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理性讨论一下,如果这永生一号真的能够让八十岁老人重返青春,让普通人活到两百岁,那我就想知道,那些退休了的人怎么办?从六十岁领退休金到两百岁?然后年轻人干到一百八十岁退休,疯狂往养老金池子里注水?】
【你那哪是注水,你是在输血啊!】
【要真能活到两百岁,你干到一百八十岁退休都没用,养不起的。把这些重返青春的老人都返聘回去,继续干活吧!】
【你是什么魔鬼啊,一想到我九十岁的太奶还要回去干活,我就地铁老爷爷看手机同款表情】
【忽然发现永生好像也没有那么有吸引力了,一想到自己一百八十岁还在当牛马就忍不住哭出声来】
【你哭什么,你想想我们的下一代和下几代,他们才该哭,大家都活那么久,哪里还有机会留给他们,到时候六十岁还在家待业都有可能。】
【那我就想知道,如果有人不想永生,那他到底什么时候退休呢?】
【楼上问得好,如果这个一开始不想使用永生药剂,六十五岁退休后领了二十年退休金后,又用了永生药剂,那这个退休金要怎么算呢?】
【大家都问得很好,但是大家是不是忘了,陈神已经建成了核聚变发电站,我们的下一步征途是星辰大海,你们竟然还在为了退休金浪费脑细胞,真是可悲】
【没错没错,我要是活到一百五十岁了,我就辞职,然后去太空看看】
【哈哈,我就不一样了,我六十岁就要申请支援火星建设!】
大家在评论区欢快的讨论着,虽然也有忧伤,但若是能够多活几十年,这种感觉还是很美妙的,还有核聚变带来的巨大改变,让他们能够畅想更遥远的未来。
他们根本没有怀疑永生药剂的真实性,陈辉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奇迹,所以这件事虽然给了他们很大的震撼,但若是陈神发布的,他们就不会有丝毫怀疑了。
【不是,哥们,这是真是假都还没个准数呢,你们就开始畅想上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毫无怀疑,毕竟这件事的确有些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件事无论技术含量还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都远超核聚变发电,从情感上也更加无法接受。
【为什么志愿者一定要是八十岁以上?我爸今年才六十三,已经老得像八十岁了,为什么不能报名呢?】
【我感觉有些害怕,陈神这是在拿人当小白鼠吗?未知风险说得轻巧,万一出问题了谁来负责呢?】
【我劝大家先冷静点,就算最后真的成功了,这种药剂的造价是多少?最后必定会成为某些特权阶层的专供,我们普通人能用得上吗?还退休金,真是好笑。】
相比于微博的喧嚣,学术圈的反应更为内敛,但震动却更加深远和剧烈。
刚刚才为涅槃一号发表了重磅评论文章的三大顶刊编辑部再次召开了紧急会议,这不再是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全球顶尖的生物实验室和抗衰老研究中心,负责人正在给项目组施压,“我们需要立刻调整方向!必须跟上表观遗传重置的赛道!”
无数博士后和研究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题,试图与陈辉的研究建立联系。
最为震撼的,其实是那些最接近陈辉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他们比大众更清楚地理解这项公告背后的技术鸿沟有多么巨大,他们的反应不是立刻发声,而是沉默地、疯狂地研读一切已公开的技术路线图,试图理解陈辉究竟是如何解决那些他们认为不可逾越的障碍的。
他们将此誉为自哥白尼或达尔文以来最伟大的生物学革命。
认为这是人类从自然的奴隶转向自我命运主宰的里程碑。
研究经费疯狂涌向衰老研究领域,无数天才试图破解陈辉成功的深层原理,或寻找其他延长寿命的路径。
当然,比起治愈癌症的涅槃一号,永生一号带来了大得多的争议。
传统生物伦理学家和部分保守医学家发出严厉警告,我们正在打开一个没有地图的深渊!
对衰老的干预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新的癌症风险、免疫系统混乱、甚至未知的神经退行性问题,我们是在扮演上帝,而代价可能是整个人类的生物稳定性。
不止是医学界,各行各业都因为永生一号的临床志愿者招募通知产生了大地震。
例如保险,如果人们真的能健康的活到150岁,那么现有的精算模型将彻底崩溃,房地产、消费模式……所有基于现有寿命预期的长期投资和规划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即便他们还并不知道永生一号的临床效果,但他们不得不因为这个可能性做出准备,一时间,不知道多少办公楼的灯光彻夜闪亮。
可以预见,又将有无数研究员为此秃头。
……
蓉城,腊月二十八,
忙碌了几年的陈辉终于再次回到了这里,这期间虽然每次过年他都会回来陪叔叔婶婶几天,但都忧心着研究的事情,担心叔叔的病情突然恶化,总是没待几天就又离开了。
这次回来,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仿佛有一种万事万物都在掌控之中的感觉。
陈辉有些警惕这样的心态,似乎有些飘了,但能够解决叔叔的病情,的确让他很开心。
涅槃一号进入市场也已经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什么可怕的后遗症,已经初步可以认为涅槃一号对癌症有着强大的疗效,可以彻底治愈癌症。
李天华也在几天前接受了涅槃一号的治疗,如今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清蕊和青山两人甚至都不知道李天华曾经生过病。
开车载着叔叔从华西回到清风时代城,打开房门,清蕊和青山正在客厅里写作业。
“哥哥。”
看到陈辉,李清蕊兴奋的蹦蹦跳跳的冲了过来,一如当年从公交车上如同兔子般摇动着双马尾冲过来的小不点。
只是如今李清蕊个头已经冒到陈辉胸口,一直留着的双马尾如今也换成了单马尾,除了活泼依旧,俨然已经是一副大姑娘模样了。
“我现在可抱不动你了。”
陈辉捏了捏李清蕊的瓜子脸,也有些诧异,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带着婴儿肥的小家伙,如今竟然长得瘦瘦高高,完全变了样。
“哥哥。”
青山也放下作业迎了上来,眼中满是开心的神色,但他努力保持着平静的脸色,原本瘦瘦的小家伙如今同样是长得又高又壮,再加上满脸沉稳的表情,给人很是可靠感觉。
陈辉揉了揉青山的脑袋,忽然感觉清风时代城这间套二有些小了,他们也是时候该换房子了。
这一次倒是不用陈辉费尽心思说服叔叔婶婶,他如今早已是全球知名的大科学家,买套房子早已不费吹灰之力,二老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哥哥,我在课本上看到你了!”
“那什么杨米尔斯-陈定理,我根本看不懂,哥,你跟我讲讲,你到底是怎么完成证明的吧!”
李清蕊兴奋的说道,虽然听不懂,但老师介绍这个定理时她当时可高兴坏了,尤其是听到同学们表现出对陈辉的崇拜后,那种满足感,现在想起来都让她兴奋得手舞足蹈。
一旁的李青山却神色古怪的看了李清蕊一眼,“你确定要听哥给你讲课?”
“啊,那个,我突然想起来菜还没炒好,我去帮忙。”
李清蕊一个激灵,顿时如同兔子般弹射起步,冲进了厨房。
陈辉莞尔,两个小家伙现在也已经上初中了,想必老师也只是科普性的介绍,倒不至于真给他们讲这种水平的知识。
“开学我们有个家长会,哥,到时候你去帮我开家长会吧!”
忽然,李清蕊从厨房探出头来,古灵精怪的看向陈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眨巴眨巴的,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你现在可是我们班同学的偶像,你要是去给她开家长会了,以后她在学校还不得尾巴翘起来。”
李青山拆穿了李清蕊的小心思。
李清蕊顿时怒目而视,“李青山,有没有点礼貌,记得在家要称职务,叫姐姐!”
李青山撇撇嘴,自顾自的去阳台上做作业去了。
“好啊。”
出乎预料的,陈辉一口答应了下来。
李清蕊愣了片刻,旋即狂喜之色在眼中晕染开来,“真的吗?”
就连阳台上的李青山都抬头看了过来,有些意外,他意外的不是哥哥竟然同意去给清蕊开家长会,他意外的是,这一次哥哥竟然会在家里待这么长时间。
他们初中开学一般在元宵之后,要去开家长会,自然只能是元宵之后。
以往陈辉大多数时候都是初五初六就走了的。
“当然。”
陈辉给予肯定的回答。
李清蕊心中仿佛升起了一轮太阳,喜不自胜的回到厨房,“妈,我来帮你切菜,我切菜可厉害了……”
“走走走,离我的菜刀远点,你去把菜板洗了……”
厨房里传来李清蕊母女俩打闹的声音,即便在客厅中也能听出两人的喜悦之情。
李天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双眼虽然盯着电视屏幕,脸上却露出了迷之微笑,也不知道看个新闻为什么会笑得这么开心。
“人类文明正式迈入聚变纪元的第四年,月球广寒宫基地与火星赤焰城殖民地在能源自给率上双双突破500%,太阳系开发进程再次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陈辉坐到叔叔李天华身旁,陪他一起看新闻,此时电视屏幕中的镜头正是月球轨道空间站广寒宫的航拍画面,巨型聚变推进器喷射出幽蓝色粒子流。
“第十批氦-3运输舰队正从月球静海基地启航,月球背面新建的玉兔聚变矩阵已实现全天候供能,月壤处理效率提升300%,每年可为地球提供相当于旧时代全球十年消耗量的清洁能源!”
看着电视屏幕上科幻片般的画面,陈辉有些失神,没想到才过去短短四年时间,华夏就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研究癌症这几年,当真有种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的错位感。
但想到华夏这个工业克苏鲁的恐怖,只要关键技术突破,接下来的基建和发展速度,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而在红色星球,一场改写行星命运的工程正在加速!
利用聚变技术熔解极地干冰,火星大气浓度在过去三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须弥山生态穹顶内,首批转基因松树已成功存活,这意味着人类首次在外星球实现了封闭生态循环!”
画面一转,已经来到火星赤道峡谷,数百台核聚动力的地质改造机正在轰隆作业。
陈辉哑然失笑,他还是低估了祖国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如今的核聚变发电装置早已不再是传统的托卡马克,有大型飞船上的大型聚变堆,也有小型飞行器上的小型聚变堆,陈辉甚至看到了在一些工具上集成的微型聚变堆。
他也不知道这聚变反应堆经过了多少代的改进,早已不是当年笨拙的模样,从新闻中披露的数据来看,能量效率也提升了无数倍,如今的华夏,早已不再会为能源担忧。
有了核聚变关键技术突破之后,他们早已深入到星空深处,想到祖国的基建能力,陈辉还真有些期待再过些年,这太阳系会变成什么模样。
怪不得蓝星势力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只不过是因为华夏的目光早已不在蓝星这弹丸之地,而是看向了星辰大海。
“不仅是内太阳系,木卫二的冰下海洋勘探队昨日传回捷报,聚变钻探器已突破20公里冰层,即将释放深海探测机器人,科学家激动地表示,我们距离解答地外生命之谜仅一步之遥!”
主持人面带微笑,背景化为地球与月球同框的经典镜头。
“从点亮一盏灯到点燃一颗星,可控核聚变不仅终结了能源危机,更让人类从地球文明蜕变为星际物种,正如华夏宇航局局长徐勇所言,‘我们不再仰望星空,我们正在成为星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