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雨水从头顶的钢棚汇流而下。
只是少顷,沟渠里的水就奔涌了起来,又不断往更大的沟渠汇聚。
雨下了大半个小时才有变小的趋势,有采购商和三轮车又急不可耐的在市场里走动,很快老天爷就给了他们深刻的教训,雨势再度变得急促。
就在这样的折磨中,市场里的人是越来越少,多数档口生意也变得惨淡。
一直到凌晨,63号档也还剩下小一车的蔬菜,但早都被预订了。
李才说:“每次晚上下暴雨都是这样,买菜的人慢慢变少,但每当这时,配送中心的业务又会有明显涨幅。”
“菜的需求没有大的变化。”陈家志笑了笑,“雨这样下,行情又该来了。”
李才问:“对菜场没有影响吗?”
陈家志说:“我从增城回来后,菜场就有准备,也作了部署,这时候冷库里应该装满了蔬菜。”
“原来如此。”
姐夫也更喜欢呆在乡下,喜欢钓鱼,却在这时候赶了回来,想必对雨季早就有了安排。
这份未雨绸缪的本事总是能让公司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点点做大做强。
天色渐明,雨停了,市场也又恢复了些生机。
被暴雨堵在家里的采购又匆忙的出来买菜。
63号档口不同,雨一停,一辆辆三轮车就把剩下的菜送了出去。
天一亮,李才就回宿舍躺在了床上,想着下次去钓鱼该先约谁。
陈正旭也回到了配送中心,脱下了披在身上的雨衣,内里的衣服也同样湿透了。
陈家志从办公室走出来,问道:“从晚上忙到现在?”
陈正旭说:“没,凌晨雨小了才出去,今早生意好,配送不过来,我也就跟着去了。”
每次暴雨都是靠谱鲜生的机会,也是考验。
配送中心也正是在这种磨砺中,做到了稳定可靠,才能抓住一次次机会。
“先回去换衣服,换了衣服来食堂吃面,今天做了兔儿面。”
“要得。”
陈正旭回房间换了衣服就来了厨房,桌上已放好了一碗面,面上铺了一层兔子肉,混合着鲜红的辣子绿色的菜叶。
“快来吃。”
“幺娘吃了吗?”陈正旭也看到了在收拾厨房的李秀,想来兔子肉也是从乡下带上来的。
陈家志夹了一块兔子肉放入嘴里,“吃了,李才也吃了,已经去睡下了。”
陈正旭也喜欢吃兔子肉,浓郁的辣味让他吃得直冒汗。
时不时也会停下来说着业务的增长,别人避之不及的暴雨成了他眼里的及时雨。
龙舟雨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隔三岔五的强降雨影响到了多地的蔬菜生产。
陈家志每天就在配送中心了解梳理着各地的信息。
彭村基地敖德良来了电话。
最后一点鸡心芥菜在连日雨水的冲刷下,已经失去了采收的价值。
敖德良决定平推了,提前让土地休养生息。
并想趁夏收,将鸡心芥基地扩大,已经拟定好了一份计划,但想扩基地就需要钱。
这笔钱也主要靠彭村基地自力更生。
彭村基地一共300亩,上半年前后种了两茬鸡心芥。
第一茬鸡心芥总产107.3万斤,销售收入约320万;第二茬总产总产约94万斤,收入约270万元。
两茬菜一共创造了590万元的收入,效益惊人。
此前陈正旭预计下一年度鸡心芥的销量是1500万斤,即大约1000亩的产量。如果以此算,需要新建700亩的基地。
按此前300亩投资200万的成本,至少要400多万的资金。
彭村基地把这份钱赚出来了。
扩基地理所应当。
陈家志同意了敖德良扩基地的计划,这是一个做事精致的人。
即使手写的计划里,也考虑到了很多条条框框,以及未来的隐患。
基地扩大到1000亩,能影响到的面积却不止这么多。
按敖德良所说,彭村附近有不少农户都动了种芥菜的心思,可能会进入一段野蛮生长的时间。
陈家志说:“农户不一定舍得投入,即使有人愿意投入,品质也参差不齐。”
敖德良便明白了老板的意思。
他能把土地打理得整齐美观,自然也能种出外观口感都相差无二的高品质鸡心芥。
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就是精华,这其中一定会有他。
陈家志也算了账,前五个月,不包含云岭农业,靠谱鲜生一共创造了2146万元的收入。
随着海外的逐步回款,账上的资金也有1400余万,增城基地1000万,彭村基地400多万,勉强够了。
但想分红,想发奖金就还差点意思,陈家志指望着近期的表现。
江心菜场。
新场长戚永锋站在楼上,风呼啸的吹,耳旁尽是菜田里薄膜飘荡的声音,但雨停了。
“这雨要是再下,棚里的菜苗就快撑不住了。”
小组长黄日新问道:“看这天气,下午应该没雨了,要把薄膜揭开吗?”
戚永锋也抬头看天势,种了几年菜了,他也大概了解老天爷的脾性,下午可能没雨,但晚上就说不准了。
“把有菜的棚都揭开,没菜的不管它,让工人随时准备着盖棚。”
由于抢收,菜场的空地其实不少,但这种天气很难有机会翻地整地。
一下雨还容易被打板结,索性一直盖着。
几个小组长也接连去行动。
戚永锋则是去了冷库,满装着一筐筐蔬菜,在冷库的另一端则是工人在打包装箱。
不能收菜,但是发货不能停,冷库里的300吨货就是他的底气。
傍晚。
卷毛风风火火的来了江南市场,拿着手电筒,两只腿走得飞快,到了63号档才停下。
“财神爷,都是干货吗?”
“我们不卖湿货。”
“果然,还得是你们。”茅良才递上了一张手写的采购单,“我喊了三轮车过来装货,马上到,你算下账,我等会儿过来给钱。”
“交给我,你就放一百个心……”
茅良才并没有听到李才最后说了什么,他忙着去找菜。
这雨季一到,很多菜都湿漉漉的,他拿回本市场卖就全是风险,拿菜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只有在63号档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红薯叶多少钱?”
“一块二。”
“涨了?”
茅良才这才惊愕的想起,他刚才在63号档忘了问今天的价格。
涨了也就涨了,反正最后也得买,只是他的警惕心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低了。
茅良才买菜很挑剔,最初为了买到便宜货,他能在市场里等几个小时。
后来在陈菜农身上吃了亏,改了性子,但却更挑剔了,同一种菜能反复对比好几家,绝大多数蔬菜贩子都没有这种耐心。
而现在,为了省点时间,连价格都不问了。
连他都如此了,其他人买菜又该是何等干脆。
茅良才买了两单菜后,又回到了63号档口附近,他没有直接过去,而是站在原地。
63号档装菜的车和人没停过,但来问价买菜的似乎很少。
看了一会儿后,他便发现了端倪。
很多买菜人和他一样干脆,甚至比他更夸张,有个男的,档口都没进,就在通道里说了要多少件菜后就走了,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
茅良才看沉默了。
等他去结账时,又无意看到李才看了BB机消息后在做笔记,他多问了一句。
李才把BB机给卷毛看了一眼。
“长期客户专属服务,卷总你下次要是比较急,也可以先把订货数量发过来,可以给你留几个小时。”
有些老客户,长期凌晨三四点来,但又怕来晚了拿不到货,最终就催生出了这种服务。
茅良才也总算明白了63号档为什么看着冷清,但又总是不愁卖。
原来订单早就下了。
这一夜,李才明显感觉到了市场的变化,出货更迅猛了。
卖完菜,他还有空四处溜达。
等天亮时,便回办公室给菜场去了电话。
“戚场长,今天加货。”
“好。”
记下发货数量后,戚永锋也长舒一口气,站在二楼就喊库管王虹,大声说了今日发货总量:65吨。
300吨货也就四五天的事,完全不用担心烂在冷库。
他更担心雨何时才停。
老天爷仿佛在和他作对,一天一场雨,沟渠里的水没少过,空气稠得像团湿棉花,抓一把能拧出水来。
仰望着天边飘来的团团乌云,戚永锋感觉要遭。
又一场暴雨落了下来,给了很多菜农致命一击。
戚永锋感叹人生的艰难,但还是带着菜工抢灾救险,能救尽救。
救不回来的,他也已有了备案,扦插种植大骨青空心菜。
受灾的不只是江心菜场。
这时候拼的就是复产速度,空心菜无疑是最快的,水一退,戚永锋啥都不管,立马带人扦插大骨青。
暴风雨可以毁了一茬菜,但打不倒聪慧勤劳的菜农。
靠谱鲜生,办公室。
早上陈家志和童刚通了电话,知道了戚永锋的应对,很欣慰,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咚咚~
李才走了进来,道:“只要是菜,价格都在涨!”
陈家志点了点头,说:“我昨天就通知了敖德海,让他准备发货,今天能上船。”
李才赞道:“牛逼,这批货肯定能赚钱,只是连州出来的路断了,菜运不出来,否则还能多赚一笔。”
陈家志保持着充分的乐观,“只要菜田还在,路很快就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