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似箭,眨眼间四十日欢宴结束的日子到了,蒙古诸王乃至于各世袭千户要各回本部。
临行之前,窝阔台打开国库大加赏赐。
按成吉思汗《大札撒》的规定,蒙古诸那颜征战时,要将三成的战利品上缴。
这三成战利品中,有一成是蒙古大汗的私产,另外两成则入了大蒙古国的国库。
铁木真的私产现在自然属于拖雷。
国库的财富则是窝阔台可以调用的。
他打开国库,赏赐术赤、察合台、拖雷以及赵朔,各黄金十万两。哈撒儿、别勒古台等人,各黄金五万两。
博尔术、孛鲁各黄金三万两。
其余蒙古那颜,就不能都赏黄金了,由大量的白银、昂贵织物代替,但是每个人也获得了价值价值万两黄金的财物。
就是收买人心呗。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这些蒙古那颜回去之后,肯定会心中更偏向窝阔台,而不是拖雷。他们回去之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宣扬新汗的慷慨。
当然了,无论术赤还是赵朔,都不会如这些蒙古那颜一般眼皮子浅。
十万两黄金对他们来说,着实不算什么。
而且,在窝阔台和拖雷之争中,术赤和赵朔表示中立,就是对窝阔台最大的善意了。
宣扬新汗的慷慨?做梦呢!
赵朔甚至根本就不准备执行窝阔台那道大赦天下旨意。
他先回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哈尔喀贵城休息了一个月,然后往中都而来。
现在赵朔的封国内,有四座都城。
以哈尔喀贵城为北都,以燕京城为中都,以呼罗珊地区的巴里黑城为南都,以罗斯的乞瓦城为西都。
赵朔为了方便移民以及加强对封国内的控制,仿照成吉思汗的“箭速传骑”,建立了一整套的驿站系统。
因为抚昌桓三州大量战马的存在,每个驿站里都配备了充足的马匹。
这些驿站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周转移民。另外,还为军民百姓们传递信件。
但最优先的工作,就是传递公文了。
普通公文日行三百里,从西都乞瓦到中都燕京仅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八百里加急的公文,仅需要三十二天。
从巴里黑城就更近了,普通的公文仅需二十四日,八百里加急仅需十日。
有了这套驿站系统的存在,赵朔对远方封国的情况不能说了如指掌吧,大致情况还是相当清楚的。
他现在一般夏秋两季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冬春两季则是在燕京城度过。
这次赵朔到中都城来,却是有大事要和手下的重臣商议。
中都皇宫,大安殿内。
赵朔麾下蒙古那颜格日勒、苏飞、抹赤别都温,兀都台、抹罗合、朵里不合、塔马赤、朵儿伯多黑申、合答黑把秃儿……除了留在镇守在外的海日格尽数到场。
郭宝玉、张柔、史天倪、严实……汉军八旗万户,也尽数来到。
除了他们之外,就是尚书令耶律楚材了。
赵朔道:“今日招你们前来,主要是有三件事要商议。第一件事,就是本王的长子赵赫了。本王欲立他为世子,你们以为如何?”
“应该的!”
“此事理所应当!”
“王上英明!”
……
众人纷纷附和,并没有任何意见。
对于耶律楚材乃至于众汉人来讲,赵朔立长子为世子,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而且,世子之位早定等于为未来消除了无数隐患,他们都乐见其成。
对于众蒙古贵人来讲,虽然蒙古的传统是幼子守灶,但成吉思汗不是立了窝阔台为继承人吗?
幼子继承大位的规矩,早已打破了。
还有,窝阔台和拖雷之争,虽然明面上缓和了,但谁不知道暗地里的暗流涌动?实在是让他们胆战心惊。
现在赵朔及早把世子之位定下来,他们也是心中大定。
赵朔微微点头,道:“既然你们并无意见,此事就这么定了。过几天,选一个黄道吉日,为世子举行一个册封典礼。不过,世子毕竟年纪尚轻,需要历练。我准备在汉军八旗中选一个千户,让世子任千户长。你们觉得,在哪一旗合适呢?”
“……”
汉军八旗八个万户面面相觑,一片寂然无声。
赵朔的目的非常简单,赵赫受阿尔塔纳教导,对草原战士的战法非常熟悉,但对汉军的战法还不太了解。
所以,赵朔打算让赵赫在汉军八旗中历练两年。
之后,再和耶律楚材一起,处理一两年的政事。
如此一来,赵赫文武双全,军政皆能,就可以派往西都乞瓦,准备再次进行西征了。
但八个汉军万户考虑得就多了。
世子在他们军中,当然是好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个旗以后就是世子的嫡系力量了。该旗万户和世子搞好关系,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子孙都是大为有利之事。
但不顺利呢?
世子如果出什么意外,该旗万户可就百死莫赎了。
还有最关键的,现在表现的太过急切,让他们的同僚怎么想?又让赵朔怎么想呢?
所以,尽管大家都想要世子在自己的旗中,但又都不愿意开口争抢。
“都不说话?那我就选一个吧。”
赵朔想了一下,道:“史天倪!”
“在!”
“就让世子在你的麾下,任一个千户长。注意,世子虽是储君,但既然到了你的军中,你就把他当一个普通千户长来看。该让他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若有犯了军法之处,尽管责罚,万不可宽纵。”
“遵旨!”
赵朔又继续道:“第二件事,就是移民了。如今第三批三十万人的移民,已经全部到达目的地。我们要准备进行第四批移民了。”
耶律楚材问道:“敢问王上,第四批移民,是否需要增加数量?”
赵朔微微摇头,道:“不必了,第四批移民的数量,依旧是三十万,预计两年完成。这三十万移民,二十万往西罗斯,十万往南亚。以后每两年山东河北移民三十万,也就差不多了。”
耶律楚材道:“王上英明!前三批已经移民五十五万之众,第四批再移民三十万,就是八十五万了。山东河北虽然有一千五百万人口,但强烈要求移民的也就是百万左右。如果继续增大规模,就只能强制了,反而不美。”
张柔插话道:“那没关系。王上不是鼓励生育吗?百姓们生的孩子多了,山东河北的土地不够分。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更多的山东河北百姓愿意移民。”
耶律楚材摇头苦笑道:“其实也没那么容易。一来,每年移民十五万人口,已经相当不少了。百姓们如果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的话,每年的新生人口也就是这个数量的一半了。”
“二来,虽然生育更多的子女,官府会免徭役,甚至降低田地赋税。但是,一个壮劳力种田一年的出产就是那么多。子女多了,照样负担不轻。”
抹赤别都温毫不在意地晃着大黑脑袋,道:“那也简单。不就是缺人口吗?金国,宋国多的是,我们打就是了!”
“打仗肯定是要打的,但这不是当务之急。”
赵朔道:“百姓们的出产不多,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件事了。我准备发展海军。”
“海军?发展海军,和百姓们出产不多,有什么关系?”耶律楚材疑惑地问道。
赵朔道:“有两个理由。其一,陆地运输耗费太大了。如今我虽然封国广大。但是,吐火罗的粮食、南亚地区粮食、西罗斯的粮食,和中原地区有什么关系?虽然如今海运风险颇多,但时日久了,水路运输的费用当远在陆地运输之下。”
张柔心中一动,道:“凡是用兵,最好是依大江大河而行,就是因为水路运输提供后勤,比陆地强多。如果能够减轻海运风险的话,当真可行。”
耶律楚材也点头赞成,道:“虽然降低海运的风险,需要不短的时间,更需要不菲的花费。但是,这确实是将王上封国的联系的唯一办法,我认为这些代价是完全值得的。”
赵朔继续道:“发展海军还有另外两个好处。其一,无论是我军攻打金国,还是南方的宋国,抑或是东边的高丽和扶桑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都能事半功倍。”
“其二,就是我刚才说的,让百姓的出产多一些了。要让农夫的出产多一些,无非是三条路:更多的土地,更优良的种子,更多更好的肥料。”
“山东河北的土地就那么多。种子的问题……”
耶律楚材接话道:“我已经遵照王上的吩咐,设立农学院,培育良种了。”
赵朔继续道:“最后,就是肥料了。大海南边有无数岛屿,那些岛屿上积攒了千万年的鸟粪。如果我们能把这些鸟粪运回来,就是最好的肥料。”
赵朔没有解释,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
也不需要解释。
现场就是赵朔最大了,他说出口的话就是旨意,谁能质疑他?
而且,赵朔发明了那么多新鲜物事,甚至二十年前就知道北极有大海雀的存在,人们早就传言赵朔的本事“殆天授了”。
耶律楚材只是询问道:“敢问驸马,大海南边,到底有多少鸟粪?”
“那可真是太多了。这么说吧,供应河北山东百年时间的肥料,当无问题。”
关于这点,赵朔没有丝毫夸大。
群岛中的鸟类栖息于树林或地表时,会排泄出大量的鸟粪。例如,XSQD的树林下普遍堆积着几十厘米的新鲜鸟粪层。
这些新鲜鸟粪层下面就是更珍贵的鸟粪磷矿层。
陈旧的鸟粪层经过风化、分解及雨水淋溶作用,鸟粪中的有机质逐渐氧化,可溶盐类被冲走,残留的磷酸盐与土壤中的矿物质结合,最终形成了“鸟粪磷矿层”。
这类矿层含磷量高,五氧化二磷的含量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平均能达到百分之二十,最高能达到百分之四十。
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化肥工业中生产的化肥,五氧化二磷的含量平均也就是百分之四十左右,最高能达到百分之六十。
换言之,极品的鸟粪磷矿层就相当于后世的普通化肥了。就算一般的“鸟粪磷矿层”,也能起到后世化肥一半的作用。
这一船船运回来的鸟粪,简直就是一船船化肥啊!
在历史上,扶桑因本土矿产资源匮乏,自1901年起便通过掠夺东沙群岛等地的鸟粪资源补充农业需求,尤其在二战期间,鸟粪成为替代进口化肥的“战时肥料库”。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将太平洋那卢岛的鸟粪作为主要农业肥源,通过持续运输维持国内粮食高产,缓解战争导致的物资短缺压力。
这还只是东沙群岛乃至于一个那卢岛而已,就能给扶桑提供战争支持了。
现在的南海诸岛,乃至于太平洋的那些岛屿,完全没人跟赵朔相争。他还不是想怎么开采怎么开采?
赵朔估计,只要他的海军具有了远洋能力,那些鸟粪供应整个华夏的农业几十年都问题不大。
他的华夏人口暴增计划,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运输大量的鸟粪,需要装载量巨大,而且具有远洋能力的帆船。
赵朔估计问题也不大。
再过四百年,就是“海上马车夫”荷兰纵横四海的时候了。他们的船舶以木制为主,船首尖锐,采用平直龙骨加圆弧形船底,抗风浪性强,适合远洋航行。
荷兰商船凭借高效设计和规模化运营,在十七世纪商船数量近两万艘,建立了覆盖欧洲、亚洲和美洲的远洋贸易网络。其船只可跨越大西洋、印度洋进行香料、纺织品、粮食、木材、亚麻等大宗商品运输。
赵朔知道“荷兰船”的大致模样,又有华夏、波斯的优良工匠,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掠夺欧洲的造船工匠。
荷兰人造船主要用橡木,也不是大问题,西罗斯就有大量的橡木。赵朔打算先用其他树木代替着,积攒造船经验。到了最后,实在不行,以后就在西罗斯造船,再将这些大船航行到东方。
赵朔相信,只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他纵横四海的船队终将成型!
“那可真是太好了!”
赵朔此言一出,现场几乎人人眼睛中冒出光来。
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汉人,谁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充足的肥料,就意味着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后勤!再加上一支强大的海军,那意味着什么?
他们虽然不知道“日不落帝国”,但也知道,恐怕整个世界都将在他们的控制之中!
当然了,他们更明白,这海军主事之人,未来将是怎样的位高权重。
杨安儿激动地道:“驸马我向您推荐一个人。此人是我手下的千户,名叫张林。他当初明面上金国的一个小卒,实际上却是一名大盐枭。”
“后来红袄军起义,张林占领了益都(山东青州),手下就有一支水师。无论是造船,还是领水军作战,都相当拿的出手!这组建水师的差事,不如就交给他吧!”
张柔却摇头道:“往好听里说,张林手下是水师,难听一点就是水贼,能有什么大本事?王上,我有一侄儿名叫张世杰,在宋国的襄阳水师里面干了近十年。他才是组建海军的最佳人选!”
嗯?
张林?
张世杰?
赵朔脑海中并没有张林在后世的记载,但既然杨安儿敢推荐他,那定然水战是有一定的本事的。
张世杰赵朔太清楚了,宋末三杰之一,宋朝的水师大将。此人在崖山之战中败给了张弘范,宋国自此灭亡。
张弘范是张柔的儿子,未来也逃不出自己的手心。
嗯,张世杰和张弘范不再内斗,而是联手为自己布武四海、仔细想想,还真是挺带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