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纪报》的编辑选择用冰冷但是足够真实的数字来衡量某些东西的时候,屠格涅夫和最近这些天看了不少医生的别林斯基则是像他们在圣彼得堡时的那样,选择进行一番实地考察。
于是在巴黎不少热闹的咖啡馆和酒馆当中,都出现了他们两个人的身影,而在这些场合,其实才能最直观地感受到巴黎人对于《八十天环游世界》这部的态度。
在最开始的一两天,读者的反应往往是这个样子:
“《世纪报》又有新的连载了,早该这样了,之前那部简直愚蠢的让人难以忍受,读起来无趣极了。”
“但是据说这次的这部更加愚蠢,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还是一位俄国人写的。”
“什么?我发誓这是我今年听到过的最好的笑话,还是说只是我们法国的作家因为什么原因不得不屈就于俄国,所以才用这么的身份写?”
“这是极有可能的,但我还是不愿意花这个钱,等到时候我看别人看完的吧。”
“《八十天环游世界》?何等荒谬的名字,八十天足够将欧洲逛一圈吗?更何况还是整个世界。”
“时间竟然设置在了1872年,莫非这位作者是在预言不成?还是在幻想1872年有可能实现的事情?”
“好像还从未见过这样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质疑、惊讶等情绪无疑是最为普遍的,而等人们渐渐开始接受这种新颖的形式之后,这部那足够新奇和精彩的故事慢慢地也就让很多人投入了进去:
“拿出两万英镑来打赌?!这个英国佬是疯了吗?这笔钱都能让人过上贵族的生活了!”
“也只有英国佬才能干得出这种荒唐的事情了,嘿,我喜欢这句话:不存在英语,那只是发音不好的法语。”
“这个英国佬怎么一下子又成了偷钞票的贼?这跟前面所描写的他的性格似乎有些不符。”
未来世界,八十天环游世界,足足两万英镑的夸张赌资,这位福格先生扑朔迷离的身份,还有经过米哈伊尔调整和修饰过的英国笑话以及其它不少情节
即便有人将这部当成了颇为疯狂的幻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部故事相当精彩的幻想,而这样的书写形式,也确实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思考,未来难道真有可能实现这种事情?
毕竟谁又知道未来到底会发生些什么?
有人单纯看乐子,有人讨论起了故事情节,还有人则是对这种关于未来的设想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几乎可以说是没过多久,这部迅速地流行了起来。
而在这个时代,连载可谓是拥有相当庞大的阅读群体,即便是政治官员和贵族阶级也不例外,在他们这些人中间,有人原本只是抱着娱乐的目的看起了这部,但看着看着,环游世界的这条路线却是让他们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的缘故,这部所描写的这些路线,有不少地方正好是当今一些国家正在争夺和布局的重要位置,尽管这种事情并不算是什么秘密,但这位作家竟然能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连载一起,最后竟然自然而然地化成了一条足以环游世界的路线。
这些几乎覆盖全球的战略眼光竟然出自一位作者?
也不知道究竟是巧合还是他想的太多
要是不是巧合的话,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是该死的俄国人呢?
与此同时,对于法国科学界的不少人士而言,里面的这种设想无疑也是让他们眼前一亮。
就好比开通苏伊士运河,这件事在法国一直以来都是很热门的话题,并且到了1846年的时候,法国圣西门主义者就已经主导成立“苏伊士运河研究会”,联合多国工程师重新勘测,推翻水位差谬误,确认直接开凿无船闸运河的可行性。
当然了,这个计划出现之后,大英依旧日常给法国使绊子,很快就选择以“修建铁路”计划对抗,试图阻挠法国主导的运河工程。
而随着这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尽管里面就已经有学者觉得这是一个绝对不可能完成的计划,但现实当中依旧有不少工程师想根据书中提供的消息来估算一下,等估算完毕后,他们便准备将这个预测寄给报刊,报刊出于吸引读者的想法,大概率是会将这些消息刊登出来。
除却这些,质疑和驳斥这部的声音更是不会少,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别的报纸刊登出新的批评这部的评论文章,对此已经摸清了巴黎的文学界的现状的屠格涅夫早就觉得已经不足为奇。
巴黎的文学产业足够发达,因此自然也能为作者们带来巨大的名声和利润,这种情况下,巴黎的文学家们自己都快把狗脑子给打出来了,一个外国人还想讨得了好?
因此屠格涅夫更加关注的肯定还是这部究竟能帮米哈伊尔挣多少钱,在原本的合同之下,这么一部的价格都快赶上一个巴黎中产阶级家庭快一年的收入,现在眼见专门看这部的读者越来越多,那么毫无疑问,等连载后发行单行本,那就又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按照米哈伊尔这部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架势,似乎完全就是朝着那位仲马先生的成绩去的,而那位仲马先生靠着他的赚了多少钱呢?
据说足足有几十万法郎!
就算保守估计是二十万法郎的话,那么换成卢布就是将近五万卢布,几乎相当于五百农奴一年的产出,完全足够在莫斯科购置两座庄园了!
就算是在法国,米哈伊尔要是没那么铺张浪费,也足够过上十年的潇洒日子了。
当然,对于屠格涅夫这种家里足足有超过五千农奴的顶级富二代来说,这些钱虽然不至于让他瞠目结舌,但也足够让他羡慕好一阵了。
毕竟他家里的钱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拿到手,而且就算到时候能分了,屠格涅夫还得跟自己的兄弟和一些亲戚再分一下,分完之后得到的钱固然能让屠格涅夫这一辈子都吃喝不愁,但是屠格涅夫依旧忘不了自己之前问米哈伊尔的那些问题:
“米哈伊尔,像这样的通俗你还能写多少出来?”
因为当时米哈伊尔似乎正在忙别的事情的缘故,于是他随口就回道:“还有很多吧,一年出好几本都没问题,不过确实没这个必要,除非因为什么东西需要急用钱。”
屠格涅夫:“?”
紧急情况下能够随时将笔下的文字变成卢布?
根据屠格涅夫对米哈伊尔的了解,如果米哈伊尔的生活方式没有变化的话,那么稍微写出来几本米哈伊尔估计就能躺在家里睡大觉了,只不过有一次在跟米哈伊尔谈了谈经济上的问题后,屠格涅夫便相当意外的发现米哈伊尔的开销竟然比他还要多。
不过在得知这些开销的具体用途之后,屠格涅夫那也是感动完了,当即就表示等他以后分到遗产了,高低拿出一万卢布来赞助一下米哈伊尔的慈善事业。
当然,虽然前途一片光明,但这笔钱真正到米哈伊尔手里的时候,估计怎么样都得到这一年年末亦或者1846年初了,至于到时候是寄存在巴黎的银行当中,还是等米哈伊尔到时候过来取,兑换一下带回俄国,那就要看米哈伊尔自己的意思了。
这样的话其实在巴黎置办一套房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等以后我屠格涅夫拿到遗产迁居国外了,指不定还能来找米哈伊尔串串门。
就在屠格涅夫幻想着这样的未来的时候,他依旧在为一些事情奔走,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去一两个月的时间,兜里的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的屠格涅夫便要重返俄国,别林斯基则是要去另一个地方继续治疗和休养。
关于米哈伊尔交给自己的事情,屠格涅夫自认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且完成的足够漂亮,不过终究还是剩了那么一个小尾巴,完成之后便可大功告成。
等到他下次再来巴黎的时候,估计米哈伊尔也将会跟他一起过来,现在米哈伊尔虽然不在,但巴黎已经有了众多关于他的流言,到时候等米哈伊尔亲至,也不知道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而为了完成收尾,同时也得益于《八十天环游世界》这部在巴黎可谓是越来越火,因此在大仲马的推荐下,在巴黎闯荡了许久的屠格涅夫总算是又踏足了一个此前他并未踏足的顶级沙龙,即吉拉尔丹夫人的沙龙。
当屠格涅夫穿着体面的衣服准时赴约之后,他刚进门不久,很快便发现一位先生似乎正眼神不善地盯着自己,而在瞧清楚这位先生的衣着和相貌后,屠格涅夫着实吃了一惊。
只见在这样一个顶级的文学沙龙当中,这位先生仅仅只是穿着一件棕色外套,胡乱扣着纽扣,鞋带一半散乱着,当他矮胖的身体投进圈椅时,椅子顿时发出危险的吱嘎声。
但即便如此,在场的不少人还是用一种颇为尊敬的眼神看着他,既然已经跟这位先生对视上了,眼见对方似乎并未认出自己,那么屠格涅夫很快就又向对方做了一番自我介绍,等他说完后过了好一会儿,这位看向他的眼神确实带点不满的先生这才有些倨傲地报上了自己的大名:
“我知道您,那位名为米哈伊尔的神秘作家的代言人,而我,我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