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科举女状元,我搅乱朝堂风 > 第394章 民间教育之设施改善

第394章 民间教育之设施改善

    第394章 民间教育之设施改善

    “进来。”林诗雅放下手中的报告,揉了揉眉心。

    侍卫匆匆走进书房,神色慌张地禀报:“林大人,城西的学堂突然失火了!”

    林诗雅心中一惊,立刻起身:“快,带我去看看!”

    熊熊烈火映红了夜空,噼里啪啦的燃烧声刺耳惊心。

    城西的学堂已经被大火吞噬,浓烟滚滚,火舌贪婪地舔舐着一切。

    林诗雅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这突如其来的火灾,无疑是对本就匮乏的教育资源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她深知民间教育设施简陋是普及教育的一大阻碍。

    破旧的教室,残缺的书籍,简陋的桌椅……

    这些都制约着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效率。

    接下来的几日,林诗雅四处奔走,走访了京城内外许多乡村和城镇的学堂,实地考察教育设施的情况。

    她亲眼目睹了更多令人心酸的场景:孩子们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用磨损严重的毛笔写字,甚至有的地方连基本的桌椅板凳都没有,孩子们只能席地而坐。

    “必须尽快改善这些孩子的学习环境!”林诗雅暗下决心。

    她回到府中,将考察的情况整理成册,并拟定了一份详细的改善教育设施的方案,然后亲自前往礼部,向教育司张大人申请经费。

    “张大人,民间教育设施简陋,亟待改善,恳请大人拨款支持。”林诗雅将方案递给张大人,语气诚恳。

    张大人接过方案,草草翻了几页,便放在一旁,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林大人,此事兹事体大,需从长计议。国库如今并不充裕,恐怕难以拨出专款用于改善民间教育设施。”

    林诗雅据理力争:“张大人,教育乃国之根本,民间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如今民间教育设施如此简陋,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家人才的培养……”

    张大人却连连摆手,打断了她的话:“林大人,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此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况且,民间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地方自行负责,朝廷从未有过拨款的先例……”

    林诗雅心中失望又无奈,她看着张大人敷衍的态度,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林诗雅喃喃自语。

    她走出礼部衙门,抬头望向阴沉的天空,心中一片茫然。

    “林大人……”一个低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林诗雅转身,看到慕容复站在身后,目光深邃地看着她。

    “民间疾苦,非一纸文书,几句推诿就能掩盖。”慕容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你做得对,与其在礼部浪费时间,不如另辟蹊径。”

    林诗雅心中一动,慕容复的话点醒了她。

    与其苦苦等待朝廷拨款,不如发动民间力量,自力更生。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陛下所言极是,我这就去办。”

    于是,林诗雅开始走访各个乡村和城镇,向村民和城镇百姓们解释改善教育设施的重要性,并号召大家集资。

    这个举动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他们从未想过,一位朝廷大员会亲自来劝说他们捐款。

    “林大人,您是说,让我们自己出钱修建学堂?”一个老农疑惑地问道,粗糙的手指紧紧攥着手中的锄头。

    他身上的粗布衣衫满是补丁,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可以看出生活的不易。

    林诗雅点点头,语气诚恳:“老丈,教育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只有孩子们读书识字,才能有更好的未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我们哪有那么多钱啊?”另一个村民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他身上的衣服同样破旧,补丁摞着补丁,可以想象他家中拮据的状况。

    林诗雅耐心地解释道:“我知道大家的难处,但这笔钱是为了孩子们,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可以量力而行,哪怕是一文钱,也是一份心意。”

    一些村民开始窃窃私语,有人表示支持,也有人持怀疑态度,担心钱会被乱用。

    林诗雅将这些质疑声都听在耳里,她提高了声音,语气更加坚定:“我以我的名誉担保,每一文钱都会用在学堂的建设上,绝不会有任何私吞。我会定期公布账目,接受大家的监督。”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仿佛给她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芒。

    这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我相信林大人!”

    林诗雅的眼神坚定而温暖,她的话语如同春风拂过众人的心田。

    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金色的光芒与她的决心交相辉映,让她显得更加英气逼人。

    “我相信林大人!”一个中年文人站了出来,他名叫周文人,是当地有名的学者。

    他走上前,坚定地握住林诗雅的手:“林大人,您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不顾一切地奔波,这份胸怀令人敬佩。我愿意尽我所能,支持您的计划。”

    林诗雅感激地握住周文人的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有了周文人的支持,事情就会更加顺利。

    周文人的出现如同一剂强心针,提振了在场众人的情绪。

    村民们开始纷纷响应,有的老人颤巍巍地拿出几枚铜钱,而年轻力壮的村民则表示愿意免费出工修建学堂。

    “我也愿意出一份力!”一个年轻的男子走上前,身后跟着他的妻子,怀中还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

    “林大人,我虽然没什么钱,但我可以帮忙盖房子,孩子以后也能在学堂读书了。”

    “林大人,我们都愿意出力!”村民们的声音此起彼伏,纷纷表态。

    林诗雅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感动,她深吸一口气,高声说道:“谢谢大家,我会将每一分爱心都用在刀刃上,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就在这时,慕容复悄然出现在人群中,他的目光中带着温柔和坚定。

    他走上前,递给林诗雅一个沉甸甸的布袋:“林大人,这是我从私库中拿出的一部分钱,希望能对你的计划有所帮助。”

    林诗雅接过布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看着慕容复,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陛下,谢谢您!您对民生疾苦的关心,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

    慕容复微笑着拍拍林诗雅的肩膀:“林大人,你的心意我很明白。国家的未来,离不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林诗雅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斗志,她握紧手中的布袋,信心满满地说道:“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人群中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林诗雅的目光坚定,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传来:“林大人,我们愿意为了孩子们,拼尽全力!”

    林诗雅点了点头,林诗雅雷厉风行,有了资金的支持,她立刻着手改善乡村私塾和城镇学堂的设施。

    破旧的茅草屋顶被换成了青瓦,摇摇欲坠的土墙变成了坚固的砖墙,漏风的窗户也安上了崭新的窗棂。

    昏暗的教室里,添置了新的桌椅板凳,孩子们终于不用再挤在一起,也不用再席地而坐了。

    新的书籍、笔墨纸砚也很快到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孩子们抚摸着崭新的课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

    朗朗读书声再次在乡村和城镇的学堂里响起,清脆悦耳,充满希望。

    看着孩子们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认真学习,林诗雅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她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一件能够改变无数孩子命运的事情。

    百姓们对林诗雅的敬佩之情也日益加深。

    他们亲眼见证了林诗雅的努力和付出,也感受到了她为孩子们带来的希望。

    林诗雅的威望在民间迅速提升,她的名字成为了百姓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着他们前进的道路。

    阳光洒在新建的学堂屋顶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如同孩子们的未来一般,充满希望。

    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林诗雅的成就喝彩。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进行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随着工程的推进,林诗雅发现,所需的建筑材料开始短缺。

    原本预计充足的木材、砖瓦等材料,由于各地都在同时进行修缮,很快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林大人,城西的砖窑已经没有现成的砖瓦了,需要提前预订,至少要等一个月。”负责采买的官员急匆匆地跑来禀报,脸上满是焦急的神色。

    林诗雅眉头紧锁,心中升起一股不安的预感。

    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正在修建的学堂,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

    这时,一个侍卫匆匆来报:“林大人,门外有人求见,说是从南方来的木材商人。”

    林诗雅心中一动,难道是……她立刻吩咐道:“快请他进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