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220章、雏龙怒

第220章、雏龙怒

    宋应星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发出怯懦的声音。

    “回陛下,卑职这边只负责南方农物,玉米高梁南直皇庄没有种啊。”

    杨一鹏刚端起茶碗,闻言暗道一声不好,这小举人也要挨批,赶紧不动声色的把茶碗放下,看向自己膝盖。

    朱慈炅果然停笔抬头,露出一个难看的微笑。

    “哦,朕怎么记得八月以前你一直在顺天皇庄,怎么,尽吃干饭了?北方的事你就不管了?你不是皇庄农技总管,朕什么时候给你分南北了?”

    宋应星脑袋一片空白,再也不能安坐,向前一扑就跪倒在御前,脑袋叩着地,屁股翘得高高的。

    “卑职有罪,卑职下去就让北京把玉米高梁种子送过来。”

    朱慈炅气得几近发笑,目光四下扫视,一时竟不知如何宣泄怒火。旁边太监王坤实在看不下去,非常担心朱慈炅的头疼症发作,赶紧上前轻抚朱慈炅后背。

    “陛下息怒!”

    朱慈炅没有理会王坤,反问宋应星。

    “你既然知道是北方作物,送到南京来干啥?看吗?”

    最后接近破音的两个字别说宋应星,杨一鹏都抖了一下,也赶紧劝解。

    “陛下息怒!”

    朱慈炅看着话都说不出来的宋应星,长叹了一口气。

    “稻种和薯苗要尽量保证南直皇民所需,玉米和红薯间种技术要推广,田埂小道和休耕土地可以试种豆子。

    北方有水之地要改黍为麦,春麦实际也不好,今年要尝试冬麦,不过,气候多变,具体地方可以有不同的耕作策略。

    还有棉花,粮食能够高产的地方,尽量不要种棉花,当然这挡不住,朕也很难取舍。户部可以适当征收种棉税,杨卿下来和郭卿商量下,南北都做好棉粮比例的调查。

    棉花需求,朕已经责成礼部和澳门的葡萄牙人联系了,我们今年会从果阿大量进口棉花,希望他们那里能扩大生产。”

    杨一鹏赶紧回话,

    “臣明白,臣会安排的。”

    朱慈炅瞥了眼宋应星。

    “皇庄不是朕的私产,是大明的农业研究基地,户部如果有这方面的人才可以安排到皇庄去协助宋卿。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耐得住寂寞,也要带脑子。你俩下去吧。”

    杨一鹏、宋应星告退,王坤连忙给朱慈炅递上竹叶开水,他感觉今天的朱慈炅火气有点大。

    “小皇爷,你是万乘之尊,犯不着和一个幸进举人生气。”

    朱慈炅白了他一眼,语气恢复了平静。

    “宋应星不是幸进,单单他提出的因地分种就是个正确的建议,在南京皇庄里,我们研究不了全大明的农产,所有他其实是有能力的。

    他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者,只是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一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要有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

    朕可以怒其不争,但你们对他放尊重点。他从事的工作是解决我大明问题的关键,要有耐心,朕只是这两天心烦得很,急躁了一点。

    对于宋应星,让他专心做事,管理的工作交给高起潜。这混蛋管人的本事还是有的,但并不是朕原谅他了,让他多配合宋应星吧。只有宋应星拿出成果了,他才可能回来。”

    王坤连忙答应。

    “欸,奴婢明白了。小皇爷,邱致中正在乾清门上调试他的窥天神镜,奴婢早上过来时听他们说已经能模糊的看到钟山上的树了,就是还是看不清月亮。小皇爷要不也去把玩下,指点他们一下。”

    “不去,这镜奴疯魔了。想要看月亮,最好还是反射,需要镜子的,就他现在那玩意,要成功需要的体积可大了去了,透明水晶大了根本磨不成,最好的材料还是玻璃。方向错了,事倍功半,朕懒得管他。”

    朱慈炅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农业问题,没有考虑王坤说的游玩放松问题。写着写着突然开口,

    “孙先生那边有消息吗?他应该已经收到朕的信了。陕西今年种土豆,这东西多少能有点收成,宋应星说可以种两季的,成熟期也快。”

    王坤试了水杯的水温,微笑劝说。

    “小皇爷,孙阁老就算收到,回信也要时间啊。皇庄培育的土豆都送到陕西去了,你放心,今年一定有收成的。”

    朱慈炅也笑了。

    “是朕太急了。今年的收成可能还是要指望湖广和山东,内廷也要安排人去这两个地方督办春耕,皇民土地政策在这两地的面积很可观,产出应该要大增才是。

    水利工程要不吝投入,内廷存着银子不用的习惯朕很不喜欢,那东西不用就是石头。老百姓有钱了,皇店公司的货才卖得出去,这个道理你们要明白。”

    王坤连忙追问,

    “小皇爷,是雇工修水利吗?”

    “当然是雇工修水利,怎么,你们太监也要征发徭役不成?”

    “奴婢就是觉得,小皇爷对这些庶民太好了,从古至今没有听说过,皇家出钱给百姓修水利的,太便宜他们了。再说升米恩,斗米仇,以后要征徭役就困难了。”

    “你懂啥,他们向朕交了税,也要服兵役的。照朕的意思做就是了。”

    这时,田维章疾步而入。

    “小皇爷,京师消息,慈寿太皇太贵妃病危。”

    朱慈炅愣了一下,抬起头。

    “多危?”

    自从朱慈炅驻跸南京,这位郑贵妃每个月病危一次,这都第三次了,朱慈炅都麻木了。就算朕让朱常洵和朱由崧到北京去,你这老太婆问问他们敢不敢登基。

    田维章抿了抿嘴唇,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本就心烦的朱慈炅看了眼他。

    “内廷消息还是东厂消息?”

    田维章这才出声。

    “内廷,不过这次是慈宁宫的人传过来。”

    朱慈炅手中炭笔扔在御案上打转,小脸愤怒无比。

    “等刘若愚消息。如果东厂没有消息,让瑞王领曹鸣雷、卫时忠进宫,封宫三日,告诉王体乾,慈宁宫、仁寿殿通通给朕清理一遍。顺便替朕问问郑太贵妃,其欲福王先薨乎?

    一帮混帐玩意,朕这边国事繁难,一点助力没有,还尽添乱!”

    乾清宫御书房内,田维章、王坤噤如寒蝉,只听得见地龙热气呼呼的声音。烛光映照的朱慈炅头顶的翼善冠,投射到两京十三省的舆图屏风上,有些小,但很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