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察,杨博是一心为公,张四维则是一心为私。
掌握了京察就等于掌握了京官的任免大权。岂能不提携下那些山西老乡?
两个月后,京察结束。吏部在衙门前张榜公示。
上千个人名、定格定法沿着衙门口贴在墙上,蔓延出去整整半里地。
京城的官员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查找着自己的名字、格法。
时不时有官员因被免职而满头大汗,晕倒在地。
林十三知道今日吏部衙前必出乱子,说不准会出现被裁官员冲击吏部大堂的状况。故今日他亲自带人来到了吏部门前。
林十三端坐在吏部衙门外的一张椅子上。旁边放了个茶桌,孙越给他倒了一杯茶。
孙越道:“好家伙,人山人海啊。这大清早的,吏部刚贴榜这些京官就忙不迭的全来了。”
“办公差倒不见得他们有这么上心。”
林十三道:“在做官的人看来,自己头顶的官帽就是命。你用不着嘲讽他们。”
“若锦衣卫也搞什么卫查,你小子一准比他们还要上心。”
突然间,林十三听到了一声杀猪般的哀嚎。
“嗷!”
这声哀嚎之惨烈,差点惊掉了林十三手中的茶碗。
林十三吩咐孙越:“怎么了,看看去。”
原来是户部湖广清吏司一个姓杨的主事,四格定在了“守——平”、“政——怠”、“才——短”、“年——老”。
八法又定上了“无为”、“不谨”、“年老”、“才弱”四个考语。
他的京察结果是:罢官夺职。
杨主事高呼道:“天地良心啊!杨某为官三十年,清清白白、兢兢业业。怎么就被罢了官?”
“我在户部做了二十六年的主事啊!不说升我,反而要免我?”
“老天爷啊,你睁开眼吧!吏部不公!我拼上这条命也要找吏部的堂官论个短长!”
一名刑部的王姓郎中附和道:“我也是清清白白做官,兢兢业业做事。却给我降三等任用了?”
“老子是嘉靖三十二年殿试的榜眼!凭什么?”
“老杨,我跟你一同进吏部大堂,找堂官理论一番。姓杨的姓刘的姓张的若说不出个缘由,我砸了他吏部大堂!”
平常京官们没人愿意得罪吏部。
这一番却不一样。吏部要断他们的官途,他们怎能不急眼?
王郎中拉着杨主事就要往吏部大堂进。
一个礼部的员外郎拱火道:“杨兄、王老弟,咱们可是府试、院试、会试、殿试一路考出来的。可别丢份儿啊!”
王郎中正了正自己的官帽,这位饱读诗书、儒雅博学的榜眼公,从牙缝中挤出一个字:“焯!”
一众官员纷纷拱火:“对!”
“好样的!”
“精神点!”
眼见这二人就要闹出事来。林十三站到了二人面前。
林十三正色道:“我是锦衣卫北镇抚使林十三,你们两个,报上官职、姓名。”
王郎中见到锦衣卫的三掌柜,下意识的一缩脖。
一众起哄的官员也纷纷闭上了嘴。
得罪了吏部的人最多丢官,得罪了锦衣卫的人却要丢脑袋。
王郎中拱手道:“在下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王知远。”
杨主事道:“在下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杨再道。”
林十三问:“你们觉得吏部给你们的考语不公,所以要到部堂们那里闹事,对嘛?”
王郎中道:“对!”
林十三拍了拍手。他身后闪出一个长得比狗还难看的小旗。
这小旗是北司之中有名的“活档案”。他干啥在司里干啥啥不行,就一个长处——记性好。
北司档房中的官员档案,他能背的滚瓜烂熟。
林十三吩咐小旗:“这二位的姓名你刚才听到了吧。想想他们在北司的密档,他们都干过哪些出格的事儿?”
“活档案”闭上了眼睛,片刻后又睁开:“嘉靖四十五年三月,浙江嘉兴富商黄成才与佛郎机人勾结,绕开市舶司交易丝绸。事发,案件呈报刑部。”
“六月,时任刑部员外郎的王知远,得黄成才家人贿赂三千两,珍宝一匣。擅自将此案销案。”
“嘉靖四十三年八月,广西布政使司藩库亏空。藩司衙门派胡姓师爷入京,重贿时任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杨再道白银五千两。”
“杨再道得银之后,删改户部账册,将亏空改成了盈余。”
“活档案”一连背诵了王、杨两人十几件隐事。
这二人已是汗如雨下。
林十三挥了下手:“好了,不要再说了。再说下去,这二位老爷恐怕万死都不能赎其罪。”
“我说二位啊,你们以前犯下了那么多事,我们锦衣卫没有追究,又或者说是懒得追究。”
“如今京察放榜。你们一个被罢官,一个被降职,这是薄惩而已!还不回家偷着乐去?还要进大堂闹事?”
“你们给脸不要脸,就别怪我翻脸!你们只要进了吏部大堂,那咱们就照着规矩,把陈年老账一件一件算清楚!”
林十三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杨主事、王郎中七魄吓没了六魄。
林十三道:“还有其他人要闹事嘛?愿闹事,我林十三奉陪!咱们慢慢算算老账。”
官员们被林十三吓住了。纷纷低头不言。
林十三大步回到了衙门口的椅子上坐定。
孙越忙不迭拍上了林十三的马屁:“师父,还是您老厉害。也就您能压服得住那些京官。”
林十三却道:“不是我厉害,而是咱锦衣卫历年搜集的官员隐事厉害。”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林十三突然听到了一声怒吼:“此次京察有鬼!”
林十三放下茶碗,自言道:“得,又来闹事的了。”
他大步走到了吼“京察有鬼”的官员面前。
林十三问:“你姓甚名谁,什么官职?”
那官员高声道:“在下陈言,工部观政进士,家师应天巡抚,海瑞海刚峰!”
林十三一愣:海瑞的学生?
陈观政站到了墙边的一个栓马石上,高声道:“诸位,你们看出此番京察的猫腻了嘛?”
林十三喊道:“陈言,你个新科进士,还未授实职,只是在工部观政而已。难道你要煽动官员闹事嘛?”
“今日你若闹事,别怪我不给你老师面子!”
陈观政道:“久闻林镇抚使精明强干。难道没看出此次京察的巨大猫腻?”
“我在此看了半天京察榜单了。这榜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林十三吼道:“说明白些!你若是胡言乱语,说不出个道理来,今日我就把你锁到诏狱。”
陈观政高声道:“林镇抚使,诸位同僚们请看!此次京察,凡山西籍贯的官员,四才皆得一等!八法一个不沾!”
“无一例外!”
“吏部尚书杨博,右侍郎张四维——是山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