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 > 第388章 IPD和LTC

第388章 IPD和LTC

    “干!”

    “为硬气!”

    “为同舟共济!”

    朱家兴、童胜利等人纷纷起身,脸上原本的审视和热切,此刻更多了几分认同和激赏。

    陈默这番话,既划清了界限,守住了华兴核心利益的门槛,又充分肯定了他们各自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更点燃了这群技术出身大佬骨子里那种“用实力征服一切”的豪情。

    瓷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包间里刚才那点微妙的试探和紧绷,似乎在这一杯烈酒下肚后,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坦荡、更基于实力认同的同盟感。

    也就是孟常云不在,不然他得夸上一句小默你哄老头的技能又变强...

    酒液入喉,热辣直冲头顶。

    包间里重新喧腾起来,大佬们推杯换盏,谈论的话题也更加深入和放开。

    从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下一代瓶颈,聊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接口标准化难题;

    从东南亚新兴市场的电力基建缺口,谈到国内“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并网对传统电网的冲击。

    技术名词、市场预判、政策风向在杯盘交错间激烈碰撞。

    每一个观点背后都可能牵扯着上亿的产业布局。

    陈默成了风暴的中心。

    他年轻,思维敏捷,身处华兴这样的技术前沿阵地,掌握着渡河项目这样牵一发动全身的核心工程,视角既高且新。

    当然更要命的还有重生bUff的加持。

    他的每一个见解,哪怕只是对某个技术细节的提问,都能引来几位大佬深入的剖析和争论。

    而他自己像一块高效的海绵,汲取着这些浸淫行业数十年的顶尖人物沉淀下来的真知灼见。

    同时,他基于华兴战略和渡河实践所抛出的观点,也常常让这些老江湖眼前一亮,陷入沉思。

    陈默喝着喝着酒不免陷入沉思,妈的不是说好了来放松放松,怎么又开始聊起了前沿技术和风向了?

    自己还特么不够累的吗?

    还没等他反思多久,就被童大佬的声音拉了回来。

    “小陈啊,”童胜利放下酒杯,看着陈默。

    眼神里带着纯粹的、技术人对技术的欣赏,“你刚才提的那个‘数据库软硬协同优化’的点子,有点意思。麦格米特在电源管理芯片底层调度算法上有点新东西,回头我让团队整理份资料给你看看,说不定能给你那个自研数据库的能耗比优化,再压榨出几个百分点。”

    “那太好了,童总!渡河二期数据中心规模是指数级增长,能耗是命门。” 陈默眼睛一亮,立刻接上,“我们联合实验室正缺这方面的深度合作方。”

    朱家兴也加入了技术探讨:“伺服系统的瞬时响应精度,直接关系到智能仓储机械臂的抓取效率。汇川下一代驱动器的算法框架,默总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找个非敏感的点,做做技术预研交流?”

    “求之不得,朱总!”陈默立刻响应,思维火花四溅,“渡河的智能供应链模块,机械臂效率是瓶颈之一!如果能提升哪怕5%,整体物流成本下降都非常可观!”

    齐志东乐呵呵地看着这群技术狂人越聊越深,也不打扰,只是适时地添酒布菜。

    这种基于顶尖技术和共同目标的碰撞与融合,正是他攒这个局最希望看到的。

    气氛正酣,包间厚重的木门被轻轻敲响。

    侍者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上面放着一个古朴的紫檀木匣子。

    “齐总,您要的东西取来了。”侍者恭敬地将木匣放在齐志东面前。

    “好,辛苦了。”齐志东挥挥手,等侍者退下。

    他带着点神秘的笑意,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木匣。

    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几件带着岁月痕迹的旧物:

    一枚表面磨花了的蓝色工牌,上面印着“华兴技术有限公司”;

    几本纸张泛黄、装订简陋的《产品技术规格书》,封面上印着“内部资料,注意保密”的红色印章;

    还有几张边角卷起的老照片。

    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

    齐志东拿起那张蓝色工牌,指尖在磨损的痕迹上轻轻摩挲,眼神悠远:“2001年10月12号之前,我天天挂着它。”

    他拿起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几十个穿着朴素、甚至有些土气的年轻人,挤在一栋毫不起眼的灰色办公楼前,背景墙上挂着“莫贝克”的牌子(华兴电气前身)。

    “喏,这就是我们那会儿,在华强北租的破厂房里搞研发。冬天漏风,夏天蒸笼,电路还不稳,动不动就烧板子。”

    他又翻出第二张照片,是更模糊的黑白合影。

    背景像是某个简陋的车间,一群年轻人围着一台巨大的、布满管线的设备。

    “喏,搞出第一台真正商用的矢量变频器那天拍的,熬了不知道多少通宵。照片里这个,” 他指着一个蹲在设备旁、头发乱糟糟、抱着饭盆狼吞虎咽的年轻人,“就是老童!”

    童胜利凑过去看了一眼,嘴角难得地扯出一丝笑意:“那会儿是真年轻。那台机器,就是后来卖给艾默生、帮他们打开欧洲市场的拳头产品之一。算法框架,现在还在用。”

    齐志东又拿起一份装订粗糙、用油墨打印的《IPD流程V0.5试行草案》,纸张粗糙,字迹也有些模糊。

    “看看,这就是当年我们学的宝贝!集成产品开发(IPD),从IBM引进的,华兴花了大价钱。刚开始的时候,填那些表格,走那些评审流程,简直想死!觉得全是形式主义,耽误我们写代码!可后来…”

    他感慨地摇摇头,“硬是靠着这套东西,把一群野路子出来的技术狂人,拧成了能打硬仗的正规军。质量、效率、成本,都上去了。艾默生接手后,这套东西结合了他们的全球流程,又进化了。可以说,没有这套IPD打下的底子,就没有我们后来创业时能快速建立起来的规范研发体系。”

    只是华兴最著名的两套流程体系之一:IPD研发流程。

    还有一套就是各路华兴退休大佬开课必讲的LTC流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