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左右,魏云舟和魏逸文接到了崔知行等一行人。
在回魏国公府之前,魏云舟帮崔知行把他带来三个学生安置在姑苏酒楼里。
三个学生毕竟是外人,带回魏国公府安置不太方便,毕竟魏国公府还有未出嫁的姑娘。
安置好三个学生后,崔知行跟着崔氏坐一辆马车,兄妹俩许多年未见,自然有很多话要说。魏云舟和魏逸文兄弟俩很识趣没有打扰他们,则坐在另一辆马车上。
崔氏正在跟崔知行解释为何魏逸安兄弟俩没有来接他这个舅舅。提到这事,崔氏心里又气又怒。
“六哥,抱歉,是我没有教好他们。”
崔知行见妹妹满脸愧疚,温声地安慰她道:“小妹,不是你和瑾之的错,也不是你们没有教好他们,而是他们本性如此。”
很多年前,魏瑾之在外地任职时,崔知行曾去看望过他们一家人。那个时候,魏逸安和魏逸邦兄弟俩还小,但崔知行一眼就看出他们俩心思不正,特意提醒过魏瑾之他们,让他们夫妻俩严厉教导两个孩子。
崔氏和魏瑾之一直以来对魏逸安他们兄弟俩的教导非常严厉,但并没有什么用,始终没有把他们的心思掰正过来。
“六哥,我和瑾之都不是这样的人,不明白为何这两个孩子的心思这么不正。”崔氏因为这事,心里一直充满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丈夫。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也不要太自责。”崔知行心里一直有个怀疑,但他没敢说。“他们既然选择这条路,那就让他们去闯。至于结果如何,那就让他们自己负责。”
“六哥,我担心他们为了权势走上歪路。”崔氏看得出来两个儿子对权势极其贪婪。为了获得权势,她觉得两个孩子会不择手段,走上不归路。
“走上歪路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崔知行知道妹妹在担心什么,“你们不是阻拦了他们么,可他们不听,你们又能如何。”
“六哥,你也知道瑾之的性子,如果两个孩子真的走上了那条不归路,他不仅不会救两个孩子,而且还会大义灭亲。”崔氏太了解丈夫的性子,他真的会大义灭亲。
“瑾之有跟两个孩子说过他会大义灭亲吗?”
“说了,说的明明白白,但两个孩子还是选择帮庆王。”
那天晚上,魏瑾之把魏逸安兄弟俩叫到书房,语重心长地跟他们谈了很久。其中,包括朝中的局势和几位皇子的情况,再三劝他们不要卷入到夺嫡中,不要站队支持任何皇子,好好读书,参加科举才是正道。
魏逸邦他们听了后,还是坚定地选择支持庆王,做庆王的幕僚,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魏瑾之见两个孩子坚持选择做庆王的幕僚,知道他再说什么都没用。最后,只好警告两个孩子,如果他们帮庆王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让他知道了,他绝对会大义灭亲。
魏逸安他们直接对魏瑾之说,如果真的有他们父子对薄公堂的那一天,他们也不会向魏瑾之这个父亲求情。
崔知行听完崔氏说完这番话,冷笑一声道:“他们说的很有骨气,但他们心底还是觉得瑾之不会真的大义灭亲。他们认为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瑾之一定会救他们,不会眼睁睁地看他们出事。”
“他们不了解瑾之,如果真的到了他们父子对薄公堂那一天,瑾之绝对不会救他们,为他们求情。”崔氏满脸忧心地说道,“即使我求瑾之,他也不会救两个孩子的。”这是瑾之的原则和底线。
“到时候你就当做没有生这两个孩子吧。”
“六哥,他们俩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按理说他们要是出事,我会非常难过着急,但我心底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伤心。”崔氏觉得自己对两个孩子变得有些冷漠了,“自从这两个孩子在考府试那一天说不想再读书,也不想再参加科举考试起,我就对他们彻底失望,对他们不像以前那么在乎,这种感觉……”说到这里,崔氏心里觉得很是古怪,但又说不上来,“我这个做母亲是不是太冷漠了,就因为他们不想再读书,不想再参加科举考试,就对他们无情,我觉得我这样不对,但突然之间就对这两个孩子没有那么在乎……”
“小妹,不是你的错,你这么想,还是因为他们太让你失望。”崔知行明白妹妹的感受,安慰她道,“你并不是突然之间变成这样,而是对他们的失望一点点积攒起来,然后在他们决定不再读书那一刻彻底爆发了,你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是这样吗?”崔氏不敢告诉魏瑾之,她心里的真实感受。今天见到自己的亲哥哥,这才把一直压在心底的忧虑说了出来。
“并不是你这样,瑾之不也是这般吗?”崔知行抬手拍了拍崔氏的肩膀,“如果是我,我会当做没有生这两个孩子。”
听到崔知行这么说,一直压在崔氏心头上的大石头,终于消散了。
“我以为是我的错,觉得我这个母亲太过无情。”
“不是你的错,你和瑾之已经尽力了。”崔知行听了妹妹这番话,更加确定他一直以来的怀疑,很有可能是真的。“你不要太过自责。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有瑾之在。”
“六哥,瑾之自从回到咸京城,朝中的事情让他忙的分身乏术。如果可以,我真不想让他再为两个孩子的事情费神,但偏偏两个孩子不听我们的劝,非要支持庆王,我真的……”说到这里,崔氏气的双眼都红了。
“我方才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现在想这么多也没用,船到桥头自然直,等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唉……”为了两个儿子的事情,崔氏这段时日真的非常忧心焦虑。
另一辆马车上,魏云舟和魏逸文在说崔知行。
“都说外甥像舅,你说二叔的两个亲生儿子会不会像崔舅舅啊?”魏逸安和魏逸邦他们两个没有一个像崔知行。
“外甥像舅并不是绝对的事情。”魏逸文笑道,“不过,我长得很像我舅舅。”
“二婶和崔舅舅长得不太像,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什么共同点?”
“他们的耳垂都很大,大哥你发现没有?”
听魏云舟这么说,魏逸文仔细地回想了下,发现还真是。
“或许就他们两个的耳垂大。”
“等回到府里,问问二婶,他们崔家人是不是都耳垂大。如果都是,说不定二叔的两个亲生儿子的耳垂也大。”魏云舟又道,“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事情,不过可以做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