就注定了。”

    “为何这么说?”

    知道原因,张总还是想问问谢威这个年轻人的看法,或是说谢威了解多少内情更合适。

    “强-6的设计方案非常先进,可变后掠翼的大型承力旋转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跟不上,机械+模拟电传操控系统研制缓慢不说,也难以减轻重量……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复杂的设计,后勤维护保养困难不说,成本也非常高昂……”

    “目前国内火控雷达跟综合航电系统也无法满足强-6的设计指标……”

    “然后就是动力问题。涡扇-6的性能指标能达到,最大使用寿命只有70多个小时,更要命的是在测试过程中,涡扇-6性能一直都不稳定,可靠性极差……”

    强-6的设计,放到几十年后都算先进。

    可现在配套跟不上,国内也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配套的项目,研发经费是目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空军无法容忍的。

    现在正在研制的战机项目可不少:强-6、歼轰-7、歼-7改、歼-8II、轰-6改型等等。

    消耗经费多,短期内又看不到成功希望的项目,在没钱的情况下空军肯定不会支持继续搞下去的。

    “涡扇-6的问题很多,要达到实用阶段,不只是需要更多经费,同样也需要时间。”

    好一阵,张总才默默叹了口气,“如果进度跟不上,对你们的项目可能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张总,我们学校有涡扇发动机研制项目,基础技术跟部分人员都来自你们那边。”

    谢威笑了。

    果然,张恩和这位涡扇-6总师,是没想过放弃涡扇-6的。

    如果继续在涡扇-6的基础上改进,涡扇-10出现的,肯定不会那么晚。

    “我知道啊。”

    “学校团队的研制,并不是改进结构,而是准备先解决涡扇-6的可靠性等问题……不仅为此专门开发了新的高温合金,同时也对其他相关材料跟工艺展开了研究……”

    “我一直关注着你们的研究进度。学校研究的这些内容,确实对涡扇-6的可靠性有很大的提升,涡扇-6要达到使用状态,需要走的路太长。发动机使用寿命,至少需要突破300小时……”

    “慢慢来吧。这次邀请您,是希望能利用目前涡扇-6的基础,先设计一款核心机……”

    涡扇-6是肯定得搞下去的。

    要不然,即使超-7卖出去了,也没有堪用的发动机。

    难道等到苏联要解体的时候跟国家恢复正常外交关系时去苏联搞RD-33发动机?

    还有9年!

    哪里等的了?

    而涡扇-6即使改进,推重比只要达不到8.0甚至以上,只装一个发动机的歼-10即使装上了鸭翼,战斗力不会太强的。

    “核心机?”

    张总疑惑了。

    谢威直接掏出了一张随后画的简图,“我这里有一点想法,您是专家,给指导指导……”

    一张画着涡扇-10核心机简易结构草图的纸递给了张恩和。

    图纸上的发动机整体布局类似AL-31,却融合了CFM56核心机的技术跟当时中国自己在航空发动机预研成果等搞出来核心机。

    谢威只记得网上看到过的结构图纸,大体上了解。

    如何实现,需要专业的发动机专家们来解决。

    “搞核心机?之前我们可没有搞过。”

    张总眉头拧到了一起。

    “不是搞战机用的涡扇发动机?搞什么核心机?核心机干啥用的?”

    在旁边一直都插不上话的刘德宝感觉到自己快憋死了,一直后悔为什么要参与到这里面来找罪受,现在终于找到开口的机会了。

    果然,问出来,人就舒服多了。

    没那么憋了。

    “核心机,其实就是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双转子发动机中,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构成闭循环系统,其性能直接决定发动机的推力跟跟效率,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衍生多种类型发动机。”

    谢威看了一眼刘德宝,无奈地解释。

    跟不懂专业的人聊天,太累了。

    解释了对方也不一定能听懂,看看现在刘德宝一脸迷茫就知道了。

    “扩展外涵道就是涡扇发动机,搞小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就是我们战斗机需要的涡扇发动机;搞大涵道比的加力改型可以用于轰炸机、无加力型可以用于运输机;加装动力涡轮转换为涡轴发动机;也可以扩展为大型军舰用的燃气轮机,甚至可以改成火力发电厂的燃气轮机……”

    谢威越说,刘德宝越迷茫。

    他连涡扇发动机跟涡轴、涡喷发动机都分不清楚。

    “这么多功能?为什么之前这么多年国内没搞?”

    刘德宝一脸诧异。

    功能这么多,要真的把核心机搞出来,岂不是就能解决国内工业心脏病的问题?

    要知道,目前国内连艘5000吨的军舰都造不出来,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动力跟不上;火力发电站使用的大型燃气轮机同样受到技术制约;航空的动力,更不用说了,运-8还是使用的涡桨发动机,运-10没有发动机配套、战机的发动机涡扇-6……

    “技术储备不够,没有经验,甚至连参照都没有。”

    张恩和叹了口气,“而且需要的经费很多,研制涡扇-6,加上整个配套系统跟设备,到现在得到的经费也不到1.1亿……”

    “很贵?”

    刘德宝顿时警惕起来了。

    谢威这是要让学校破产,再回到以前那种学生都要教授、老师们用工资补贴的苦日子么?

    关键是过那种苦日子,也没法解决庞大的资金缺口啊。

    “涡扇-6虽然进行了地面平台长试车工作,性能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后面还有飞行台试验、装机试飞、寿命长试跟定型等试飞,目前我们必须要有一款能用的涡扇发动机,所以接下来的工作,以提升涡扇-6性能跟使用寿命为主,这上面这个,可以开始预研跟设计……”

    谢威看了一眼刘德宝,觉得下次谈这些不能让他参与。

    听不懂,也提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建议。

    反而还打击人的积极性。

    “这样倒也没有问题。”

    张总想了想,开口说道,“我回去需要跟所里的核心骨干们开会讨论……”

    谢威点头,没有急着让张总给答复。

    学校的发动机团队即使有涡扇-6跟斯贝发动机的技术资料,还有黎明发动机厂的技术团队参与,但是想要让涡扇-6达到堪用的状态,仅仅靠着现有的团队太难了。

    特别是要装备到歼-10上面。

    推重比至少得在9以上,发动机推力也得提升到12吨以上才行。

    涡扇-6G在体积不变、减少重量的情况下,最大军用推力达到8.56吨,加力推力则是提升到了13.8吨,可这些数据是否真实,谢威不敢保证,目前的涡扇-6G刚处于样品生产阶段,任何实验都没有进行。

    这样的性能参数,实际上比涡扇-10A还要强不少,比AL-31更强。

    即使性能达到,要想解决目前使用寿命短,把理论上7.05的推重比提升到9.0甚至10.0以上,需要把发动机减重至少600公斤以上。

    这难度……

    关键还必须让涡扇-6G的涡前温度从1077℃提升到1400℃以上!

    一想到这,就头大。

    “接着搞涡扇-6就行了啊,反正涡扇-6也快成功了,样机都已经制造出来了。学校这点经费,根本就不够战机的消耗……空军每年就给8000万呢……”

    刘德宝对谢威抱怨着。

    航天类的项目,耗费多少经费刘书记都没意见;非航天类项目,刘书记就不得不盯着兜里的钱是否够了。

    无他,他可没有李校长那样脸皮厚,可以去别的工业部要来经费,连七机部要经费都不容易。

    “发动机是必须搞的!即使能从国外买到,也必须自己搞!不管战机多先进,只要配套的发动机跟不上都白搭。而且,从国外寻求进口,就相当于把脖子伸给别人捏着!再多钱,都卖不来国防的。”

    谢威一脸严肃。

    “我又没说要引进发动机啊。”

    刘书记一脸委屈。

    他不是不支持,就是觉得现在要在上级不给多少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加快涡扇-6的研发进度,搞十号工程的同时还要搞一个新的战机项目,资金压力太大了。

    学校账户上的那几亿,根本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放心吧,前的问题会解决的,只要伊拉克那边我们的火箭炮展现出了威力。刘书记,这事情得麻烦您以后多盯着一点……”

    谢威叹了口气。

    没钱!

    这是目前科研面临的最大问题。

    没钱就没有配套。

    “放心吧,等几天检验人员到了,你得给他们讲讲如何去盯质量,这方面你比谁都熟悉。还有,目前学校看起来经费不少,可一旦战机项目正式启动,这点经费……”

    “放心吧,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谢威深吸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让十号工程提前五年启动,也避免了涡扇-6在歼-9跟强-6下马后失去装配对象而下马,不能因为缺乏经费,就又回到原本的历史轨迹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