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历2103年,春节,现汉的各地响起了年节的烟花。而在欧陆,“诸旗联盟”也敲响了钟声。
这一天,宣冲正在听夫子阐述当今寰宇格局。
热气滚滚的暖气房中,门口衣架上挂着大衣。
而在课堂上,这位头戴着方巾的儒生,鼻梁上架着眼镜片。这位老夫子,在非常精美的大地图前面,对宣冲和其他伴读们讲述。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正统的现汉之外,还有其他四大集团。
殴陆集团,大食集团,大洋集团,以及殷陆集团。
按照当代儒家的说法:这样的天下格局,都是“贞汉”崩塌后留给后人的烂摊子。
当年“贞汉”铁蹄踏遍整个陆块后,采用的是分封制,于是乎就在大食和殴陆留了总督。
“贞汉”灭亡的时候,虽然天文学上已经发现日心说,并且计算中确定了地球是圆的。
但是工业革命还没有爆发,跨越整个大陆的铁路,以及电报都没有出现。所以那时的帝国,仅仅是完成了王道传播,并没有实控。总督这个“流官”,并不能填补当地封建体系集团缺失留下的空白。
“贞汉”崩塌后。原本臣服的旧大陆纷纷自立,重新称王。
当现汉重拾起天子威仪,并没有获得欧罗巴诸旗们的朝贡。
即使现汉在宗教体系上对泰西势力做出妥协,泰西诸国也并不愿意称臣。
人间事影响了天象,当欧罗巴诸旗畏威不怀德,耶十大帝的尊号也被彻底降级,从原本的分庭建礼,变成了现在仅仅是看北天门的大爷。
说到这,大儒对“蛮夷们不归服”心有不甘。
宣冲心里面默念道:“哦,这是给我烙思想钢印呢。对现有的藩王体系子嗣教育,强化天下一体概念,防止叛出。”
毕竟现在电报信息量,比不上后世互联网,铁路运输成本也无法穿透所有土地。只有把上层思想捻成一络才,能保障不分裂,即意识形态上完成统一。
在老夫子叽里呱啦的讲述中,宣冲貌似认真,实则我行我素地思考着现汉现在的统治逻辑。
宣冲回顾前世的情况:话说现汉这一套好像还真的没错,前世那些超级强国们,例如白头鹰,北极熊也都是靠着强化自己某种“思维共识”,来维持住疆域控制的。这就是鹰熊殴等传统强国,“学文的律师等精英占据主导位”的关键。
反观自己这边“文系“,无用、无能,甚至是个反贼。
以至于理工系的治国者们,开始物理强化,将工业进行到极点,用电网公路把边疆各处国土物理的串联起来。
那种情况,自己习以为常,但是放在当时世界上,反倒是异类了!
明明有着让世界范围内所有各方羡慕的“旧帝国的文化遗产“,却偏偏要“平等尊重”,放弃了对外的文化进攻利剑。选择用高成本的强悍军事势力来捍卫疆土。
宣冲前世的国,始终保持一支这样的力量:即二十四小时内,能在陆地边界任何一处集结投送两万兵团;能在海洋疆域,摆上一支能摧毁强敌舰队的火力。
按照眼下这个时空,现汉却不是在边境上维持这样的“高密度国防”。大帝国的军事主要任务是对外投射。
现汉边疆如果出现问题咋办?是得靠着藩属国撑住,把“一小时22分”拖个三年,让现汉有足够时间完成军事准备。
宣冲重点关注一下地图,仔细查找周边有没有“速通”东图的超级势力。
宣冲扫了一眼:哦,没有。
没有女真作乱,也没有藏着十三副铠甲的闹事的刁民。那玩意现在在原始丛林中当护林员,宣冲:就意味着,自己老家没有被团结的价值。
宣冲看着自家楼下的端着水连珠的站岗的卫兵。
…拔剑四顾心茫然…
在确定东图的战略位置非常安全后,宣冲:他喵的难怪自己(前身)能被霸凌。
夫子打开时局图讲解中。现在的“天下”也就是地球,殴陆方面的“诸旗联盟”是目前除了现汉之外的第一势力。
在四百年前,现汉刚刚建立,当时的太祖登基为“天子”时,对殴陆的“诸旗”要求是不允许以天子为号,谁敢以“天子”自居就制裁谁。通过打一派,拉一派,完成了当时殴陆地区对现汉合法性的认可。实际上也是默认了这些诸国们自立为王的事实。
当时现汉对殴陆是王道,但是到了一百年前,当时现汉的天子过于侧重于“霸道”。
在殴陆采用远交近攻连横之策,结果被殴陆诸王看清了用心,开始联合反制当时与现汉联盟的“悦王”(大约是法兰西地区),最终殴陆联军击败了老悦王。
新悦王登基后,殴陆地区开始组成联盟,彻底与现汉决裂。
当然,随着欧陆“诸旗联盟”要和现汉扳手腕,试图殖民扩张时,与地中海地区的大食势力发生了冲突。
大食地区的政治格局,同样是被“贞汉”留下总督所产生烂摊子所致。贞汉崩坏,各路总督们压不住当地豪强,最终自立为王存在。
汉历1838年之前,大食地区一开始是偏向于殴区诸旗联盟,尤其是殴陆战争时。“突王”(小亚细亚,君士坦丁)是配合北方诸国一起,封锁忠诚现汉的“旧悦王”。
结果在赶跑了现汉在殴陆的直接代理人后,殴陆列国组成联盟需要一个新的对手时,反手就以打击异端为名义,在十字旗帜号召下,起来对付“突王”。
欧列国舰队不仅仅炮轰了地中海南岸的富庶城池,还跨过了赤藻海,在大食诸王土地上建立据点,教唆反叛。
在汉历1933年后“突王”则是理解了什么叫做忘恩负义后,才调转船头,开始朝着东方年年朝贡,换取武器的支持。现汉通过向西贸易,建立汉化城市区域,近年来逐步拓展回了地中海。
近几十年来,大食地区已经实质上是现汉的准盟友。
夫子:虽然他们还有点小心思,但是工业科技各个领域太废了,容不得他们有多少小心思。
而现汉目前在大食的策略则是偏向于“王道”的“治”。
建造海水处理站,帮助其培育专门的牧草和粮食作物,形成牢固的经济绑定。
而作为回报,大食方面在教典中开始为现汉辩经,承认在他们教义中“贤者传承”体系下,现汉的天子所继的就是“贞汉”天子的德。
整个大食的文化体系,被塞入了“受命于天的天子是至高天神圣的主在人间化身”的概念,这是“贞汉”的遗产。
…让人脑壳疼的近代文化史…
宣冲揉了揉头,不得不对现在的地方宗教事务重新认识。贞汉当年的确是促进了世界大融合。
“贞汉”是从马背上建立的,他们进入中原后,这帮草原蛮子部落用马刀架在史官脖子上,强行把自己开国太祖的谱系联系到了刘秀下面某一脉。也就是说,“贞汉”这帮草原人自称自己是刘秀的一支。
然后“贞汉”跑到大食,在他们教义中把“天子”概念加了进去,宣称“东方的天子”是最大圣贤。
也就是说,“贞汉”当年用马刀到处改写文教。宣冲吐槽:这“重视文教的作风”真的很汉。
宣冲已经不敢想象,现存的殴陆和大食的教典上被改了多少。
…当然“贞汉”的马刀是有极限的…
大洋联盟,即现在南千岛和“颠陆”(澳洲)的势力。他们自称继承了“利汉”的法统。这显然就是“贞汉”的马刀漏下来的势力。
现汉官方称呼为东蜀。
这得回溯到利汉末年,大批南人为了躲避“贞汉”的马刀,不得不渡海向南。而一路向南,一路建立国祚。
南千岛不用说了,至于“颠陆”,也就是袋鼠所在地盘。
之所以称呼为“颠陆”,是因为当时这些向南迁徙到这儿的第一批汉民们发现;这里的天时,也就是“冬夏”是相反的。
以至于当时迁徙到这里的南人们,从中原带来的历法不得不重新编制,后来中原人发现所谓的“重新编制”不过是将中原的二十四节气颠倒过来,故将此地称呼为颠陆。
注:中原编制天文历法是需要走访各地,十年为周期的观测星相和物候,东蜀早年专注于海上从商,没工夫在陆地投入这样人才。后来有资金,但名字定型了。
南洋汉裔两次打败了贞汉派来的舰队,自此稳定在了这里。
而这些汉裔建立了“东蜀“以来,在南洋和现汉南洋势力交战三次,最近一次就是十年前。
东蜀和南方千岛五十七国,一直以来对“贞汉”的法统是不承认,独立传承至今。
对现汉的宣慰,也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朝贡。
…分裂就意味着注定要发生战争…
两百年前,还属于风帆战舰时代的时候,由于季风原因,大规模远征南方风险极大。
现汉的君主和内阁都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但在近一百年来,蒸汽机替代了风帆为动力,铁甲舰出现,几次向南战争都取得了胜利。
现汉已经逐步控制了南洋八个岛国,形成了对颠陆的踏板。但东蜀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汉的铁甲舰,东蜀跟着,线膛枪技术革命,东蜀还跟着。
大洋联盟已经分崩离析,东蜀如果没有外援注定是要灭亡的,不过东蜀的血条厚实的很。
早在风帆战舰时代,颠陆人就通过季风效应向着更东方航行,不仅仅发现南冰陆地,还在更加东部发现了“蓬陆”(南美),确定了那里有着大量的草原,以及广阔的森林,土地面积之大不下于神州和颠陆。
在贞汉晚期和现汉早期,也就是汉历1400到1700年这三百年间,东蜀只是将此地作为发配流亡之地。
随着工业革命开启,东蜀在颠陆东部兴建了大批造船厂,强化了两地联系后,这里就成为了东蜀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进而不惜和北边的殴陆诸旗发生过三次战争。间接策动龙州独立。
虽然殴陆诸旗也和现汉有龌龊,但东蜀可没有“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的概念。
东蜀:蓬州是我国核心利益区,断不可与他人染指。你等殴陆人,拥有“龙洲”即可,切勿得陇望蜀。
…不知不觉间,刘浩行的寰宇图上,找到了最后一块拼图,即记忆中北美…
北美的龙州命名,是来自于贞汉中期,也就是1200年时,当时海商们已经向东,通过一系列岛链跨过了大洋来到了当时的北美,用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特产,当然后期最重要的还是铁器贸易。
随后一些更稀奇东西被换来了,例如狗头金,真正让那些贞汉学者们格外留意的,是北美大地上东殷人送来的“巨龙骨”。
而这引起了当时贞汉末年朝堂上“经义风波”。
因为左丘明记录: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问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为漆姓。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客曰:“人长之极几何?”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
简而言之,就是当时吴国从越国获得了一根巨大骨头,询问孔子,孔子在实物面前胡诌了一个防风氏的传说。
而贞汉时期,送来龙骨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是当时儒阀固化,这些固化的门阀弟子没多少本事,开始原教旨主义。
传统腐儒子弟无能无德之辈垄断高位,引起了各方的不满。
恰逢这个龙骨出现,可以证明“孔圣人也不一定全部都是对的”,可以驳倒典籍派,让话语权回归实践派。
这一场大辩论,直接将孔圣从不可置疑变回了人,甚至让鲁地孔庙的级别也进而下降。
宣冲评价:该历史事件,类似于前世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质疑。随后的大发现破除了儒法独大,重新开启了百家,其历史意义和前世的“文艺复兴”相当。
由于现汉秉持着“以自己为中心”的历史观,所以世人将“蓬州”北部的这块大陆命名为“龙州”,是如此的深入人心。
…所以闭门辩经,远不如行万里路…
龙州整体大开发是在贞汉末期,那个时期刚好全球航海技术大进步,殴陆方面也发现这片新大陆。
因为龙州的西部多陡峭山崖,登陆后要跨越群山和荒漠,而东部则是富饶。
理论上在这场大开发中,泰西是占据优势,相对于现汉有着地理优势,殴陆在登陆龙州后,和本土的东殷人有了极为严重的矛盾冲突,双方不死不休的那种,殴陆甚至从非洲运来了大量昆仑奴,这更加激化矛盾。
恰逢贞汉末年中原和东殷人有过交流,双方对于祭祀祖先,天地方面有着共同的理念。
殴陆诸旗殖民中采用的是“灭苗裔”,然后运人过来。在殴陆人拓展龙州初期,东殷人先是丢失了河东大部分土地(密西西比河)。
随着东殷人大规模西迁,涌入了现汉区域殖民地。现汉派出不少军事勋贵来到了龙州,在旧大陆失意的他们,支援东殷的这场东进战争。
随后在河西,东殷人一个部落在现汉输送的人才的辅助下,完成了变法,吸纳各个部落人口,将其原来部落变更为姓后完成了国体凝聚。
在国体凝聚后东殷人引进了秦法,建立国营匠作厂,自产火炮和枪械,生产弹药;变法的五十年后,重新夺回河东。
贞汉末年对殴陆诸旗“霸道”玩崩了。但是现汉立国一百年后,在大食和龙州这两地用王道,笼络过来。
在后来,则也就是在汉历1999年,在东进运动,完成了对最后一个欧洲据点的清扫后,东殷开始成为一个独立势力。
…然而那是一百年前的世道了…
东殷现在让现汉不舒服,因为东殷想要僭越,自称为“东天子”,以至于让现汉内“霸道”派的士人们诟病!(士人:畏威不怀德!就你这个快被灭国的族裔,被咱们拉一把才活下来,也想沐猴而冠?)
士子们都开始碎碎念:为什么当初扶持时,没有派一个刘氏去那边称王?
话说在现在士大夫眼里面,刘氏是个好东西,哪里苦寒需要镇场子的,就往哪里塞。
宣冲不由得多关注一下龙州。并不是现在东殷在国际上咄咄逼人。而是自家东图和龙州西海岸之间有一条北洋航线,直达龙州西海岸。
这条航线是沿着阿拉斯加群岛,也就是太平洋板块北部的那一系列火山岛作为航道地标。
一百年前西海岸皮草生意旺盛时,东图作为海上枢纽站点,吃了好一笔时代红利;而现在皮草生意没了,金矿转运也都到了南边。东图现在成为被遗忘的世界角落。
宣冲:如果我文青一点,百年孤独得由我这个落魄王子来写。
课堂上大儒依旧在宣冲耳边喋喋不休
儒生:“龙州人现在有一股思潮。他们认为自己是罗马种,而非殷商种。他们的性格来源于他们地势,大风从北一路贯穿到南部海湾,此地的民性是墙头草顺风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