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军工科技 > 四千一百九十三章 联合考察团到访!

四千一百九十三章 联合考察团到访!

    【未修改版】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缓缓覆盖住戈壁滩。吴浩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最后一缕夕阳掠过“沙暴”电磁炮的炮管,将那道冷冽的金属弧线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手机屏幕亮着,汪良工那条“还在等结果”的消息像块石头压在他心头。

    “吴总,晚餐准备好了。”苏荷的声音轻轻响起,手里端着一个保温盒,“食堂特意做了您爱吃的手抓羊肉,我让师傅少放了点辣。”

    吴浩接过保温盒,指尖触到盒壁的温热,才发觉自己从下午就没吃过东西。“灵湖那边有动静吗?”

    “赵院长刚发来消息,说专家团队还在讨论,可能要通宵评估。”苏荷递过一双筷子,“他们调取了三年来所有动物实验的肝衰竭数据,正在做交叉比对。”

    保温盒里的羊肉泛着油光,撒在上面的孜然粒散发着熟悉的香气。吴浩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却尝不出往常的鲜美。他想起去年去汪良工家,老爷子亲手烤的羊肉串,用的是自己腌的酱料,说那是兵工厂时期跟XJ战友学的手艺。那时老人还能站在烤炉前翻动签子,笑声比炭火还旺。

    “陈磊他们还在调试系统?”吴浩放下筷子。

    “嗯,刚从监控里看,无人机协同算法已经迭代到3.7版本了。”苏荷翻开记事本,“李超把轨道磨损的实物样本都装裱好了,用有机玻璃封着,标了射击次数和环境参数,说是方便张副总直观对比。”

    吴浩点点头,起身走向门口:“去看看他们。”

    夜风带着戈壁特有的凉意,吹得路边的沙枣树沙沙作响。实验楼的灯光像一串落地的星辰,在黑暗中格外明亮。吴浩走进武器装备测试中心时,陈磊正趴在控制台前打盹,嘴角还沾着咖啡渍,手边的平板亮着,无人机的三维模型在屏幕上缓缓旋转。

    李超拿着放大镜,正给一块轨道残片拍照。那块从报废轨道上切割下来的样本,表面布满细密的划痕,像老树干上的年轮。“吴总?”他抬头时眼里还带着血丝,“您怎么又来了?”

    “看看你们的‘艺术品’。”吴浩指着那些装在有机玻璃里的样本,从最初的磨损严重到最新的几乎无痕,排列得像一排勋章。

    “张副总要是看到这个,肯定得拍案。”李超笑了笑,忽然压低声音,“汪主任父亲的事,苏秘书跟我们提了一嘴。灵湖那边……真有把握?”

    吴浩望着窗外的星空,猎户座的腰带星已经升到正中:“去年林宇说要攻克低温脆化时,谁不觉得悬?可现在呢?”他转头看向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科研这事儿,只要方向对,剩下的就是跟时间死磕。”

    陈磊被说话声惊醒,揉着眼睛站起来:“吴总,算法冗余度提到12%了,刚才模拟了沙尘天气下的强电磁干扰,命中率还能稳定在98.7%。”他打了个哈欠,“就是周院士那边,我有点犯怵。听说他当年评审一个导弹制导项目,连代码注释不规范都能挑出来。”

    “怕什么?”吴浩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的模型经得起扒。你该担心的是黑眼圈,明天周院士要是问你是不是三天没睡觉,我可帮不了你圆。”

    众人都笑起来,控制台的蜂鸣声仿佛也柔和了许多。吴浩看着陈磊重新坐回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跳跃得像在弹琴,忽然觉得这些年轻人身上有种神奇的力量,能把枯燥的数据变成跳动的音符。

    回到宿舍时,已是凌晨一点。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灵湖医学研究中心的赵院长发来的消息:“评估有初步结果,技术上可行,但风险系数高于常规手术。明早八点给详细报告。”

    吴浩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手指悬在屏幕上方,终究没回消息。他知道“风险系数高”意味着什么——生物3D打印的肝脏组织虽然能避免排异,但在晚期肝癌患者体内的存活周期,最长的临床案例也只有14个月。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吴浩才迷迷糊糊睡着。梦里他站在兵工厂的车间里,老爷子穿着蓝色工装,正用锉刀打磨一块金属,火星溅在地上,像一颗颗流星。老人转过身,手里举着的却是一块超导材料样本,说:“这玩意儿能行?”他想回答,却发不出声音。

    闹钟响起时,吴浩发现枕头湿了一片。他洗了把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底的红血丝像蛛网一样密布。苏荷的消息恰在此时进来:“赵院长的报告已收到,汪主任刚来电,说周院士他们提前出发了,预计九点半到。”

    早餐桌上,吴浩没什么胃口,只喝了半碗杂粮粥。张小蕾匆匆走来,递给他一份演示流程表:“安保部门刚汇报,老兵们已经在集合点等着了,说想早点到,帮着做点准备工作。”

    “让他们先在生活区休息,安排点茶水点心。”吴浩在流程表上签字,“告诉讲解员,多准备些基地建设初期的老照片,魏兵应该有存货,跟现在的对比着讲。”

    九点整,基地入口的道闸缓缓升起。吴浩站在门岗旁,看着车队驶进来。第一辆车里,汪良工坐在副驾驶,隔着玻璃朝他挥手,笑容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张副总下车时,目光先落在了路边的沙枣树上:“这树有年头了吧?我小时候在兵器城,也见过这样的沙枣树。”

    “有些是建基地时栽的,快二十年了。”吴浩笑着说,“当年第一批来的人,用罐头瓶装水浇活的。”

    周院士拄着拐杖,被年轻人扶着走下车。老人抬头望了望实验楼,忽然问:“林宇在不在?我带了篇他去年发的论文,有些公式想跟他聊聊。”

    实弹演示安排在靶场。当“沙暴”电磁炮发出第一声轰鸣时,老兵们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炮弹拖着淡蓝色的电弧,精准命中三公里外的靶心,激起的沙尘在阳光下形成一道金色的烟柱。

    “好!”张副总用力鼓掌,快步走到展示台前,拿起那块标着“射击5000发”的轨道样本,“这纳米涂层有点东西,比我上次看的坦克炮管耐磨多了。”

    李超递上放大镜:“您看这微观结构,我们用的是梯度复合技术,表层硬度高,内层韧性好,就像给轨道穿了件软硬兼施的盔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