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362章 李象的聪慧

第362章 李象的聪慧

    李世民是好酒之人,有人请他品酒,本就是一件令他开怀之事,这人又是他一直没有完全驾驭的承乾,好心情又要上一个档次了。

    “朝廷上的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你明日参加中朝,带着穆穆一起,主持尚书省诸多事宜。”

    李承乾摇头:“臣答应穆穆,带他去李师傅家里看寅将军,然后去舅父家里看猞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臣不能失言与稚子。”

    这个理由说的过去,李世民勉强同意了。

    “下一次休沐开朝,臣按照今日同父亲的约定,参加中朝,主持尚书省诸多事宜。”

    “什么?”

    李世民一惊,这话的意思,李承乾还要休息九日,才按照约定上朝?

    “懒人见过,你这么懒得少见。”

    李承乾笑着纠正父亲:“有能力完成,却不愿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叫懒人。按照大唐的律法,您老人家在京师,臣只需要按时上朝就行,是否参与中朝议事,视情况而定。

    您给臣安排的那些工作,属于附加值,要按照每日俸禄情况,支付加班费的。最重要的一点,既然是附加值,那臣就有权力选择干或者不干,您不能强求。”

    “承乾,你搞清楚,这里是大唐,臣事君以忠,我让你做,你不做,这就是不忠。”

    李承乾轻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句话出自《论语·八佾》,人家孔老夫子的意思是,君对臣以礼相待,臣才已忠侍君。”

    “要不我把孔颖达叫来,你同他论礼?”

    “父亲,你叫来了也没用。臣说几句话,保准他滚蛋。”

    李世民来了兴趣:“是哪一句话?”

    “若只论一个忠字,孔老夫子是周人,忠于周王室,周已经灭亡一千多年了,他为孔夫子之后,难道不该秉承先祖之风骨,只做周臣吗?那他就该为大周殉国,而不是站在这里同臣绕舌。”

    李世民都气笑了,见过强词夺理,没见过这么强词夺理的。

    “从汉代推崇孔夫子开始,山东孔姓就备受朝廷恩荣,两汉至今,山东那块儿多少次改朝换代?每一次朝廷的赏赐,孔家不都是要了?世袭降表,百代贰臣,也配谈一个忠?”

    李世民道:“你这话说的,实在是刻毒了。”

    李承乾笑道:“这话不是臣说的,是后人总结的。孔老夫子是个很伟大的人,好经遇到歪嘴和尚,念出来的也不是什么好经了。只要臣不听话,孔颖达和于志宁就指着臣的鼻子骂。父亲,您是皇帝,可你也做过臣子。您好好地想一想,那些文人笔墨如刀,究竟是想教育出一个合格的储君,还是想磋磨掉君上的锐气,打造一个他们需要的仁君?

    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刚来时步入社会,想的是兼济天下,在认清楚自己的阶级之后,就会想着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君王是王朝最大的地主,朝廷上的大臣是地方的大地主。所谓治理,就是在上层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维护本阶级相对平衡的同时,挤压出一点残羹冷炙分给底下人,进而维持上层个下层的相对平衡。”

    李世民抿了一口酒,实话总是难听的。当初他嫌李治仁弱,就是怕他一旦去了,李治被文人牵着鼻子走。好消息,李治没有被文人牵着鼻子走,坏消息李治被女人牵着鼻子走,还差点儿搞的大唐三世而亡。

    “所以啊父亲,君臣之间,即是狼狈为奸的利益同盟,也是各怀鬼胎的利益争夺。”

    李承乾望着酒盏里的枇杷酒若有所思,李象啊李象,当真是聪明,就是不知道李觉会不会有这个脑子?

    “承乾,你在想什么?突然这么入神?”

    “上一次的杨梅酒,李象直接在信中写明了要给您一瓶,他是担心臣心怀芥蒂,惹得您不痛快,献酒过后他被封为淮王。”

    李世民笑道:“象儿和穆穆封王,因你是太子,且于国有功,这是你的体面,同献酒问题不大。”

    李承乾笑道:“可事实就是,他在献酒之后被封王,外人看到的就是这样。此事是巧合,但皇家是非多,落在有心人眼里,这就是他同穆穆争宠。所以这一次送过来酒,他的信中就只说了给臣和太子妃,臣就算转赠父亲,也是臣借花献佛,他就是局外人了。”

    “象儿过于早熟,也过于聪慧了。承乾,将来象儿要争,你怎么办?”

    李承乾道:“青雀和雉奴要争,一来臣同他们一母同胞,二来他们比臣更受君父宠爱。象儿有什么可争的?在礼法上他不及穆穆,在母族上臣将来的任何一个孩子,都比象儿出身高的多。夺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人和一群势力集团的事情。”

    提到李治,李世民想到承乾坐骑受惊,心情有些沉重。

    “象儿那样聪明的人,他不会干这种事情的。更何况,象儿对我纯孝至极,他不会做这些事情让我为难。父亲,象儿的天分并不低,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中人之姿,后来我发现,是我看错了,他在藏拙。

    象儿就是一只小狐狸,审时度势,不管到了任何环境,他都能最快找到最适宜自己生存的方式。他的性格并不像我,或许是像了他那位早早亡故的母亲。”

    李觉从外头一蹦一跳进来,终止了滑梯,他一头扑到父亲怀里:“阿耶,外面的月亮又大又圆。就像,就像阿耶之前教的那一句:皎皎空中孤月轮。”

    李承乾将小孩儿抱在怀里,轻声道:“我儿聪慧。”

    “阿耶,我见到了‘皎皎空中孤月轮’,何时可以见到‘江天一色无纤尘’?”

    李承乾思索片刻,他倒是见过,只是……

    “这首诗写的是扬州的美景,你阿兄在钱塘,还去了扬州游玩,等他回来之后,穆穆去问你阿兄可好?”

    李觉点头:“明白,阿耶没去过扬州,所以不知道,阿兄去过,他会知道一些。”

    “等你阿兄讲述完了,阿耶就把它画下来,送给穆穆。”

    “阿耶你真好。”李觉抱着父亲脖子,在父亲脸上“吧唧”了一口。

    李世民看着眼前一幕,若有所思,或许承乾真的能教导好下一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