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沈园。
开年之后沈秉文大多在外忙碌,近来亦是如此,他将广泰号部分事务交给沈青鸾和四位忠心耿耿的总掌柜,自身则忙于盐业协会的各项事务。
沈秉文虽不在,沈园之内依旧安宁祥和,毕竟从内外护卫到园中管事,绝大多数人都是沈秉文一手带出来的心腹,无论忠心还是能力都经得起考验。
内宅东南角有个小厨房,专门为住在东苑的沈青鸾提供吃食,厨娘名叫陈二娘,其丈夫和儿子都在广泰号的店铺做事。
陈二娘为人爽朗厨艺上佳,在内宅的人缘极好,就连厨房的杂役仆妇都和她很亲近。
日上三竿之时,厨房里变得忙碌起来,陈二娘亲自掌勺为沈青鸾准备午饭。
一位名叫刘婶子的仆妇端着盆刚洗好的青菜凑了过来,脸上堆着熟稔又带着点讨好的笑:“二娘,又给大小姐张罗好吃的呢?这香味隔老远就闻见了,馋死个人!”
陈二娘正麻利地翻炒着锅里的清炒虾仁,头也不抬地应道:“那是!咱家大小姐如今管着偌大家业,可得紧着点伺候。喏,今儿有小姐最爱的龙井虾仁和清蒸鲥鱼,还有个素炒三鲜,再加一盅炖了足两个时辰的老母鸡汤!”
刘婶子探头看了看灶台上摆开的几样精致小菜,又瞄了瞄旁边篓子里备着的明显超出一个人份量的新鲜食材,眼珠转了转,状似无意地咂咂嘴:“哎哟喂,小姐一个人吃的可真够丰盛!”
陈二娘手上动作微微一顿,随即又利落地将虾仁盛进白瓷盘里,用围裙擦了擦手,声音压低了些:“嗨,刘姐你是不知道,前些日子不知怎地,小姐胃口突然就小了好多。那会儿可把我急得呀,变着花样做,她也就动动筷子,看着都心疼!”
刘婶子心里一咯噔,脸上却露出深表同情的样子:“小姐操心的事多,累着了也难免。那现在瞧着这菜色,是缓过来了?”
陈二娘脸上这才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点头道:“嗐,可不是嘛!也不知道是碰着喜事了还是怎么的,小姐的胃口一下就好了。你是没瞧见,昨天晌午送过去的四菜一汤,连汤带水儿,楞是没剩下多少,比从前吃得还香呢!”
“果真?”
刘婶子心头狂跳,面上却装作没听清,只顺着陈二娘的话头,满脸堆笑地赞道:“二娘你这手艺真是没得挑!光闻着这汤味儿,我这肚子里的馋虫都勾出来了。说起来小姐一个人住东苑那么大的地方,也怪冷清的吧?”
陈二娘盖上砂锅盖子,动作麻利地把几个菜装进厚重的红漆食盒里,闻言想了想说道:“小姐倒是不觉得闷,最近好像……嗯,看书习字也忙得很,有时还让人送点心宵夜呢,不止送她房里。”
“不止送她房里?”
刘婶子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装作不解地追问道:“还往哪儿送啊?难道是伺候小姐的丫鬟们?”
陈二娘却摆摆手,神秘兮兮地又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极低道:“哪里是丫鬟!丫鬟们自有她们的份例饭食,哪能跟小姐房里的一样精细。前阵子来了一位客人,好像是小姐的一个远房表亲?我也没太听清。那位身子骨不太好,一直在静养,轻易不出门。小姐心善,特地嘱咐饮食要格外精心些,口味要清淡软和,你瞧这清粥小菜,就是给那位准备的。”
刘婶子恍然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二娘你真是辛苦了,一个人要做两份不一样的精细饭食,还得这么来回跑,不知那位贵客如今胃口怎样?”
陈二娘提起食盒,掂量了一下,随口道:“还行吧,比刚来时强多了。今早送去的早膳,我问了负责收拾的春桃,说是粥和鸡蛋羹都吃完了,菜心也动了不少。不跟你说了,我得赶紧送过去,凉了可就不好了。”
“诶,二娘慢点!”
刘婶子赶忙侧身让路,看着陈二娘提着那明显分量不轻、装着两人份精致饭菜的食盒匆匆离开厨房,朝着东苑主院的方向走去,她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勾起一丝贪婪的笑意。
另一边陈二娘提着食盒走进主院,抬眼便看见沈青鸾的贴身大丫鬟芸儿和一位二十余岁的年轻女子。
“齐姑娘,芸儿姑娘。”
陈二娘笑着招呼。
这齐姑娘名叫齐慧,从小跟着其父齐三习得一身不俗的武功,如今齐三乃是沈家护卫的统领之一,齐慧则带人负责贴身保护沈青鸾。
齐慧上前问道:“二娘,今日可有发现?”
陈二娘连忙将方才和刘婶子的谈话复述一遍,又道:“这两天老身按照二位姑娘的吩咐等着,厨房里只有这刘婶子特意打听东苑的客人,其他人倒没有古怪的地方。”
芸儿上前接过食盒,微笑道:“二娘你辛苦了,暂时莫要惊动那刘婶子,你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就行。”
“芸儿姑娘放心,老身晓得。”
陈二娘恭敬地行礼退下。
芸儿和齐慧简单说了几句,后者便去找她的父亲齐三和园中另一位护卫统领岳平,芸儿则提着食盒来到正房。
房内除了穿着一袭春衫略施脂粉的沈青鸾,还有一位容貌不在她之下、冷艳气质尤胜三分的年轻女子,正是三天前死讯传遍整个扬州的神医徐知微。
芸儿将食盒中的吃食相继拿出来,将刘婶子的事情说了一遍,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神色平静的徐知微,又对沈青鸾说道:“小姐,齐姐姐已去通知外面的人,会有人盯着那个吃里扒外的刘婶子。”
“知道了。”
沈青鸾微微一笑,看向徐知微说道:“徐姐姐,鱼儿上钩了。”
坐在桌边的徐知微身形依旧单薄,但比起被薛淮关在官邸时的枯槁憔悴,眉宇间多了几分沉静。
她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放在膝上的一方素帕,目光投向窗外那方花木初萌的庭院。
“嗯。”
良久,徐知微才轻轻应了一声,她转过头看向沈青鸾,平静地说道:“薛大人果然算无遗策。”
以她对柳英及其他人的了解,定然不会轻信自己已经死去,继而很容易会怀疑四天后大明寺的葬礼是一个请君入瓮的局,而薛淮对此做了多种预案,大明寺是局,沈园同样是局,总之只要济民堂幕后的势力敢露面,他这次会将其一网打尽。
徐知微的语气听不出褒贬,但沈青鸾敏锐地捕捉到那平淡之下,藏着一丝极其细微的敬佩。
芸儿此刻已布好饭菜,随即识趣地退到外间。
室内只剩下两人。
沈青鸾拿起银箸,却并未急着吃,而是关切地看着徐知微:“徐姐姐,这几日在这里可还习惯?若有任何不周之处,你尽管告诉我。”
“一切都好,多谢沈妹妹照拂。”
徐知微的目光落在面前那碗鸡汤上,轻声道:“沈园清静且护卫周全,比……比那官邸小院自在许多。只是这般搅扰终非长久之计,连累沈家卷入这场是非,我心亦难安。”
“姐姐快别这么说!”
沈青鸾放下筷子,正色道:“薛世兄明言你并非罪囚,只是身不由己的棋子。况且你已将自己所知和盘托出,助官府追查幕后势力,这是大义之举。沈家能略尽绵力护你周全,是应当应份的,连累二字切莫再提。”
徐知微握着瓷勺的指尖微微一紧,将自己所知和盘托出……这简单的几个字,背后是她十九年信念的崩塌,是与养育她、塑造她、却又最终抛弃她的姑姑的彻底决裂。
沈青鸾看着她瞬间黯淡下去的眼神,心中微涩,不由得放柔了声音:“徐姐姐,我知道提起那位姑姑,你心里定是极难受的。”
徐知微垂下眼帘,沉默地用勺子缓缓搅动着碗里的汤汁,过了好一会儿才低声说道:“她给了我活命之恩,她教我认字、请人授我医术、教我仁心济世之道。济民堂里的每一位老郎中,都曾是我的老师。孟老教我辨药性如辨人心,王老教我施针时心怀慈悲。那些年跟着他们义诊施药,看着病人痊愈时的笑脸,听着他们一声声小神医,我以为那就是我生命的价值,是姑姑期望我走的路。”
沈青鸾静静听着,不敢打断。
“可是……”
徐知微的语调陡然转冷,依旧维持着那份刻入骨髓的清冷疏离,只是那冷意里浸透深沉的悲凉与绝望,她看向沈青鸾说道:“沈妹妹,倘若一个人用十几年光阴,精心为你构建一个充满善意的世界,让你真心实意地去相信和践行,到头来却发现那不过是一个华丽而冰冷的骗局,只为把你打磨成一件趁手的工具,这算什么呢?”
沈青鸾被她眼中那深不见底的痛苦攫住心神,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安慰。
徐知微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眼神重新变得清明而决绝:“所以当那个带着归尘纹的食盒出现之后,我并不意外,工具用完了自然该丢弃。我本想就此还了她的养育之恩,带着所有秘密化为尘土。我甚至不恨她,我只觉得我们都很可怜。”
沈青鸾摇头道:“徐姐姐,这并非你的错,而且薛世兄说过,此事一了,他会还你一个干干净净的济民堂。”
徐知微心中一动,她想起那个正以她为饵布局的年轻官员,语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复杂难言的情绪:“薛大人确实和很多官员不同,他让我知道这世上并非所有高位者都是草菅人命的酷吏,并非所有权力带来的都是压迫。他在用他的方式肃清污浊建立秩序,甚至不惜以身犯险,只为揪出掌控济民堂、祸乱江南的幕后黑手。这份担当和魄力,是我不曾见过的。”
沈青鸾听完她这番自白,心中百感交集,不禁轻声一叹。
徐知微看着她问道:“沈妹妹,莫非是我哪句话说错了?”
“没有。”
沈青鸾摇了摇头,笑道:“我只是在想,世兄这会有没有见到公主殿下。”
公主?
徐知微面露不解,沈青鸾便解释道:“云安公主奉圣意南下杭州灵隐寺祈福,今日抵达扬州,薛世兄代表府衙前往迎接。”
她的语气很淡然,徐知微却敏锐地察觉一丝细微的涟漪。
沈青鸾不复多言,低下头用饭,握着银箸的指尖无意识地收紧了些许。
热气蒸腾上来,模糊她低垂的眼睫。
屋内变得极其安静,两位各怀心事的女子沉默相对,久久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