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二百八十章 归来的蒙恬

第二百八十章 归来的蒙恬

    听到内侍高声的传话,众人只能在宫门前停下脚步,而后各自散去。

    自公子主持国事以来很少会放松廷议,即便是再忙都不会耽误廷议,数年如此每天准时地廷议几乎不会松懈。

    有人说等公子身体不适的时候,就会停一天廷议。

    但公子扶苏似乎从未病过。

    而现在,让公子扶苏停下廷议的是皇帝。

    群臣不知道北郊的离宫发生了什么,听罢皇帝的旨意,众人纷纷散去,就当这是难得的一天休沐了。

    丞相府的官吏确实是休沐的,但其余各府的官吏都正常当值。

    到了午时之后,天气才逐渐放晴。

    咸阳北郊的离宫,丞相李斯站在大殿前的台阶下,从这里抬头看去,见到皇帝站在林光宫二楼的楼台上,望着远处的田野与河流,正在与公子扶苏说着什么。

    听不见皇帝的话语,但李斯的心情很不错。

    不多时,见蒙恬朝着这里走来,李斯道:“蒙大将军。”

    许多年没有回关中了,蒙恬站在殿前,道:“今天的守备都安排好了。”

    李斯颔首道:“那些要复国的六国旧贵族,都快被公子杀完了。”

    如今的蒙恬年五十有一,不论是年纪还是事业都是正值最鼎盛。

    在一旁的侍卫眼中,这位多年没有回来的大将军比之以前更有威严,而且面上也多了不少沟壑,多半是被北方的风吹得,这位大将军的两鬓也多了一些白发。

    蒙恬道:“这么多年了,老夫都快忘了这个关中是什么模样的了。”

    李斯笑道:“从驰道而来,大将军看到这关中风光,是不是觉得自己看错了?”

    蒙恬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李斯又道:“这关中是变了很多,关中的人也多了,粮食也多了。”

    蒙恬稍稍低下头,神色似有思索。

    还记得当初蒙恬去北方修筑长城之时,那时的秦才打下了楚国不久,那时候的关中是萧条的,那时的关中各县人口萧条才是现状。

    从北方的驰道而来,还未看到整个关中的全貌,蒙恬看渭北的几个县,就知道多了不少人。

    原来郑国渠的南岸并没有这么多屋子,那里似乎是一个新建设起来的县。

    李斯道:“若得清闲,我可以带着大将军看看这个关中。”

    蒙恬道:“好。”

    对李斯的话,蒙恬没有拒绝。

    当初蒙恬在北方领兵,李斯心中的多少有些忌惮,毕竟几十万大军,若是南下而来,只需要两天,蒙恬就可以兵围咸阳,甚至祸及整个关中。

    李斯曾经也怀疑过蒙恬的忠心,身为丞相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怀疑过任何人。

    好在蒙恬回来了,北方的兵权也会另交给他人。

    只有这样的大将军回到咸阳了,李斯才觉得心中踏实,如此一来也能够邀请蒙恬大将军出行。

    公子扶苏留在北郊离宫的第三天,依旧给皇帝讲述着近来的国事。

    只是今天夏无且也来到了北郊的离宫。

    蒙恬将北郊离宫的守备事宜都交给了章邯,而他与李斯一起出游去看看现如今关中。

    从北郊一路往南,过了频阳之后,一路南下,蒙恬见到了大片大片的田地长满了麦子,这些麦子一眼看不到头,还能看到孩子们成群在田地里奔跑。

    因是夏季,田地里的麦子已慢慢开始有了麦香。

    蒙恬策马从驰道而过,一阵暖风吹过,可以见到田地里的麦子如同波浪一般起伏,这种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让他几乎忘了自己身在何地。

    当来到了渭南,蒙恬看着大片的田野,几乎是热泪横流。

    记得当初是在冬天,蒙恬受皇帝旨意要去北方修筑长城,他与病重的父亲告别之后,还想与公子扶苏告别。

    但军令不能延误,因此当初离开匆忙。

    可如今,蒙恬记得那里是一大片的荒地,现在那里种满了粮食,这关中好似改天换地,这关中也变得不像关中了。

    李斯道:“听闻现在的陇西也很好,若不是大将军有要职在身,也可以去看看。”

    蒙恬知道近年来关中一直在给北方供给粮食,还以为关中也有多难,他身为大将军在北方省吃俭用,即便是在北方,也尽可能做到了自给自足。

    李斯不再多言,而是配合蒙恬就先走着。

    蒙恬见到了那座漂亮的潼关城,见到了城区的孩子以及一群群的工匠往来,渭河依旧是渭河,可这里的人都换了面貌。

    关中的土地依旧是那片,而人们居住的地方却换了位置。

    从丞相的口中得知,以前的宁秦县不在了,而建成了敬业渠之后,潼关与华阴两县鲜有被淹。

    “这敬业渠之所以叫敬业,称颂的就是蒙大将军。”

    别的话可以信,但丞相这句话蒙恬显然是不信的。

    从渭北走到渭南,再从渭南回去。

    丞相与大将军回到北郊已是深夜,夏无且来了之后,就留到了现在。

    听了章邯的禀报,李斯走入离宫的大殿内。

    大殿内放着不少书籍,以及一张巨大的地图,公子扶苏指着地图向皇帝解释着。

    李斯与蒙恬坐在一旁,听着公子扶苏的讲述,在公子的言语中,秦还有很多事要做,秦要拿下整个西域,并且控制西域后方的高原,让国家变得更大,在此之前这个国家还需要积攒实力。

    厚积薄发,这就是公子扶苏的打算。

    李斯听着公子的讲述,听着听着就笑了。

    但也正是听着的时候,李斯眼底里多了几分失落。

    直到公子与蒙恬退下之后去休息。

    李斯坐在大殿内,陪着皇帝。

    嬴政看着一卷书,慢慢地靠近烛台,才能看清文书上写着的字,“李斯。”

    听到皇帝呼唤,李斯忙提起精神,上前行礼道:“臣在。”

    “你说扶苏的这道政令是用来做什么的?”

    李斯上前看了一眼,回道:“这是宣扬好品德,让人们互帮互助,要团结要真诚。”

    嬴政放下卷宗,灰白相间的须发自然地垂着,叹道:“你说,人的一生长吗?”

    听皇帝问起这话,要是放在以前,李斯绝不敢随意回答,现在自己都老了,也就能说了。

    “臣有时觉得人生很长,有时会觉得人生很短。”李斯站在一旁,看着烛台昏暗的光,又道:“当时臣想着治理这天下,可现在想来,臣都老了,这么天下却还未治理好。”

    嬴政看着殿外空洞的黑夜,沉默不语。

    李斯收拾着眼前的卷宗。

    而后,李斯本想告退,却听皇帝的话语传来。

    “朕记得是在三十多年前,你初来咸阳,当时王绾离开之后,你初为丞相,深知你与朕的理想是一样,可三十多年了,我们平定了六国,南征胜利了,北伐也胜利了,书同文,车同轨,请齐鲁博士入秦,请六国旧贵族入秦,朕给了六国后人足够的尊重,但六国旧贵族还是要反秦!”

    言至此处,嬴政看向李斯,问道:“那时你是如何想的?”

    李斯回道:“那时臣尤为自责。”

    嬴政接着道:“再之后,扶苏与朕说过,治理天下是很难,我们所做的事是以前的人没有做过的,我们的理想是以前的人所没有的。”

    李斯道:“臣当年觉得就算是失败了,后人也会知道皇帝的理想,完成前人所未完成之事,非开疆拓土一统天下者不得称皇帝。”

    嬴政忽然笑了。

    自从北方回来,李斯很久没有看到皇帝脸上有笑意。

    但现在,皇帝终于笑了。

    “你退下吧,朕乏了。”

    “臣告退。”

    林光宫大殿内,烛台的光其实并不算明亮,等李斯离开了大殿,这里也安静了下来。

    嬴政甚至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吸声,看着眼前的卷宗,良久这才离开大殿,前去休息。

    站在北郊的离宫外,抬眼看去就能见到洁净的夜空,今夜的星空尤为美丽,甚至还能见到月光下的几缕云。

    李斯走来,行礼道:“公子。”

    闻言,扶苏回头看去见到了丞相,再看向远处见到林光公的大殿也熄灭了灯火,才道:“父皇休息了?”

    李斯道:“皇帝乏了。”

    扶苏道:“太医令说父皇的身体很好。”

    李斯颔首,低声道:“皇帝问臣,说人的一生究竟是长是短。”

    扶苏道:“我觉得父皇的一生很苦,苦得我都不知该如何去想,也很沉重更漫长,人的一生从幼年记事起,怎遇到的总是人世间最难的事。”

    翌日,公子扶苏回到了咸阳城,主持着今天的廷议。

    其实扶苏从北郊回来之后,就一夜未眠。

    回到高泉宫稍稍睡了片刻,就又被召见去了北郊的离宫。

    今天,扶苏陪着父皇出游在外,看着夏日里关中。

    出行的队伍规模并不大,倒是小公子礼也来了。

    嬴政道:“礼看起来比衡更瘦弱一些。”

    李斯道:“臣以为是小公子还年幼,再过两年,等有十六七岁了那时的孩子每天都在长高。”

    嬴政看着田地里就快要成熟的麦子,又道:“这关中的粮食真是越来越多了,李斯你看看……当年要有这么多粮食,我们的秦军吃都吃不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