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临安。他不敢耽搁,立刻前往兵部侍郎张浚的府邸。张浚听闻刘七是陈小荣派来的,且有重要消息禀报,便立刻接见了他。当刘七将羊皮纸和书信交给张浚后,张浚看完,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乾凉结盟,夹击南宋,此事非同小可!” 张浚急忙进宫,将消息禀报给高宗赵不疑。
赵不疑看完羊皮纸,吓得浑身发抖,他没想到南乾竟会与西凉结盟,更没想到南宋已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张爱卿,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赵不疑慌乱地问道。张浚躬身道:“陛下,如今唯有立刻释放陈小荣,让他回到越州主持防务,并派大军增援越州,同时与盛唐重新结盟,共同抗击乾凉联军。若再迟疑,后果不堪设想!”
可就在此时,秦桧却站出来反对:“陛下,陈小荣通敌之事尚未查明,若贸然释放他,恐会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而且,盛唐与我朝已有嫌隙,如今再想结盟,恐怕难如登天。依臣之见,不如派使者前往南乾议和,答应南乾的条件,以换取和平。”
“秦桧!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张浚怒不可遏,“南乾向来言而无信,此次若再议和,只会让南乾得寸进尺,最终亡国!” 两人在朝堂上争执不休,赵不疑犹豫不决,一时间难以做出决定。
与此同时,越州的局势已愈发危急。周显因未能抓住刘七,迁怒于陈小荣,下令将他从大牢中提出,准备押往刑场处决,以 “通敌” 的罪名斩立决。刑场上,陈小荣被绑在柱子上,周围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周显站在高台上,大声宣布:“陈小荣勾结盛唐,私吞军粮,今日我奉旨将其处决,以儆效尤!”
就在刽子手举起屠刀的瞬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驿卒骑马飞奔而来,手持高宗的圣旨,高声喊道:“陛下有旨!即刻释放陈小荣,恢复其越州知州之职,主持越州防务!不得有误!” 周显脸色煞白,他没想到高宗竟会突然改变主意,释放陈小荣。但圣旨在前,他不敢违抗,只能下令将陈小荣松绑。
陈小荣接过圣旨,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是张浚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结果,也是南宋最后的希望。他立刻赶回州衙,召集越州的官员和将领,商议防务之事。“如今乾凉联军即将南下,越州兵力空虚,我们必须尽快加固城防,召集流民中的青壮参军,同时派人前往盛唐,请求他们出兵支援。” 陈小荣对众人说道。
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开始各司其职,加固城防的加固城防,招募士兵的招募士兵。陈小荣则亲自写信给盛唐皇帝李新宇,请求盛唐出兵支援,并承诺若此次能击退乾凉联军,南宋愿意重新与盛唐结盟,共同抗击南乾。
半个月后,盛唐的援军终于抵达越州。率领援军的是盛唐的大将军李光弼,他曾在太原之战中大败南乾军,是盛唐著名的抗南乾将领。李光弼见到陈小荣后,开门见山地说:“陈大人,我朝皇帝已答应出兵支援,但也有一个条件 —— 此次抗击乾凉联军,由我朝军队主导,南宋军队需听从我朝的指挥。”
陈小荣毫不犹豫地答应:“只要能击退乾凉联军,保卫越州百姓,我朝军队愿意听从李将军的指挥。” 李光弼满意地点点头,开始部署防务。他将盛唐军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驻守越州城外的制高点,一部分在鉴湖沿岸布防,还有一部分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处。南宋军队则负责加固城防,运送粮草,协助盛唐军队防守。
几日后,乾凉联军果然抵达越州城下。南乾军将领耶律不歌骑着马,站在阵前,高声喊道:“陈小荣,速速打开城门投降,否则我攻破城池后,定将你等斩尽杀绝!” 陈小荣站在城楼上,冷笑道:“耶律不歌,你勾结西凉,侵犯我大宋领土,今日我定要让你尝尝我宋唐联军的厉害!”
耶律不歌大怒,下令攻城。南乾军士兵推着云梯,朝着城墙冲来,西凉军队则在一旁射箭掩护。城楼上的宋唐联军奋勇抵抗,弓箭、滚石、热油纷纷朝着南乾军士兵砸去,城下瞬间堆满了尸体。李光弼亲自指挥盛唐军队,利用火炮轰击南乾军的阵地,南乾军士兵死伤惨重,不得不暂时撤退。
接下来的几日,乾凉联军多次攻城,但都被宋唐联军击退。耶律不歌见越州久攻不下,心中焦急,决定改变战术,派一部分军队绕过越州,进攻临安,逼迫宋唐联军回援。李光弼识破了耶律不歌的计谋,派陈小荣率领南宋军队驻守越州,自己则率领盛唐的机动部队,追击南乾军的迂回部队。
陈小荣深知责任重大,他亲自登上城墙,指挥南宋军队防守。南乾军趁机再次攻城,攻势比以往更加猛烈。城墙上的南宋士兵伤亡惨重,城墙也被南乾军的火炮轰出了几个缺口。就在这危急关头,刘七率领流民组成的义军赶来支援,他们手持简陋的武器,冲向南乾军士兵,与南乾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流民义军的加入,给南宋军队注入了新的力量。陈小荣见状,亲自率领一队士兵,从城门杀出,与南乾军展开巷战。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流成河。陈小荣手持长枪,奋勇杀敌,身上多处受伤,但他依旧坚持战斗,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与此同时,李光弼率领的盛唐机动部队在临安城外与南乾军的迂回部队相遇。李光弼利用地形优势,将南乾军引入一处山谷,然后下令封锁山谷两端,用火炮和弓箭轰击南乾军。南乾军士兵被困在山谷中,进退两难,死伤无数。耶律不歌得知迂回部队被围,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撤军,回援迂回部队。
陈小荣见南乾军撤退,立刻率领宋唐联军追击。南乾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溃逃。宋唐联军乘胜追击,斩杀南乾军士兵数万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粮草。耶律不歌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南乾,西凉军队也随之撤退。
越州保卫战取得了胜利,越州百姓欢呼雀跃,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陈小荣和李光弼站在城楼上,看着欢庆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这场胜利,不仅保卫了越州,也为南宋争取了喘息的机会。
战后,陈小荣派人将胜利的消息禀报给高宗赵不疑,并再次请求与盛唐重新结盟。赵不疑收到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刻派使者前往盛唐,与李新宇商议结盟之事。李新宇见南宋有抗南乾的决心,且宋唐联军在越州保卫战中配合默契,便答应了重新结盟的请求。两国签订盟约,约定共同抗击乾凉联军,平分南乾的领土。
陈小荣因在越州保卫战中立下大功,被高宗召回临安,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全国的军事防务。他回到临安后,积极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他还与盛唐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两国的军事行动,为抗击乾凉联军做准备。
然而,南乾和西凉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在越州保卫战中遭受重创,但仍有很强的实力。耶律不歌回到南乾后,积极整顿军队,准备再次南下。西凉也在暗中扩充兵力,等待时机。南宋和盛唐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爆发。
陈小荣站在临安的城楼上,望着北方,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绝不会退缩。他将带领南宋军队,与盛唐联手,共同抗击乾凉联军,保卫中原的故土,恢复大宋的河山。
越州保卫战结束后三月,陈小荣奉高宗之命,再次出使盛唐都城汴梁。此次出行,他不仅要敲定宋唐联军南征的具体部署,更要解决两军粮草调配的争议 —— 自盟约重启,盛唐始终以 “南宋战力较弱” 为由,要求南宋承担七成粮草供应,这对刚经历战乱的南宋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
汴梁城的秋意比江南更浓,朱雀大街两侧的梧桐叶已染成金黄,却挡不住街头士兵们急促的步伐。盛唐将全国精锐集结于汴梁周边,城墙上新增的火炮阵列泛着冷光,处处透着备战的紧张。陈小荣一行刚到驿馆,便被盛唐枢密使郭子仪请往枢密院,不同于上次的轻视,此次郭子仪竟亲自在府门外等候,只是眉宇间的凝重难掩。
“陈大人,越州一战,你以流民义军破南乾军队,这份胆识,郭某佩服。” 郭子仪引着陈小荣步入议事厅,厅内已坐满盛唐将领,目光齐刷刷落在陈小荣身上,有赞许,更多的却是审视。主位上,盛唐皇帝李新宇身着戎装,比去年相见时多了几分锐气,他开门见山:“今日请陈大人前来,是要定南征之策。我朝计划下月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光弼将军率领,从太原攻南乾西京大同;另一路由我亲自领兵,直取南乾南京开封。宋廷需派五万兵马,从江淮北上,牵制南乾东路军,同时将粮草准时运至汴梁粮仓,此事能否办到?”
陈小荣心中一紧,五万兵马已是南宋可调动兵力的三成,而粮草供应更是难题 —— 越州战后,江南粮库空虚,若强行征集,恐引发民变。他定了定神,拱手道:“陛下,五万兵马我朝可凑齐,但粮草供应需容我辩解。江南近年遭水灾、战乱,百姓已无余粮,若承担七成粮草,恐难按时交付。依臣之见,可按两军兵力比例分摊,宋唐各担五成,同时开放两国边境互市,南宋以丝绸、茶叶换取盛唐粮食,既解燃眉之急,也能长久保障军需。”
话音刚落,厅内便响起议论声。盛唐将领秦昊猛地拍案:“陈小荣,你这是故意推诿!越州一战若不是我朝援军,南宋早已丢了半壁江山,如今让你们多担些粮草,竟还讨价还价!” 秦昊是盛唐主战派核心,素来轻视南宋,此番话瞬间点燃火药桶,几名将领纷纷附和,指责南宋 “忘恩负义”。
陈小荣毫不退让,直视秦昊道:“秦将军此言差矣。宋唐结盟,本是平等合作,而非一方依附另一方。越州之战,我朝流民义军伤亡逾万,江南百姓捐粮捐钱,亦付出巨大代价。若只谈盛唐之功,不提南宋牺牲,何来‘盟约’可言?” 他从怀中取出江南粮价清单与流民安置册,递至李新宇面前:“陛下可看,江南粮价已涨至战前三倍,多地出现人吃人的惨状。若强行征粮,恐激起民变,届时不仅粮草难供,南宋内部动荡,反而会拖累南征大计。”
李新宇翻看清单,眉头越皱越紧。郭子仪见状,适时开口:“陛下,陈大人所言有理。粮草之事若处理不当,确实会动摇根基。臣以为,可先按五成比例分摊,同时派官员前往江南,协助南宋疏通粮道,开放互市之事也可试行。” 李新宇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就依郭枢密使所言。陈大人,五万兵马与粮草需在下月十五日前抵达汴梁,切勿延误。” 陈小荣松了口气,躬身应下,却未察觉秦昊眼中闪过的冷光。
离开枢密院,陈小荣即刻派人回南宋传信,催促兵马与粮草筹备,自己则留在汴梁,协调粮草运输路线。按照约定,南宋粮草将从江淮经黄河水运至汴梁,盛唐需派船队护送。可三日后,负责护送的盛唐将领却突然换成了秦昊的部将吴谦 —— 此人素来蛮横,与秦昊一样敌视南宋,陈小荣心中隐隐不安,却也只能叮嘱随行的南宋粮官小心应对。
半月后,陈小荣接到急报:粮船行至黄河中段时,遭 “水匪” 袭击,三船粮草被劫,两名南宋粮官遇害。他急忙赶往汴梁码头,只见归来的粮船伤痕累累,船夫们惊魂未定,南宋粮官李福浑身是血,跪在地上哭诉:“陈大人,那些根本不是水匪!他们身着盛唐军服,行动有序,分明是故意劫粮!吴谦将军不仅不阻拦,反而率军退至下游,眼睁睁看着粮船被劫!”
陈小荣心头一震,立刻前往枢密院找郭子仪。刚到府门外,便见秦昊与吴谦并肩走出,秦昊冷笑:“陈大人这是来告状的?不过是些水匪劫粮,竟要惊动枢密院,南宋怎如此不堪?” 陈小荣强压怒火:“秦将军,粮船遇袭时,吴谦将军的船队就在附近,为何不救援?况且‘水匪’身着盛唐军服,此事定有蹊跷,还请郭枢密使彻查!”
郭子仪将陈小荣请入府中,叹道:“陈大人,实不相瞒,秦将军已向陛下进言,称是南宋粮官私通水匪,监守自盗。陛下虽未轻信,但朝中非议颇多,若无证据,恐难彻查。” 陈小荣深知秦昊是要借此破坏盟约,若不能自证清白,不仅粮草之事会被刁难,南征大计也可能泡汤。他沉思片刻,道:“郭枢密使,能否借我一队人马?我亲自前往事发地,定能找到证据。”
次日,陈小荣带着二十名亲信,沿黄河逆流而上。行至事发水域,岸边芦苇丛中仍留有打斗痕迹,他命人仔细搜寻,终于在一处浅滩发现几具 “水匪” 尸体 —— 他们的军服虽被涂改,但领口处仍绣着盛唐禁军的徽记,腰间还挂着秦昊部将的令牌。陈小荣心中一喜,正欲带人将尸体带回汴梁,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吴谦率领数百骑兵疾驰而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
“陈小荣,竟敢私闯禁地,还想伪造证据污蔑我朝将领,今日定要将你拿下!” 吴谦手持长枪,下令进攻。陈小荣等人虽奋勇抵抗,但兵力悬殊,很快便被逼至黄河边。危急时刻,远处传来一阵号角声,郭子仪率领禁军及时赶到,喝止了吴谦:“吴将军,陛下有旨,命你即刻回营待查,不得阻拦陈大人!” 吴谦脸色煞白,只得悻悻撤军。
回到汴梁,陈小荣将 “水匪” 尸体与令牌呈给李新宇,真相大白。李新宇震怒,下令将吴谦革职查办,秦昊也因 “治军不严” 被训斥。经此一事,李新宇对陈小荣多了几分信任,南征部署得以继续推进。可陈小荣深知,秦昊等主战派并未善罢甘休,未来的阻碍恐怕只会更多。
距离南征仅剩十日,汴梁城外的联军大营已集结二十万兵马。宋唐将领每日召开军事会议,敲定战术细节,可分歧却在此时凸显 —— 盛唐计划集中兵力直取开封,一举摧毁南乾在中原的统治中心;而陈小荣则认为,南乾东路军仍驻守山东,若贸然进攻开封,恐遭东路军偷袭,建议先派部分兵力牵制山东南乾军队,再全力攻打开封。
“陈小荣,你这是畏敌怯战!” 军事会议上,秦昊再次发难,“我朝大军已备好,只需一举拿下开封,南乾必乱,山东南乾军队不足为惧!你南宋军队本就战力薄弱,若分兵牵制,只会分散兵力!” 南宋将领张宪立刻反驳:“秦将军此言太过自负!山东南乾军队有五万之众,若不牵制,待我军攻打开封时,他们从背后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双方争执不下,李新宇看向郭子仪与陈小荣,等待两人表态。郭子仪沉吟道:“陛下,陈大人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山东南乾军队虽不如我朝精锐,但突袭之患不可不防。依臣之见,可派两万骑兵,由秦将军率领,前往山东牵制南乾军队,主力部队仍按原计划攻打开封。” 秦昊闻言,脸色铁青 —— 他本想率军参与主攻,立下定国之功,如今却要被派去牵制偏师。
陈小荣看出秦昊的不满,补充道:“秦将军若能牵制住山东南乾军队,便是大功一件。待攻克开封后,我朝愿将缴获的南乾珍宝,分三成给秦将军的部队。” 秦昊眼中闪过一丝动摇,却仍不甘:“若我去了山东,开封之战的功劳岂不全归他人?” 李新宇见状,沉声道:“秦将军,南征是为恢复中原,而非争功夺利。若你不愿前往,朕便另派他人。” 秦昊不敢违逆,只得悻悻领命。
可谁也没想到,秦昊虽领命,却暗中做了手脚。他率两万骑兵离开汴梁后,并未前往山东,而是故意放慢行军速度,还派人向山东南乾军队透露联军动向。陈小荣得知后,心急如焚 —— 若南乾军队提前知晓计划,不仅牵制任务失败,攻打开封的主力部队也会陷入险境。他立刻向李新宇请命,亲自前往山东,督促秦昊出兵。
李新宇犹豫再三,最终同意:“陈大人,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让秦昊按计划牵制南乾军队,切勿延误南征大计。” 陈小荣领命,即刻率轻骑追赶秦昊。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一去,不仅要面对秦昊的刁难,还要遭遇南乾的伏兵,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第十六章 绝地反击
陈小荣率轻骑追了三日,终于在山东境内追上秦昊的部队。此时秦昊正驻军于一座小镇,每日饮酒作乐,丝毫没有进军的打算。陈小荣闯入营帐,见秦昊正与部将猜拳,怒声道:“秦将军,陛下命你牵制山东南乾军队,你却在此饮酒作乐,若误了南征大计,你担待得起吗?”
秦昊斜睨着他,不屑道:“陈小荣,这里是我军营地,轮不到你一个南宋使者指手画脚。山东南乾军队早已察觉我军动向,如今固守城池,我若贸然进攻,只会损兵折将,不如在此休整,等待时机。” 陈小荣知道他是故意拖延,拿出李新宇的手谕:“陛下有旨,若你拒不进兵,便革去你的兵权,由我暂代指挥。你若再拖延,休怪我不客气!”
秦昊见手谕,脸色骤变,却仍不甘示弱:“你不过是个南宋使者,怎敢指挥我朝军队?若你能打赢南乾军队,我便听你的!” 陈小荣毫不退让:“好!明日我便率军攻打南乾军队驻守的济州城,若我能破城,你需按计划牵制南乾军队;若我不能,任凭你处置!”
次日清晨,陈小荣挑选五千精锐,直奔济州城。济州城南乾军队守将耶律亮早已接到秦昊密报,设下伏兵,待陈小荣部队入城后,立刻关闭城门,四面围攻。宋军陷入重围,伤亡惨重,张宪也身负重伤。陈小荣沉着指挥,命士兵依托街巷抵抗,同时派人突围,向秦昊求援。
可秦昊却在营中坐视不理,部将劝他出兵,他却冷笑道:“让他吃些苦头也好,免得以为我朝军队好指挥。” 直到日落时分,济州城内的宋军已不足两千,陈小荣也多处受伤,仍坚持战斗。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 郭子仪竟亲自率军赶来,他得知秦昊拖延军情,担心陈小荣出事,便星夜驰援。
郭子仪的援军一到,战局立刻逆转。南乾军队腹背受敌,耶律亮只得率军突围,济州城被攻克。秦昊见郭子仪到来,再也不敢嚣张,只得低头认错。郭子仪怒斥秦昊:“若不是陈大人拼死抵抗,若不是我及时赶到,济州之战早已惨败,南征大计也会毁于你手!陛下若知晓,定斩不饶!”
经此一事,秦昊虽未被革职,却也收敛了许多,乖乖按计划牵制山东南乾军队。陈小荣虽受伤,却也用行动赢得了盛唐将士的尊重。回到汴梁后,李新宇亲自探望陈小荣,感慨道:“陈大人,此次若不是你,南征恐难成行。宋唐结盟,有你这样的使者,是两国之幸。”
陈小荣躬身道:“陛下过奖。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南征成功,还需两国将士同心协力。” 此时的他,心中虽仍有担忧,却也多了几分信心 —— 只要宋唐能摒弃分歧,携手抗金,恢复中原故土,或许并非遥不可及。而一场决定四国命运的南征之战,也即将在开封城外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