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狼诀2 > 第一百二十六章南宋使者又惹事(一)

第一百二十六章南宋使者又惹事(一)

    南宋绍兴十七年,暮春。临安城外的钱塘江畔,晨雾还未散尽,一队身着青色驿卒服饰的人马已在渡口等候。为首一人身着绯色朝服,腰系南乾鱼袋,面容清瘦却目光锐利,正是奉命出使盛唐的正使陈小荣。他年方三十有二,出身江南士族,自幼饱读经史,曾三任地方通判,因在处理宋乾边境通商事务中表现出极强的交涉能力,被高宗赵不疑亲自点选为赴唐使者。

    “陈大人,船已备好。” 驿丞躬身禀报,双手递上一份烫南乾文书,“这是枢密院签发的通关文牒,沿途各州府见此牒需提供驿马与粮草。” 陈小荣接过文牒,指尖触到纸张上凸起的朱红大印,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此时的南宋,刚与南乾签订《绍兴和议》不久,割让淮河以北大片土地,每年向南乾缴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国力日渐衰微。而隔江对峙的盛唐,虽自称承袭李唐正统,实则是由安禄山旧部后裔在中原建立的政权,历经三代经营,已控制关中、河南、河北等富庶之地,兵强马壮,隐隐有南下之势。此次出使,名为 “通好”,实则是高宗想探探盛唐的虚实,顺便寻求结盟抗南乾的可能。

    “备些干粮与水,即刻启程。” 陈小荣将文牒收入怀中,转身登上一艘乌篷船。随行的还有副使王敬之、译官李顺,以及二十名护卫,他们都身着便装,只在腰间暗藏短刀,以免引起盛唐方面的警惕。船桨划开江面的薄雾,朝着西北方向驶去。陈小荣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临安城,心中暗忖:此行吉凶难料,盛唐素来轻视南宋,视其为 “偏安小朝廷”,若稍有不慎,不仅使命难成,恐怕还会惹来杀身之祸。

    船队行至江淮交界处,已是三日后。这里是南宋与盛唐的缓冲地带,江面上来往的商船渐少,取而代之的是巡逻的盛唐水师战船。那些战船通体漆成黑色,船帆上绣着南乾色的 “唐” 字,船头架着数十门火炮,气势逼人。陈小荣命人将船停靠在岸边的驿馆,准备按程序向盛唐边防官递交文书。

    驿馆的掌柜是个身材微胖的中年人,见陈小荣一行人衣着考究,便殷勤地迎上来:“客官是从临安来的吧?近来这边境可不太平,盛唐的兵差查得严,你们可得小心些。” 陈小荣不动声色地掏出一锭银子递过去,问道:“掌柜的,可知负责此处通关的是哪位将军?” 掌柜的接过银子,脸上的笑容更浓了:“是盛唐的淮西节度使郭子仪的侄子郭明,此人脾气暴躁,最不喜南宋人,你们递文书时可得多赔些笑脸。”

    次日清晨,陈小荣带着王敬之与李顺来到盛唐的边防大营。营门外,两名身着明光铠的士兵手持长枪,目光警惕地打量着他们。“来者何人?” 一名士兵大喝。李顺上前一步,拱手道:“我们是南宋使者,特来拜见郭将军,递交通关文牒。” 士兵冷哼一声:“等着,我去通报。” 片刻后,一名身着银甲的将领从营中走出,此人面容粗犷,眼神凶狠,正是郭明。

    “南宋使者?” 郭明接过文牒,草草看了一眼,便扔在地上,“你们南宋人倒是会挑时候,如今我盛唐正准备北伐南乾,你们却来凑热闹,莫不是想趁机占我地盘?” 陈小荣弯腰捡起文牒,语气平静地说:“郭将军误会了,我朝此次遣使,是为与贵国商议结盟抗南乾之事,并非有意冒犯。”“结盟?” 郭明冷笑一声,“就凭你们南宋那点兵力,连淮河都守不住,还敢谈结盟?我看你们是想来打探我军虚实吧!”

    王敬之忍不住反驳:“郭将军此言差矣,我朝虽国力不如从前,但仍有数十万大军,若与贵国联手,定能重创南乾。” 郭明闻言大怒,拔出腰间的佩刀,指着王敬之喝道:“你竟敢对我无礼!来人,把这狂妄之徒拖下去打***板!” 陈小荣急忙上前阻拦:“郭将军息怒,副使言辞不当,还望将军海涵。我朝诚意结盟,还请将军莫要意气用事。” 郭明瞪了陈小荣一眼,沉思片刻,道:“罢了,看在你还算识趣的份上,暂且饶了他。但通关之事,需等我上报朝廷后再做定夺,你们先回驿馆等候。”

    接下来的几日,陈小荣等人被困在驿馆中,行动受到严格限制。郭明不仅不提供粮草,还时常派士兵来骚扰,甚至故意在驿馆外操练兵马,鼓声震天,扰得他们夜不能寐。王敬之心中愤懑,对陈小荣说:“大人,这郭明分明是故意刁难,我们不如直接上书盛唐皇帝,告他一状!” 陈小荣摇头道:“不可,我们如今身在盛唐境内,若得罪郭明,恐怕连长安都到不了。眼下只能忍耐,等他上报朝廷的消息。”

    半个月后,郭明终于传来消息,允许陈小荣一行人继续北上,前往盛唐的都城汴梁。不过,郭明并未派人为他们引路,只给了一张简陋的地图,还警告他们不得擅自偏离路线,否则以奸细论处。

    陈小荣等人沿着黄河西岸北上,一路上荒草丛生,到处都是战乱留下的痕迹。曾经繁华的城镇如今变得残破不堪,路边时常能看到饿死的流民尸体,景象惨不忍睹。王敬之看着眼前的景象,感叹道:“想当年,这里可是大宋的腹地,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实在令人痛心。” 陈小荣沉默不语,他知道,若不能与盛唐结盟,南宋迟早也会落得如此下场。

    行至汴梁城外时,已是初夏。汴梁是盛唐的都城,也是昔日北宋的京城,虽历经战火,却依旧气势恢宏。城墙高达三丈,城门上镶嵌着铜钉,城楼上飘扬着南乾色的龙旗,守城的士兵个个盔明甲亮,戒备森严。陈小荣等人刚到城门下,便被士兵拦下,仔细搜查了行李,确认没有携带兵器后,才被允许入城。

    城中的景象与城外截然不同,街道宽敞整洁,商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路边的酒肆、茶馆里,人们高谈阔论,谈论着盛唐的军威和北伐南乾的计划。陈小荣不禁感叹,盛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而南宋却在偏安一隅中逐渐衰落。

    他们被安排住在城中的驿馆里,等待盛唐皇帝的召见。驿馆的官员告诉他们,盛唐皇帝李新宇年轻有为,雄心勃勃,一心想恢复李唐的疆域,对南宋的态度颇为复杂,既想利用南宋牵制南乾,又轻视南宋的实力。陈小荣心中明白,此次面见李新宇,是整个出使任务的关键,必须谨慎应对。

    然而,就在他们等待召见的第三天,意外发生了。当晚,陈小荣正在房间中整理文书,突然听到驿馆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他起身走到窗边,只见数十名身着黑衣的男子手持刀剑,正与驿馆的护卫厮杀。“不好,有刺客!” 陈小荣心中一惊,急忙拔出腰间的短刀,守在门口。

    王敬之和李顺也闻声赶来,三人背靠背站在一起,警惕地盯着门口。片刻后,房门被一脚踹开,几名黑衣刺客冲了进来。陈小荣挥刀迎战,与刺客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他虽自幼习武,但毕竟是文官,身手远不如刺客矫健,几个回合下来,便已气喘吁吁,手臂也被划伤了一道口子。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队盛唐的禁军赶到,将刺客团团围住。为首的将领高声喝道:“大胆刺客,竟敢在京城刺杀南宋使者,还不束手就擒!” 刺客见势不妙,想要突围,却被禁军一一制服。

    事后,盛唐的官员前来调查,告诉陈小荣,这些刺客是南乾派来的奸细,目的是破坏宋唐结盟。陈小荣心中却存有疑虑,他觉得这些刺客的身手和行事风格,更像是盛唐内部的人。但他没有表露出来,只是感谢盛唐方面的保护,并请求尽快面见李新宇,商议结盟之事。

    又过了数日,盛唐皇帝李新宇终于召见陈小荣。南乾銮殿上,李新宇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注视着下方。殿两侧站立着数十名文武大臣,个个神情肃穆。

    陈小荣手持朝笏,恭敬地行跪拜之礼:“南宋使者陈小荣,叩见大唐皇帝陛下,愿陛下圣体安康,国运昌盛。” 李新宇微微点头,道:“平身吧。听闻你此次前来,是为商议宋唐结盟抗南乾之事?” 陈小荣起身,拱手道:“陛下英明。如今南乾势大,威胁着宋唐两国的安全,若两国能联手,定能击败南乾,恢复中原故土。”

    李新宇闻言,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陈小荣,你倒是会说漂亮话。可你们南宋有什么实力与我盛唐结盟?当年靖康之变,你们北宋数十万大军不堪一击,如今南宋偏安江南,更是国力衰退,若不是我盛唐在北方牵制南乾,你们恐怕早就被南乾灭亡了。”

    陈小荣从容应对:“陛下所言甚是,我朝确实曾经历劫难,但如今已逐渐恢复元气。我朝拥有江南的富庶之地,粮草充足,水师实力更是天下无双。若与贵国结盟,我朝可从江淮出兵,牵制南乾的南线兵力,贵国则可从关中、河南出兵,北伐南乾,如此南北夹击,南乾必败无疑。”

    殿中一名大臣站出来,反驳道:“陈小荣,你这是在白日做梦!江南虽富庶,但地势低洼,易攻难守,若南乾派大军南下,你们南宋能否守住江南还是个问题,更别说出兵牵制南乾了。我看你们是想借助我盛唐的力量,保住自己的偏安之地吧!”

    陈小荣毫不示弱:“这位大人此言差矣。我朝并非只想偏安,而是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北伐的时机。此次结盟,对宋唐两国都有好处,并非只是我朝受益。若贵国不愿结盟,一旦南乾消灭了我朝,下一步便会集中兵力攻打贵国,到那时,贵国将独自面对南乾的大军,后果不堪设想。”

    李新宇沉默片刻,道:“陈小荣,你说得有几分道理。但结盟之事事关重大,朕需要与大臣们商议后再做决定。你先回驿馆等候,朕会尽快给你答复。” 陈小荣拱手道:“谢陛下。臣静候陛下的佳音。”

    回到驿馆后,陈小荣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盛唐的大臣们大多轻视南宋,反对结盟的声音一定很大。若不能说服李新宇,此次出使便会无功而返,南宋的处境也将更加艰难。

    接下来的几日,陈小荣多次拜访盛唐的宰相张镐,向他阐述结盟的好处,并送上了南宋的珍贵礼物。张镐是盛唐的老臣,为人正直,深知南乾的威胁,对结盟之事持中立态度。他告诉陈小荣,李新宇虽有北伐之志,但对南宋的实力仍有疑虑,若能让南宋拿出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和实力,结盟之事或许还有希望。

    陈小荣听从张镐的建议,上书李新宇,提出南宋愿意出兵十万,与盛唐联手攻打南乾的南京(今开封),并愿意提供一百万石粮草支援盛唐军队。李新宇收到上书后,召集大臣们再次商议,争论依旧激烈。反对结盟的大臣认为,南宋的兵力和粮草不足以信任,若与南宋结盟,只会拖累盛唐的北伐计划;而支持结盟的大臣则认为,南宋的支援虽有限,但能牵制南乾的兵力,为盛唐北伐创造有利条件。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边境传来消息,南乾派大军攻打盛唐的太原城,太原守军节节败退,请求朝廷支援。李新宇见状,深知形势危急,若不尽快出兵支援,太原一旦失守,南乾便会乘胜南下,威胁汴梁的安全。他不再犹豫,当即决定与南宋结盟,并召见陈小荣,宣布结盟的决定。

    南乾銮殿上,李新宇对陈小荣说:“陈小荣,朕已决定与南宋结盟。朕命你即刻返回临安,转告你家皇帝,让他尽快派大军北上,与我盛唐军队会师太原,共同抗击南乾。” 陈小荣心中大喜,跪拜道:“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尽快促成两国大军会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