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1994:菜农逆袭 > 第408章 龙舟水涨,黄皮鼓胀

第408章 龙舟水涨,黄皮鼓胀

    有了和廖明的交流,陈家志对繁荣菜场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其实长三角地区的人民也很喜欢吃各种青菜。

    对沪籍青菜人士而言,世界上有且只有一种青菜,那便是上海青,也可泛指到整个长三角,只是会略有不同,比如苏州就有苏州青。

    而在珠三角,绿色且带叶子的才配叫青菜,代表就是菜心。

    长三角地区也有自己的‘菜心’,冬天霜打之后的‘上海青’、‘苏州青’格外好吃,再之后,就是吃上海青菜苔的季节。

    菜苔,也有人叫它‘菜心’‘菜尖’。

    有些人吃青菜不爱吃菜杆,就吃菜叶,但菜苔不同,它最好吃的部分就是菜杆。

    江浙沪一带爱吃本地菜尖胜过广东菜心,所以当广东菜心落户沪市时,有很多沪上阿姨把广东菜心叫做‘菜妹妹’。

    前几个月正是菜苔和早春上海青大量上市的时间,所以广东菜心在珠三角每斤能卖到一两块,但在江浙沪就只配卖四五毛。

    总之,两个地区对青菜的消费习惯有很多共同之处。

    也意味着粤菜其实比较容易在江浙沪一带推广开,毕竟菜苔不是一年四季都有,而菜心可全年生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总会想吃到种类更丰富的蔬菜。

    所以,繁荣菜场的未来大有可为,有了出口市场,也足以支撑到那一天的到来。

    更何况西兰花也至少还能谋取两三年的高利润。

    与廖明交流完,陈家志又去罗南镇和繁荣村露了个脸,随后才准备回广东。

    来时三个人,回去也三个人,戚永锋夫妻要先交接完工作。

    候机室里,陈家志与房少华坐在一起。

    “少华,这趟感觉怎么样?”

    “大有收获。”房少华说道:“老板,等毕业了,我就来沪市。”

    “可不要勉强。”

    “我觉得繁荣菜场挺好。”

    陈家志笑了笑,“看来你收获还真不小。”

    他带房少华来沪市,就是想让他心甘情愿的留在这边发展,负责外贸业务。

    飞机上,陈家志又看起了书,看的是有关育种方面的书籍,也只有坐飞机时,他才有时间充实自己。

    等到了花城后,陈家志便又进入了工作模式。

    连续的降雨让天气愈发湿热,在户外工作一会儿就会浑身湿透。

    但他仍乐此不疲的奔走在小楼、派潭、正果三个乡镇的土地上。

    水田和旱地交错,参差不齐,错落有致。

    稻谷已经发黄,荔枝开始转青,黄皮果枝低垂,花生地里鲜黄色的花朵也已衰败……

    偶尔还能就地甩两竿。

    乡野田间,忙也有忙的乐趣。

    一片柑橘林下,陈家志几人向橘林主人讨要了几个夏橙解渴。

    然后清理了下杂草,便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夏橙个头小巧玲珑,泛青的果皮也很薄。

    易定干拿随身携带的刀子将夏橙切成了四小瓣,连切了两个,给陈家志、薛军、郭满仓等人都分了一瓣。

    “舒服啊。”

    “果皮泛青,我还以为没熟呢,原来真熟了。”

    浓郁的果香中带着一丝清新的果酸,是乡野里消暑解渴的绝佳选择。

    众人都连吃了几个。

    吃了水果后,易定干回想着这一路走来所见的田地,说道。

    “想把小块的田地全部整成片,难度可真不小。”

    “小田并大田,道路,沟渠,任何一项都不能马虎。”

    在三个乡镇选择的千亩基地,都是条件较好的田地。

    但田块仍有高低,为了方便种水稻蓄排水,也是处处皆有田埂。

    同时也偶有散落的房屋住户。

    这样的土地种水稻是良田,但用来连片种菜,种叶菜,就不行了。

    所以必须得改。

    按陈家志的想法,如果能按后世高标准农田的标准改造就完美了。

    但那暂时只是设想,眼下还是要更注重实用。

    只要能连片方便机械化操作,再能灌能排能运输,便达到目的。

    等基地赚了钱,再一点点升级改造美观。

    “所以才要亲自到现场走,规划每一条路、每一条渠、每一块地,两千万块钱要都花出去,但也要花得物有所值。”

    陈家志说道,双手仍在低头清理裤腿上的婆婆针,也叫鬼针草。

    走了一路,这鬼东西的针刺就扎满了下半身,刺得痒痒的,而且很难拔掉。

    从繁荣菜场回来后,在家呆了一天,他便又来了增城,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

    随后戚永锋到了江心菜场,易定干在交接工作时,也抽出时间来了增城。

    基地的初始规划很关键,田、路、渠都是重中之重。

    吃了夏橙,清理了鬼针草,众人便又继续走,熟悉着河流的走向,连通着的沟渠,以及田块的分布。

    随后又用笔在纸上记录下一个个点位,画下一张张草图,便能当做后续的施工方案了。

    完成了今日预订的工作,易定干拿出钓鱼竿。

    “家志,走,带我去你的窝点甩两竿。”

    “你竟然还带了鱼竿!”陈家志恍然道:“难怪你急吼吼的要过来,原来是为了钓鱼啊。”

    “我是为了老爹,先过来探钓,等我来了增城,让他也来这边,这边的水域环境适合钓鱼。”

    易定干又催促道:“快点,别磨蹭了,昨天让你用酒米打窝,你打了没?”

    “昨天我没有去钓。”

    陈家志终究还是带着他出门,去赶个晚口。

    他的钓点在二龙河与派潭河交汇处的滑尖位置,上游和下游各有一个。

    上游的鱼口更多一点,但鱼更小,下游则常有巨物出没。

    考虑到易定干的钓技,陈家志带他去了上游。

    然而,才到钓点位置,一场暴雨就突袭而至,两人慌忙找地躲雨,但仍被淋成了落汤鸡。

    这鱼是没法钓了。

    “你这运气,就不适合钓鱼,一来就遇到倒霉事。”

    雨小了,没了雨点声的干扰,陈家志当即开始了吐槽,他来钓了几次都没遇到这种情况。

    易定干还在怔怔看着涨水的河流,道:“龙舟水又来了。”

    龙舟雨总是让菜农忌惮的,谁也不知道老天爷会不会针对谁。

    陈家志也扭头看向翻滚的河水,忽地,又笑了。

    “龙舟水来了也不怕,今年还有繁荣菜场、连州合作基地、彭村基地,肯定能尝到甜头。”

    穿着湿漉漉的衣服,陈家志又往回走,易定干提着空荡荡的桶,原本是拿来装鱼的。

    “连州就不会有龙舟雨了吗?”

    “有。”陈家志走近了路边一棵黄皮果树,果枝低垂,眼看果实也快熟了。

    他想起一句农谚,“龙舟水涨,黄皮鼓胀。”

    其实和蓉城的‘打谷子’行情是类似的道理,高温高湿的天气来了,叶菜不好种了。

    “不过连州在粤北,龙舟雨有些不一样,你可以参考老家夏季的暴雨,降水强度大,但持续时间短,容易引发山洪和泥石流。

    对蔬菜基地最大的威胁是道路中断,而不是暴雨的直接冲击。”

    花城的龙舟雨都是又猛又持久,可能一下就是三五天。

    这么一对比解释,易定干就对连州基地有认知了。

    龙舟雨对连州蔬菜的影响更小,同时连州种的还是耐储的茄果瓜豆类蔬菜,又有冷库。

    这样一想,确实是机会。

    再有更远的繁荣菜场,和彭村基地的芥菜,基地分散虽管理难,但优点也不少。

    如此,整体的蔬菜供应更稳定,老天爷似乎更奈何不了他们了。

    陈家志没在增城久呆,等易定干熟了增城的情况后,他便回了靠谱鲜生的办公室。

    城里更繁华与热闹,但也少了乡野的宁静与清新的空气。

    连日降雨也让市场行情出现波动,但两极分化格局并没有改变。

    叶菜依然卖得上价。

    本地和外来瓜果类蔬菜也有了起色,走量速度不慢,但价格相比叶菜仍然逊色不少。

    63号档口,陈家志学着李才,也从菜筐里拿了一个大番茄,擦了擦,就咬了一口。

    口感没有那么浓郁,但胜在汁水丰富,想必采摘番茄时果皮还带有泛青。

    另几筐样品里,则还装了有茄子、黄瓜、丝瓜、苦瓜等蔬菜。

    都是连州合作基地过来的蔬菜。

    现目前还没到丰产期,产量不高,但价格也才有起色,等得起。

    李才又咬了一大口番茄,道:“增城那边河里的鱼好吃吗?”

    陈家志也咬一口番茄,做回忆状,“还不错,鱼好吃,也好钓。”

    “等空些了,我也去试试。”

    李才长期在批发市场昼夜颠倒,有时会觉得压抑,便想往乡下跑,往山里跑。

    他去了两三次连州,那里的环境不错,他曾在连江钓鱼,也在水库里钓鱼,钓着鱼了,就砍两根竹子,串上鱼烤,滋点油,撒点辣椒面,闻着香极了,这种感觉非常舒服。

    他想增城该会有同样的体验。

    陈家志笑道:“行,你也可以喊上正旭同你一起,让他也出去散散心。”

    派潭河、二龙河的水质都很好,环境优美,外来物种也还少。

    现在去钓鱼能让人身心愉悦。

    李才道:“我试试,但他可能更愿意多拜访几个客户。”

    陈家志又想到了大堂哥的催婚,正旭和李才两人都不小了。

    “算了,别找他了,你更缺一个愿意陪你钓鱼的老婆。”

    李才顿在原地,愿意和他接触的女孩不少,也许可以试试一起去钓鱼,谁还愿意去第二次,谁可能就更合适。

    还真是个好办法。

    这时,

    斗大的雨点突然又啪啪作响,顷刻间覆盖了天地,也掩盖了一切声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