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局帮殿下做好了。
北上草原的事情,现在也要开始。
李景隆心里大稳,这两件重要的大事,现在全部落实到位,特别是关于邮局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商队需要低调,不能抢了风头。
“殿下安排的商队才是主要的,我们尽量地低调。”
李景隆继续叮嘱说道:“不过,应该缴纳的税,一定要尽数缴纳,不能漏了一文钱。”
他当然知道,放开贸易,为的是收税。
其实还有一个,拉动经济的原因。
但是这些李景隆不懂,眼里看到的只有税。
税务改革,改了那么长时间,现在谁不知道,殿下抓税,抓得特别严格呢?
“你也别耍小聪明,一切按照规矩办事。”
李景隆语气凝重道:“正常应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别让外面的人,抓住我们李家的把柄,否则一切努力,将要全部白费。”
李增枝郑重点头道:“大哥放心,应该懂的,我都懂,你等我好消息。”
李景隆说道:“去吧,注意那些江南商人的动向。”
李增枝道:“好!”
再然后,他先回去了。
李景隆再看眼前的邮局,兴奋地搓了搓手。
大功告成了。
尽管来寄信的人,还不算很多,但驿站改变,算是成功了。
李景隆想着,道:“来人,出去走走。”
他有些意气风发,带着十多个随从,策马出城。
当然是去巡视,其他地方的驿站,看具体怎么样了,发现有一些,在应天府其他县的驿站,已经有人开始尝试入住。
在空闲的时候,有路过的旅客,在驿站给点不是很多的钱,就能住进去。
按照朱允熥的规划,以及李景隆的执行。
在城内,负责写信、派送信件的地方,才叫做邮局,但在城外,那些原本的驿站,还是叫做驿站。
朱允熥虽说把驿站统一改成大明邮局,实际上是把这两个,融合在一起来用的。
目前效果,特别显著。
看到还有人尝试,在驿站里住宿。
李景隆觉得,这是很好的结果。
他快速策马,大概巡视了一遍周边,确保完全没有问题,这才回去。
至于更远的地方,暂时没办法确定如何,但他会安排人前去,一个接着一个地改。
朝廷的公文,也会发下去的。
各地的县令,会配合公文行动。
李景隆倒也不担心,会有太严重的问题。
回了城内,已经是下午,将近傍晚,来到洪武门前,李景隆把马交给下面的人,赶紧进宫要去见朱允熥。
一直来到,文华阁前面。
得到了通传,他才能进去。
“殿下,这么晚了,您还在处理政务。”
李景隆行礼完毕,一个很心疼的样子,道:“辛苦你了。”
朱允熥说道:“这些事情,能有多辛苦?还是辛苦你曹国公,盯着海外贸易的同时,马上又能安排商队北上,和草原人做生意。”
这点事情,根本瞒不过朱允熥。
锦衣卫发现了相关的情况,那是第一时间上报,不仅朱允熥会知道,朱元璋肯定也知道了。
朱元璋对这件事,没有说什么,说明还是默许。
朱允熥也就不管了,李景隆要折腾,随便折腾吧!
只要合法合规,懂规矩即可。
朱元璋心里,对李景隆还是特别好的,毕竟是一家人,李景隆的身上,还流着朱元璋姐姐的血。
“啊?”
李景隆听着朱允熥这样说,赶紧跪下来磕头道:“臣该死,这是臣的不对,请殿下原谅。”
朱允熥无奈道:“行了,起来吧!又不是要责罚你,做了就做了。”
“多谢殿下!”
李景隆感激地磕头,再起来。
通过这件事,他认为可以摸清楚,朱允熥对自己还是很好的。
毕竟他们是一家人,当然要自家人帮自家人了。
朱允熥说道:“邮局的事情,你做得挺好的。”
李景隆笑道:“只要是殿下的事情,臣都会全心全力去做,无论如何都要做到最好。”
他赶紧的,表明自己的忠心。
无论如何,不管发生了什么。
忠心永远是最重要的。
朱允熥说道:“你这是进来汇报,做得怎么样了?”
李景隆点头道:“是啊!臣正想给殿下,汇报外面邮局的情况。”
他再赶紧说了说,邮寄书信的事情,以及刚才出去巡视,下面其他地区的驿站,已经有人住宿的情况等。
李景隆补充道:“目前臣看到的,只是应天附近,其他更远的地方,暂时没办法第一时间查清楚。”
朱允熥微微点头道:“已经不错了,今天的宣传,很到位了。”
李景隆笑道:“在明天,臣还有宣传。”
他把刚才第一个,邮寄书信的人,明天的宣传计划,大概说了说。
朱允熥发现李景隆在这些方面,想法还是很活跃的。
能想到的事情,也很多。
“那就按照你说的进行。”
朱允熥同意道:“有问题了,或者有人阻拦了,你再来找我。”
李景隆躬身道:“殿下的事情,谁敢阻拦呢?”
除非是哪个大聪明,活腻了。
朱允熥轻轻挥手道:“好了,你下去吧。”
等到李景隆退下,朱允熥把最后一份奏章处理完了。
再让人把关于邮局的奏章,先送进来。
今天的邮局大肆地宣传推广,肯定会引起不少人关注,也肯定有人上奏,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
不过在所有上奏的奏章当中,朱允熥没有看到,反对的奏章。
也就是说,都是赞同的。
这个结果,对朱允熥而言,是最好的。
也很少见的,他们那么赞同一件事。
看完了后,朱允熥随意把这些奏章,放到一边去,他也该下班了。
邮局算是,彻底定下来。
——
第二天早上。
大明日报,继续刊登。
不过又有新的消息,出现在报纸的头条版面,全部是邮局相关的。
“第一个邮寄的人,已经出现了。”
“顺利地把书信,寄送出去,只需要二十文钱,就能跨府邮寄书信。”
“这也太便宜了吧?”
看到报纸的人,惊呼地说道。
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昨天,第一个邮寄的人,所以看到报纸才会如此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