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军工科技 > 四千一百九十四章 令人血脉偾张的视觉震撼

四千一百九十四章 令人血脉偾张的视觉震撼

    【未修改版】

    周院士没去看靶场,而是拉着陈磊在控制台前讨论算法。“卡尔曼滤波在强电磁环境下会有滞后性,”老人指着屏幕上的曲线,“你们用的自适应补偿,参数是怎么设定的?”

    陈磊立刻调出底层代码:“我们引入了实时磁通量监测,每0.3秒修正一次协方差矩阵……”

    演示结束时,汪良工悄悄拉了拉吴浩的衣袖:“灵湖那边说,评估通过了。他们明天派专家团队过来,给老爷子做术前检查。”

    吴浩心里一松,正要说话,却见汪良工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嗯嗯啊啊几句,脸色忽然变得煞白。

    “怎么了?”吴浩扶住他。

    “医院来的,说老爷子刚才突然呕血……”汪良工的声音发颤,“正在抢救。”

    靶场的喧嚣仿佛瞬间远去。吴浩看着汪良工通红的眼睛,忽然想起昨夜那个梦。他深吸一口气,握住老人的手:“我让苏荷备车,我们现在就回去。灵湖的专家,我让他们直接去医院等。”

    回程的路上,车里一片沉默。吴浩给灵湖医学研究中心打了电话,让赵院长安排最好的手术室和医护团队。挂了电话,他看着窗外飞逝的戈壁,忽然说:“汪主任,您还记得老爷子说过,兵工厂时期他们怎么给机床降温吗?”

    汪良工愣了愣:“用井水,一瓢一瓢往机器上浇。”

    “现在我们的冷却系统,用的是石墨烯导热膜。”吴浩笑了笑,“林宇他们说,原理其实差不多,都是让热量跑快点。”

    汪良工也笑了,眼角却滑下一滴泪:“他总说,搞兵器的,得懂材料,更得懂人心。”

    赶到医院时,抢救已经结束。医生说老爷子暂时脱离了危险,但情况依然危急。吴浩站在病房外,看着玻璃窗里那个插着管子的老人,忽然觉得胸口发闷。

    “赵院长他们到了。”苏荷轻轻说。

    吴浩转过身,看到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提着设备走来。为首的赵院长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初步检查结果出来了,肝功能衰竭程度比预想的严重,但好在没有扩散。我们准备用‘生物墨水’打印肝小叶,争取明天就手术。”

    “风险有多大?”汪良工问。

    “三成把握。”赵院长坦诚道,“但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了。我们会用术中3D导航,实时监测打印组织的活性。”

    夜里,吴浩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坐着。汪良工进去陪护了,他想让老人能安静休息。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月光,照在墙上的宣传画上——那是灵湖医学研究中心的3D打印器官模型,肝脏的血管像珊瑚一样细密。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宇发来的照片。实验室的公告栏上,“距新型武器装备实验倒计时190天”的字样旁,多了一行小字:“为汪老爷子加油”,后面画了个笑脸。

    吴浩笑着回复:“告诉大家,手术定在明天上午。”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病房门开了。汪良工走出来,眼眶通红:“老爷子醒了,说想看看电磁炮的照片。”

    吴浩连忙打开相册,找到白天拍的“沙暴”电磁炮。老人看着照片,枯瘦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抚摸,忽然说:“告诉林宇,低温脆化……加点铈元素试试,我以前在兵工厂……试过……”

    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又睡着了。

    手术进行了整整八个小时。吴浩在手术室外的走廊里来回踱步,手机不断收到基地的消息。陈磊说周院士留在实验室,帮他们优化了算法模型;李超发来了新的轨道磨损数据,比预期又降低了0.005%;张小蕾说老兵们自发组织了祈福活动,在宿舍楼下摆了圈沙枣枝。

    当医生走出手术室,摘下口罩说“成功了”时,吴浩觉得双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

    “打印的肝小叶存活了,各项指标都在回升。”赵院长擦着汗,“术中导航显示,血管吻合度达到98%,这在全球都是首例。”

    汪良工冲进病房,吴浩则走到走廊尽头,给基地打了个电话。

    “告诉大家,好消息。”他对着话筒说,声音有些哽咽,“手术成功了,我们的‘沙暴’,也会越来越强。”

    挂了电话,吴浩望着窗外。天已经亮了,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他想起戈壁上的沙枣树,不管风沙多大,总能把根扎得很深,然后在春天开出细碎的白花。

    回到基地时,实验楼前的空地上摆满了沙枣花。林宇他们正在公告栏前更新进度表,“距新型武器装备实验倒计时189天”的字样旁,画了颗红心。

    “吴总,您看!”林宇举起一块超导材料样本,“加了铈元素后,临界温度又提升了0.8K!”

    吴浩接过样本,在阳光下看着那片薄薄的钆钡铜氧薄片,忽然觉得它像一片凝固的阳光。他想起汪老爷子的话,想起那些在戈壁上栽树的人,想起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光。

    “走,”吴浩笑着说,“去给‘沙暴’做最后调试。”

    戈壁的风依然在吹,但此刻听在耳里,却像是一首温柔的歌。那些在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那些在靶场上回荡的炮声,那些在病房里跳动的监护仪曲线,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关于坚守,关于突破,关于把根扎在祖国大地上的人们。

    吴浩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正好,照亮了基地的每一个角落。远处的旗杆上,鲜艳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像在为这片土地上的奋斗者们,骄傲地鼓掌。

    术后第三天,吴浩接到汪良工的电话时,正在材料研究所看林宇做低温韧性测试。液氮罐蒸腾着白雾,林宇戴着防冻手套,将钆钡铜氧薄片放进零下 40度的恒温箱,动作比之前更稳了。

    “小吴,老爷子能吃点流食了。”汪良工的声音带着笑意,背景里能听到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医生说打印的肝组织开始工作了,胆红素指标降了不少。他还念叨着要给林宇当‘试验品’,说等好利索了,去基地看看材料的低温性能。”

    吴浩笑着回头,林宇正盯着监测屏,突然拍手道:“吴总!您看!加入铈元素后,韧性提升了 30%!”屏幕上的曲线在低温区间不再陡峭下坠,像被一双温柔的手托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