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 > 第611章 孟起,只要你大度,吾可令平襄城不战而破!

第611章 孟起,只要你大度,吾可令平襄城不战而破!

    萧和胸有成竹,显然心中早已有了周全的计策。

    此时,性情直爽的张飞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赶问道:

    “伯温啊,你有何妙计,能速破平襄城?”

    萧和神色从容,不紧不慢呷了一口酒,而后缓缓道:

    “若想速破平襄城,关键之处在于找到一个人。”

    此言一出,众人皆疑惑望向萧和。

    萧和再次开口,道出了一个名字:

    “梁兴。”

    “梁兴?”

    张飞听闻,脸上满是茫然之色。

    对于梁兴此人,他自然也是知晓的。

    梁兴乃是西凉人,更是关中十将之一,颇有名气。

    但张飞实在想不明白,这速破平襄城,与梁兴究竟能有什么关系。

    此时,心思缜密的马谡仅凭萧和提到的这个名字,便迅速推断出了萧和接下来的打算。

    于是,他略带兴奋道:

    “莫非大司马是想劝降梁兴,让平襄城不战而破?”

    萧和听后,微微点头道:

    “没错,正是如此。”

    接着,萧和详细解释道:

    “如今魏国在平襄城驻扎了七千兵马,而这其中有一半都是凉州兵,而统领这些凉州兵的,正是梁兴。”

    “这梁兴本是西凉人,并非是曹丕的死忠之士,倘若我们能够成功劝降梁兴,那么平襄城必然不战自破,此乃上策。”

    萧和的话音刚落,大帐之内顿时议论纷纷。

    “如今我大军已然攻入陇右,曹丕必然难以守住,如此看来,陇右乃至整个凉州归顺我大汉,不过是迟早之事,毫无悬念可言。”

    “而且此前已经有不少凉州豪杰归顺了我大汉,梁兴为自己谋一条出路,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马谡第一个点头附合,接着目光投向了马超:

    “不过梁兴曾为关中十将之一,当年还与孟起将军一同共抗曹操,然而最后却不得不投降了曹魏,我实在是担心……”

    马谡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没有将话说完。

    但马超已然听懂了马谡话中的深意。

    马谡这是在暗示,梁兴害怕他会报复其当年投降曹魏之事,所以可能不敢归降汉军。

    张飞听闻,眉头微微一凝,转头看向萧和:

    “伯温,不知你对劝降梁兴一事,能有几分把握?”

    萧和听后,微微一笑,然后看向马超:

    “梁兴当初投降曹魏,也是为了自保罢了,孟起将军乃一世豪杰,心胸宽广,应该不会为了此事就容不下梁兴吧?”

    萧和这番话,显然是在开导马超。

    毕竟,只有马超能够心胸宽广,对梁兴不计前嫌,梁兴才会放心前来归降。

    马超听闻萧和这话,自然不敢不以大局为重。

    他豪烈大笑一声,欣然道:

    “我马超岂是气量狭窄之徒?这梁兴当初投降曹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自然不会与他斤斤计较,若大司马点头同意,我愿意亲自写信劝降梁兴,让他放下心中的顾虑。”

    萧和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于是,萧和笑着赞道:

    “孟起将军能以大局为重,当真乃大丈夫也!”

    张飞见状,再无顾虑,欣然笑道:

    “好!那就由孟起修书一封,劝降梁兴!”

    马超当即提笔,当场写下了劝降书。

    书信写好之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将这封劝降书送到梁兴的手中。

    若是放在平常时候,大可派人潜入平襄城去偷见梁兴。

    但眼下情况特殊,平襄城四面皆被冰覆,想要悄无声息潜入城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苦思冥想送信之法时,萧和缓缓道:

    “我有一人,可光明正大叫开城门去送信。”

    众人听闻,皆是一震,纷纷将目光投向萧和。

    张飞更是眼眸放亮,好奇问道:

    “伯温,不知是何人,竟能光明正大进入平襄城?”

    萧和一笑,不紧不慢解释道:

    “此人乃梁兴之子,梁徇,梁徇原本在长安为质,咱们攻破长安的时候,此人便落入了我军之中。”

    “我也是在翻阅俘虏名录时,方才得知此人竟是梁兴之子,如今正好可以利用梁徇去劝降其父。”

    帐内一片惊喜之声。

    张飞恍然大悟,不禁感叹道:

    “伯温啊,你这般深谋远虑,俺就放心了!”

    说罢,哈哈大笑,欣然道:

    “就依伯温所说,召那梁徇前来吧。”

    …

    三天后,平襄城东门的城头上,梁兴身披铠甲,手扶长剑,正神情严肃在城墙上巡视着。

    他举目远望,只见城外的汉营中,一道道壕沟纵横交错,一堵堵土墙竖起,多层围营紧密相连,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所在的平襄城困住。

    “难道我梁兴,真要跟着徐质他们困死在平襄城中吗?”

    梁兴心中满是不甘,他不愿意就这样坐以待毙,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就在这时,身边的一名士卒突然大叫:

    “将军,城外有一汉骑,正在靠近!”

    梁兴听闻,顿时警觉起来,急忙举目远望,果然见到汉营中有一骑穿越重重围阵,朝着城门方向疾驰而来。

    梁兴眼中透露出疑色,心中暗自思量,这汉骑究竟是何来意。

    须臾之间,那一骑已来到城下,大叫道:

    “我乃你们将军梁兴之子梁徇,速去通报!”

    梁兴脸上瞬间涌起惊喜之色。

    那熟悉的面庞,熟悉的声音,不是梁徇,还能是谁?

    于是,梁兴扑上前去,激动大喊道:

    “是吾儿梁徇,快,快开城门!”

    说罢,梁兴转身便向城下奔去。

    随着城门徐徐打开,吊桥缓缓落下,梁徇骑着马顺利进入了城中。

    “子规,子规!”

    梁兴欣喜若狂,一边大声呼喊着梁徇,一边快步迎了上去。

    “父亲!”

    梁徇热泪盈眶,翻身下马,双膝跪地,跪在了梁兴的脚下。

    父子二人得以团聚,相拥而泣,泪水浸湿了彼此的衣衫。

    “徇儿,为父以为你死在了长安!”

    梁兴一边哭泣,一边问道:

    “你怎么从汉营中出来了?”

    喜极而泣过后,梁兴渐渐冷静下来,他觉察到事情似乎有些异常,于是便叫梁徇借一步说话。

    梁兴拉着儿子的手,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

    梁徇坐定下来,这才缓缓道:

    “当初长安城破后,汉军并未对儿下杀手,反而以礼相待,所以儿才能活着前来见父亲,儿今日乃奉汉大司马之命,给父亲送信。”

    说着,梁徇从怀中取出两封书信,先将其中一封奉给了梁兴。

    梁兴愣怔了一会,才缓缓接过书信,怀着猜测的心情,缓缓展开。

    他猜对了。

    那封书信,果然乃是一封劝降之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