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编辑部,剑桥,
会议室中,主编查理和副主编卢米安面色不算很好看,但查理还是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为涅槃一号出一篇特别点评。
虽然这篇论文并不是在《细胞》发表,但它们同样可以以这种形式来宣传这篇论文,虽然这样会让这篇论文和这篇论文原本发布的期刊大为受益。
根据自然索引的数据,被顶级期刊点评的论文引用率平均提升25-40%,原论文作者曝光度也会大为提升,当然,陈辉也用不着这样的曝光就是了。
可那篇论文原本发表的期刊平台,华夏数学将会得到巨大的曝光,相当于他们《细胞》在为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期刊站台。
一想到自己最后竟然还要帮助一个自己从来没正眼看过的期刊提升知名度,查理就感觉胸中憋了口气。
但他们还是决定这样做,因为这同样是构建其自身的学术话语权、强化品牌价值并推动科学进程的战略行为。
“卢米安,你去联系戴安娜教授,让她为陈教授这篇论文写一篇专业的解读。”
查理开始分配任务。
戴安娜本身是癌症领域的专家,同时也跟《细胞》合作密切,正是合适人选。
不止是《细胞》,《自然》、《科学》同样在推动这件事,甚至动作最快的自然已经在自己的News&Views栏目发表了对涅槃一号论文的评论。
如今陈辉的论文在学术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当三本顶级期刊的特别评论同时面世时,其产生的效果是核弹级的。
这不仅仅是三本杂志的同期出版,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由科学界最德高望重的三位长老共同主持的加冕典礼。
全球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首先是被三大顶刊的评论主题所震撼,继而,一个细节被反复提及和放大,这三本顶级期刊的所有重磅评论和深度分析文章中,都不可避免地、反复地、郑重其事地引用了陈辉团队发表在《华夏数学》上的那篇关键性数学论文。
这种引用,不同于普通的参考文献。
它带着一种迫不得已的尊重和战略性的倾斜,它相当于三大刊同时向全球学界宣告,“要理解这场革命,你必须去读这篇论文,而这篇论文,发表在这本期刊上。”
一夜之间,《华夏数学》的网站访问量激增到瘫痪。
全世界每一个顶尖生物实验室、医学研究机构,都不得不将订阅《华夏数学》提上日程。
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在推特上无奈又幽默地写道,“我这辈子第一次,为了读懂一篇文章还要去学习那该死的华夏语,我们费尽心血的研究,就是为了让你们不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你们一定要努力啊。”
话虽如此,这位老教授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不由默然叹息。
想要做到这样的事情,哪里是光靠努力就行的。
至少,教室里这些小家伙是没希望了。
不止是他们,整个西方世界,他都没有看到这样的人物。
这无疑是科学出版史上罕见的一幕!
三大顶刊用自己无与伦比的声望作为杠杆,撬动了整个学术界的注意力,强行将一本曾经领域内相对小众的期刊,推到了世界科学舞台的绝对中央。
这不是简单的合作,这是一次主动的威望输血,标志着学术话语权格局的一次历史性倾斜。
三大顶刊的主编们都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但他们还是做了,因为他们知道,当陈辉出现在东方时,整个世界的学术话语权就已经不再属于西方,既然如此,还不如参与其中,分一杯羹。
……
吃饱喝足,陈辉径直回了华夏医学科学院,虽然他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的重心已经转向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搭建,但如今涅槃二号的临床实验还需要他关注。
在华夏医学科学院一样可以出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建造方案。
既然是行星级粒子对撞机,自然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环形或直线形对撞机,而是构建一个环绕整个地球赤道的超导加速环,旨在将粒子能量提升至前所未有的100 PeV量级,为探索暗物质、反物质及宇宙起源的终极奥秘打开新窗口。
选址自然没有任何疑虑应当处于环赤道的位置,在这个地区,地质活动相对稳定,气候条件变化较小,有利于超导磁体的长期稳定运行。
还能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以部分抵消加速环结构自身的巨大重力负荷,降低支撑结构的材料要求。
原本赤道经过多个大洲和海洋,想要完成这样一个项目,光是华夏一国是不可能的,但如今,华夏提出想要建造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计划,想必不会有人会反对。
接下来就是对粒子对撞机的几大模块的设计。
要建造粒子对撞机需要的超导磁体系统,正好在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这些年也不止陈辉一个人在进步,鄂维南院士他们如今迭代出来的新型超导材料,不仅临界转化温度更高,也能够产生更强的磁场,完全能够达到建设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要求。
真空系统的确不小的难题,需要维持长达4万公里、内部气压低于星际空间的极端高真空,以避免粒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传统的机械泵和溅射离子泵无法满足要求。
但鄂维南院士他们在优化可控核聚变系统时,已经同样研发出了新型材料,采用基于纳米多孔吸气材料的全新分布式真空系统,能主动、高效地吸附任何残留气体分子。
原本如此巨大的对撞机,能量供应会是非常大的问题,但有核聚变发电站,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德国拿到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后一直兢兢业业的研究,认为自己能够弯道超车,却不知道,即便是没有陈辉,如今的华夏综合科技实力也完全不是他们能比的。
当他们还在使用一代核聚变发电站的时候,华夏早就已经启动了第二代核聚变发电站的建设项目。
一套建设方案陈辉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已经整理完毕,当然陈辉也只是出一个大体的方案,具体的细节还得由实施的工程师们去确定。
其中还是有不少挑战的,比如需要开发全新的粒子追踪、量能器技术,部分跨海路段可能采用预制沉管隧道技术……
这些问题陈辉并不准备亲自出手,他相信以如今华夏的工程能力完全能够解决。
若真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再出手也不迟。
在行星级粒子对撞机建设的过程中,他也不会闲着,既然已经解决了描述微观粒子的杨-米尔斯和宏观流体的纳维-斯托克斯的方程,并洞悉了数论的基石黎曼猜想,他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统一。
在等待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建造过程中,他准备构建大统一理论,甚至是万有理论。
将广义相对论描述的引力与量子力学描述的其他三种力融合,这是物理学的圣杯。
而黎曼猜想与素数分布相关,有些理论认为素数的分布模式可能与时空的量子结构有深层联系。
陈辉准备从一种全新的数学框架出发,比如重新定义时空几何与信息的关系,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想明白了未来的路后,陈辉露出开心的笑容。
将行星级粒子对撞机的方案发给钱老后,他才起身休息。
拿出手机,发现自己刚刚下载没多久的微博上logo上显示着99+,想必有不少人跟他互动,陈辉点进去准备看看是什么情况。
毕竟这是他为自己准备的一个发声平台,他还是准备花点时间去经营的,以后如果粉丝多了之后,他还可以在上面宣传《华夏数学》,即便不能扩大它在学术圈的影响力,能够扩大它在普通人中的影响力也是好的。
然而,他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在点击微博logo的瞬间,陈辉的手机像是被美杜莎凝视了一般,再也没有半点动静,虽然画面没有半点变化,但陈辉能够感受到它在以极快的速度升温,直到最后都有些烫手。
陈辉下意识的将手机扔出去,他也听说过手机电池爆炸的新闻,可如今手机早已用上固态电池,理论上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才对。
啪的一声,电池终究还是没有爆炸,但已经摔坏。
陈辉也不在意,来到书桌前,打开电脑,登陆微博,他倒要看看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妖魔鬼怪。
进入首页,陈辉一眼就看到了最上方的海报,海报上几个明显经过精心设计的大字“欢迎陈教授入驻微博”,还有陈辉的工作照片。
下方第一条微博也是陈辉自己发表的那条动态,此时在超高热度之下直接被顶上了热门推荐。
陈辉直接从热搜微博点进自己头像,看到粉丝一栏时,感觉自己可能是出现了幻觉,4.6亿!
“这是什么情况?”
他只是个科学家,又不是明星,他也没有发布什么劲爆的动态,只是简单介绍自己而已,几天时间就能有几亿粉丝关注?
应该是微博给了自己不少流量吧。
看着页面上铺天盖地的欢迎入驻,陈辉这样想着。
即便如此,他依旧觉得很是离谱,现在的网友们都这么闲了吗?
陈辉琢磨着,以后自己是不是应该在动态里面放些数学题来回馈一下这些热情的粉丝们,或者设置一下只有解题正确的粉丝能够继续关注自己,或者成为自己铁粉什么的,想必他们一定会很开心吧。
至于消息页面,陈辉点进去之后就没有回复的欲望了,浩如繁星的评论和留言他根本看不过来。
这时,他也看到了宋朝明给他发送的消息。
原本宋朝明都已经写好了招募志愿者的文案,并且在网站上开发出了专门的志愿者申请通道,但这时也知道了陈辉的微博事件,于是询问是否由陈辉自己发布,这样能够让更多人知道,从而招募到更合适的受试者。
于是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布招募通知,而是让刘吉守团队将所有实验数据整理,写成论文后发表在《华夏数学》,今天正好是华夏数学发刊的日子。
前几天陈辉忙着研究病毒,并没有关注宋朝明的消息,现在看到之后,他思考片刻后,双手敲击键盘,将宋朝明发过来的通知模版稍微修改一番后,进入微博,点击发布。
【永生一号表观遗传重置疗法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志愿者招募通知】
永生一号是一项基于前沿表观遗传学理论的探索性研究。其核心目标并非实现永生,而是旨在评估一种新型疗法,在逆转特定局部组织年龄相关功能衰退方面的安全性与初步有效性。本研究希望为治疗目前无法治愈的衰老相关疾病如严重肌肉减少性、特定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开辟全新路径。
我们需要这样的您,携手开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
1.年龄要求:80周岁及以上。
……
在通知后面,陈辉还附上了华夏数学官网的链接,上面是刘吉守他们发布的关于涅槃二号,也就是永生一号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当然毫无疑问的是陈辉。
陈辉现在早已经不在乎这些虚名,但刘吉守他们可不敢乱来。
【啥?这上面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我怎么看不懂陈神在说些什么呢?】
【就是陈神说自己发明了一种永生药剂,欢迎大家前去当小白鼠。】
【我艹,陈神已经不满足当一个科学家,他真的要成神了吗?】
这条动态才刚一发布,就吸引了无数网友围观,陈辉上一条微博动态还在热搜上待着,下一条已然再次冲上热搜。
【祖宗,你的机会来了!】
这条评论直接成为了神评被挂在榜首,这条评论下面是无数网友在艾特自家的高龄家人。
【太奶,你健步如飞的机会来了!】
【我想知道这次志愿者招募多少人?】
【我要为我爷爷报名,他是教授,绝对符合条件。】
【没想到科学真的进步到了这一步!】
【不是科学进步到了这一步,是陈神走到了这一步,陈神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