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明皇孙 > 第十二章 未央宫变:暗香终章

第十二章 未央宫变:暗香终章

    第十二章 未央宫变:暗香终章

    建文元年六月十四日,卯时三刻,南京皇宫文华殿。

    朱瞻膳盯着案头新呈的《梅花卫余党名录》,目光在“胡广幕僚“一栏停留——三十七个名字中,竟有十二人姓朱。春桃立于窗前,手中银簪轻轻叩击窗框,窗外的石榴花被晨露压弯枝头,红得似血。

    “小王爷,玄武湖底捞出的铁箱上,有'洪武二十五年造'的刻痕。“她转身时,袖口露出半截素梅面纱,边缘银线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与您的山河珏、燕王佩剑的刻纹完全一致。“

    朱瞻膳摩挲着珏身缺口,想起昨夜玄武湖底的真遗诏,朱元璋的笔迹力透纸背:“燕王可辅政,不可称帝“。他忽然意识到,太祖爷当年销毁山河珏,并非因其“不祥“,而是想用这枚玉佩制衡藩王与皇权——持珏者可监国,却永远不能登上帝位。

    辰时初刻·谨身殿密室

    朱允炆独自坐在重建的御案前,案头摆着吕氏的临终绝笔与朱元璋的真遗诏。方孝孺捧着修复的并蒂莲佩,玉佩合璧处的东珠折射出七彩光晕,恰好投在墙上的《大明舆图》上,光点落在北平与南京之间的“济南“。

    “陛下,“方孝孺低声道,“胡广供称,梅花卫的'暗香堂'总部设在济南,由朱妙锦的兄长朱顺昌统领。“他顿了顿,“而朱顺昌,正是宁国公主的独子。“

    朱允炆握紧遗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三年前,他奉旨软禁宁国公主时,曾在府中见过那个沉默的少年,如今竟成了梅花卫的得力干将。殿外忽然传来鹤鸣,他抬头望向文华殿的飞檐,想起朱妙锦被捕前的话:“梅花卫的根,早已深植于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传朕旨意,“他忽然起身,“着忠勇伯朱瞻膳为征虏大将军,率燕军三万即刻北上济南;命魏国公徐辉祖之弟徐增寿为副将,协同作战。“

    方孝孺欲言又止,最终只轻轻点头。他知道,陛下这是要用燕藩之力清剿梅花卫,同时用徐氏子弟监视——毕竟,徐增寿的妻子,正是朱妙锦的堂妹。

    巳时正刻·南京校场

    点兵的鼓声震得校场尘土飞扬,朱瞻膳望着麾下将士的“燕“字军旗,忽然注意到旗角新绣的并蒂莲纹——那是父亲朱棣昨夜亲自吩咐加上的。春桃递上玄铁剑,剑柄处缠着素梅的黑色面纱,此刻已被染成鲜红色,如同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小王爷,徐增寿来了。“她低声提醒。

    身着明光铠的徐增寿策马而来,铠甲护心镜上刻着徐家的“忠勤“二字,却在左胸下方有块磨损痕迹——那里曾是梅花刺青的位置。朱瞻膳伸手握住他的手腕,触感光滑如初,显然刺青已被精心去除。

    “忠勇伯不必多疑,“徐增寿苦笑,“徐某虽曾误入歧途,但昨夜已向陛下盟誓,此生唯大明皇权是从。“他忽然压低声音,“何况,徐某的长子,还在南京做人质。“

    校场西侧突然传来骚动,朱允炆的銮驾在锦衣卫护送下抵达。他身着戎装,外披绣着并蒂莲的明黄披风,腰间悬挂的正是朱元璋的“山河剑“。朱瞻膳注意到,披风内衬用的是燕藩的玄色绸缎,两种颜色在阳光下交织,竟生出奇妙的和谐。

    “诸位将士!“朱允炆的声音响彻校场,“梅花卫祸乱朝纲、私通外敌,今着忠勇伯朱瞻膳率军北伐,务必斩草除根!“他忽然抽出山河剑,剑锋指向北方,“若有人敢阻挠大军,无论是谁,朕必亲斩之!“

    话音未落,天空中掠过一群寒鸦,鸣声凄厉如哭。朱瞻膳看见父亲朱棣在帅旗下微微颔首,手中佩剑与自己的山河珏同时轻鸣,恍若当年太祖爷与徐达的“剑珏合璧“之景重现。

    申时三刻·济南城郊

    大军抵达济南时,正值暴雨倾盆。护城河的水涨得几乎与城墙齐平,城头却不见半个人影,唯有“寿“字大旗在雨中低垂。朱瞻膳勒住马缰,望着紧闭的城门,忽然想起素梅面纱上的“寿州梅花“——济南别名“寿丘“,果然是梅花卫的老巢。

    “小王爷,城墙上有古怪。“春桃指着垛口,那里每隔三步就摆着个陶瓮,瓮口盖着荷叶,却在雨幕中露出一角红色。

    朱瞻膳取出望远镜,镜头里的红色竟是梅花—— thousands of 梅花泡在药汁里,陶瓮旁散落着带倒刺的铁链,正是当年困宁国公主的那种。他忽然意识到,这些梅花不仅是装饰,更是毒饵——雨水冲刷下,药汁会渗入护城河,饮马的士兵将必死无疑。

    “传令下去,全军不得饮用护城河之水,“他沉声下令,“春桃,你带一队人从西侧地道入城,我与徐增寿正面强攻。“

    春桃领命而去,黑色披风在雨中翻飞,恍若素梅再生。朱瞻膳摸向护心镜,素梅的面纱已被雨水浸透,却隐约透出“济南府衙“四字——那是昨夜胡广供词中提到的梅花卫据点。

    酉时初刻·济南府衙

    府衙正堂的屏风后,朱顺昌盯着墙上的《梅花卫作战图》,指尖在“黄河渡口“处反复摩挲。这个二十岁的少年身着紫衣,颈间挂着与朱妙锦 identical 的残缺玉佩,身后站着二十名戴金色面纱的死士——正是梅花卫的“金梅堂“核心成员。

    “报!“一名暗桩闯入,“燕军已破西门,正向府衙杀来!“

    朱顺昌冷笑:“来得正好。传我命令,炸掉黄河堤坝,让燕军葬身鱼腹!“他忽然咳嗽,手帕上咳出的血沫里竟有梅花瓣,“反正我已命人在酒中下毒,就算今天死在这里,也要拉着朱瞻膳垫背。“

    话音未落,府衙大门被轰然撞开,朱瞻膳的剑尖抵住他咽喉。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转为狠厉:“你以为抓住我就能赢?黄河堤坝的炸药,此刻应该已经...“

    “已经被忠勇卫拆除了。“春桃的声音从房梁传来,她握着引爆器,嘴角挂着冷笑,“朱顺昌,你以为地道里的毒烟能拦住我们?别忘了,素梅的面纱上,可记着所有暗门的位置。“

    朱顺昌脸色剧变,忽然伸手去摸腰间毒药,却被徐增寿一脚踢开。他望着朱瞻膳腰间的山河珏,忽然露出诡异的笑容:“你以为自己赢了?真正的首座,此刻正在南京...“

    戌时正刻·南京皇宫

    朱允炆在乾清宫批改奏疏时,忽然感到一阵眩晕。案头的参茶腾起热气,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梅香。他皱眉放下笔,看见王安正低头站在一旁,手中茶盘边缘刻着细小的梅花纹。

    “陛下可是累了?“王安轻声道,“奴才已命人在谨身殿备好安神汤,不如...“

    “等等,“朱允炆盯着他的袖口,“你何时换了新袖口?“

    王安的袖口原本绣着竹叶,此刻却换成了梅花。他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陛下好记性,这是今早刚换的,因为...梅花卫的首座,要见您。“

    殿门突然被推开,朱妙锦身着华服步入,身后跟着二十名紫衣人,手中火铳赫然是改良版的“七连珠“。她的残缺玉佩已用金线修复,看上去竟比完整的并蒂莲佩更耀眼。

    “参见陛下,“她行礼时毫无敬意,“本宫来取属于朱家的东西了。“

    朱允炆握紧龙椅扶手,却发现全身乏力,显然参茶中已下了毒。他望向窗外,本该巡逻的锦衣卫不知所踪,唯有一轮血月挂在中天,将乾清宫映得宛如地狱。

    “你以为抓住我弟弟,就能瓦解梅花卫?“朱妙锦取出真遗诏,“可惜你错了。太祖爷当年想立燕王,不是因为他能征善战,而是因为他最像自己——铁血手腕,雷厉风行。“她忽然指向朱允炆,“而你,太过妇人之仁,根本不配坐这个位置!“

    紫衣人举起火铳,朱允炆闭上双眼,却听见金属碰撞声。他睁开眼,看见方孝孺带着一群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闯入,为首者竟是...胡广?

    “陛下受惊了,“胡广摘下官帽,露出光头——那是梅花卫“金梅堂“的标志,“方才卑职假意投诚,实则是为了接近朱妙锦。现在,该算总账了。“

    亥时三刻·济南府衙

    朱瞻膳接到南京急报时,正看着朱顺昌被押入囚车。密报上胡广的字迹潦草如狂草:“朱妙锦夜闯皇宫,陛下中毒,速回!“春桃的脸色瞬间惨白:“小王爷,这是调虎离山之计!“

    徐增寿忽然抽出佩剑:“忠勇伯,你带精锐回南京,我留守济南处理余党!“他的铠甲在火光中泛着冷光,护心镜上的“忠勤“二字被血染红,“徐某此生,从未真正忠勤过,但愿这次能将功折罪。“

    朱瞻膳点头,翻身上马。临行前,他将山河珏塞给徐增寿:“若遇紧急情况,可凭此珏调动附近郡县兵马。“少年接过玉珏时,指尖在缺口处轻轻摩挲,眼中闪过复杂的光。

    子时正刻·南京皇宫

    朱允炆躺在龙床上,嘴角溢出黑血,方孝孺正在为他试毒。朱妙锦被铁链锁住,却依旧昂首挺胸:“你们以为赢了?我的人已经控制了午门、西华门,很快就会...“

    “很快就会被燕军全歼。“朱瞻膳的声音从殿外传来,他带着满身征尘闯入,身后是浑身浴血的燕军精锐。春桃直奔龙床,取出秘制解药灌入朱允炆口中:“这是用素梅面纱上的药粉配制的,以毒攻毒!“

    朱允炆剧烈咳嗽,吐出黑血,终于睁开眼睛。他望着朱瞻膳,忽然露出微笑:“朕就知道,你会来。“

    朱妙锦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景象:“你怎么可能这么快回来?济南到南京有八百里!“

    “因为我们走的是梅花卫的地道,“朱瞻膳摸出从朱顺昌身上搜出的地道图,“不得不说,你们的地道网很厉害,但更厉害的是...胡广的反间计。“

    胡广从阴影中走出,此刻已换回官服:“朱妙锦姑娘,还记得您让我转达给首座的话吗?可惜,那个'首座',根本不存在。“

    朱妙锦脸色骤变:“你说什么?“

    “梅花卫的真正首领,“朱瞻膳一字一顿,“就是你自己。所有的'首座密令',都是你用双面绣的密信伪造的。你以为分散权力就能避免暴露,却不知,当你成为唯一知道所有秘密的人时,败局就已注定。“

    丑时三刻·玄武湖边

    朱妙锦被押解至玄武湖边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她望着湖中的并蒂莲,忽然轻声笑了:“原来太祖爷早就料到会有今天,所以才留下并蒂莲佩与山河珏,让皇权与藩王相互制衡。“

    朱允炆握着真遗诏,站在她身后:“太祖爷还说过,'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你以为靠阴谋就能颠覆大明,却忘了,民心才是最坚固的城墙。“

    朱妙锦忽然跪下,向朱允炆叩首:“陛下,臣妹知错了。但求您放过我的弟弟,他只是个被利用的孩子。“

    朱允炆沉默片刻,最终轻轻点头:“朕会留他一命,但需圈禁凤阳,永不许出。至于你...“他望向远方的朝阳,“梅花卫的罪孽,终需有人承担。“

    朱妙锦释然一笑,转身走向湖心。春桃欲阻拦,却被朱瞻膳拉住。只见她的紫衣在水中散开,宛如一朵巨大的梅花,渐渐沉入湖底,只留下一圈涟漪。

    寅时正刻·皇宫奉先殿

    晨钟响起时,朱允炆在奉先殿举行祭天大典。他身着十二章衮服,手持山河剑,身后是朱棣与朱瞻膳,分别捧着并蒂莲佩与山河珏。方孝孺宣读祭文,声音响彻云霄:“太祖在上,今臣允炆率诸王臣工,誓保大明江山,永固社稷...“

    朱瞻膳望着殿外飘扬的“明“字旗号,想起这半个月来的血雨腥风,忽然感到掌心一痛。他低头,只见山河珏的缺口处渗出一丝血迹,与他掌心的老茧融为一体,竟形成一朵微小的梅花。

    春桃轻轻递来一块帕子:“小王爷,该上朝了。“

    他点头,将玉珏收入怀中。走出奉先殿时,阳光正好,照在他甲胄上的素梅面纱残片,泛着柔和的光。远处,南京城的百姓正在街头庆祝平叛,孩童们追逐着飘落的梅花,笑声清脆如银铃。

    朱瞻膳忽然明白,所谓“暗香“,从来不是阴谋诡计,而是那些深埋在血与火中的忠肝义胆。只要大明的君臣百姓同心同德,纵有再多暗流涌动,终会迎来朗朗乾坤。

    (第十二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