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彻的目光落在晋王身上,深邃的眸子里不见波澜。
殿内弥漫的血腥气尚未散尽,而手刃兄弟的当事人却如此镇定,这本身就不寻常。
一旁的李霖已是泪流满面:“三哥!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晋王那番言语,深深戳中了他重情重义的心肠。
与李霖的感性截然不同,李彻更加理性。
他这位三哥,向来以沉稳持重著称,并非冲动之人。
仅凭为秦王报仇这一条理由,就在这宣政殿暴起杀人,逻辑上实在有些牵强。
更何况,晋王早早携晋地归附,又在南征途中提供后勤支援,已经算是新朝功臣了。
于情于理,自己都该对其不吝赏赐,以示宽厚。
但,真能如此吗?
李彻心底泛起一丝冷意。
晋王不同于李霖,无论是和自己的交情,还是他本人的性情,都不足以让自己对他放心。
而且,他曾深度参与夺嫡,并且一度是热门人选的皇子。
退一步说,即便自己放心,深知帝王心术的晋王本人,恐怕也难以安心享受这份信任。
终日活在皇帝猜忌的阴影下,对他何尝不是一种煎熬?
而今日他在殿前刺出的这一剑,恰恰打破了潜在的僵局。
御前杀人,这可是大罪,杀的还是曾经的太子。
无论晋王之前有多大功劳,都必须受到惩处。
如此一来,自己便无法再给予厚赏,甚至需要削其权柄以示惩戒。
而对晋王而言,他通过这番举动,主动交出了一份投名状,表明自己绝无野心。
只能说不愧是晋王,好一招以退为进!
想通此节,李彻侧过头对上李霖恳求的目光,微微颔首递去一个安心的眼神。
随即,他转向一旁士兵,开口道:“先请晋王下去休息吧。”
士兵闻令,立刻拱手应喏,上前便要押解晋王。
“不可如此粗暴。”李彻的声音适时响起,“朕说请晋王下去休息,并非押解。”
士兵们悚然一惊,连忙松开手,躬身请罪。
晋王对此似乎早有预料,他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袍袖,朝着龙椅上的李彻深深一揖:
“臣,谢陛下。”
言罢,他不再多看地上李焕的尸身一眼,转身向着殿外走去。
他能做的、该做的,都已做完。
接下来的命运,全然交由新帝裁决。
他选择了信任,信任李彻并非是赶尽杀绝之人。
而李霖显然未能领会这些,他见晋王离去,眼中仍然满是担忧。
李彻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下不由失笑。
庆帝子嗣众多,各怀心思者比比皆是,却也偏偏养出了李霖这般至情至性的人物。
他只得开口,声音缓和了几分:“放心,朕不会对三哥如何。”
“但他今日所为终究是触犯了法度,不加以责罚,无以面对天下。削爵降等总是免不了的,至少要给朝野上下一个交代。”
听到李彻亲口承诺不会重责,李霖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实处。
他嘟囔道:“三哥也真是的,明明往后有的是机会,偏要选在这时候动手......”
在他看来,既然李焕已被判终身囚禁,将来悄无声息地了结其性命并非难。
三哥聪明一世,怎么最后比自己还要冲动?
李彻侧目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
自己这四哥心地仁善,勇武过人,可就是这脑子......唉......
他哪里懂得,晋王若是暗中下手,不仅达不到如今的效果,反而会坏了事。
自己会怀疑是李焕掌握了什么秘密,才被他灭口。
那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李彻不再多言,摆了摆手,对李霖道:“走吧,今日还有诸多事宜亟待处置,此地已无甚可看了。”
他随即唤来曲近山,吩咐道:“你带些可靠人手,将这座宣政殿里里外外仔细搜查一遍。”
“所有遗留的奏折、文书、书籍,皆需妥善收集、归类,朕要亲自过目。”
曲近山面色一肃,抱拳躬身:“喏!”
李彻吩咐完毕,转身便欲离开。
脚步刚动,身后的李霖却突然开口叫住了他:“老六。”
李彻驻足,略带诧异地回头望去。
却见李霖并未看他,目光直直地投向大殿最深处,那高高在上的丹陛之巅。
那里,静静地安放着一把座椅。
龙椅。
“你......不准备坐上去试试吗?”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瞬间再度紧绷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随着李霖的视线,聚焦在那张象征着天下权柄的龙椅之上。
奉军将领们眼神炽热,归顺文臣们屏息凝神。
下一刻,殿内文武齐齐躬身:
“臣等恭请陛下上座!”
满屋的声浪之中,李彻朗声一笑:“哈哈哈!好!”
他毫不扭捏,迈大步伐,一步步踏上丹陛的台阶。
随即,他撩起龙袍下摆,毫不犹豫地坐了下去。
坐定的瞬间,视野豁然开朗。
居高临下,俯瞰众生,殿内所有人的神情举止都尽收眼底。
奉军将领们脸上是狂热与崇拜,归顺的文臣们则多是敬畏与忐忑。
王三春、陈平之等一路追随的老将,眼中则流露出欣慰之色。
而李霖,正仰着头好奇地望着他。
李彻迎着他的目光,感受着身下传来的触感,不由得笑了笑:
“又硬又冷,终究还是个椅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