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狩猎1979:我带全家顿顿吃肉 > 第359章 一肉难求!

第359章 一肉难求!

    一扇扇被冻得硬如顽石,表皮覆盖着晶莹霜雪,透出底下粉嫩肉色的半扇猪,整齐地码在车上。

    那肥厚的膘层在冬日早晨惨淡的阳光下,反射出油汪汪,腻乎乎的亮光,像凝固了大半盆上好的猪油。

    瘦肉部分纹理清晰,带着大理石般的纹路,冻着的血水在肉的纹理间凝结,像碎裂的红玛瑙。

    车的边缘处,堆着成扇挂着小排的肋条,粗壮油滑的筒子骨,甚至还有颜色紫红,冻得结结实实,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整挂下水。

    那浓烈的,属于油脂和蛋白质的生猛气息,霸道地冲进每个人的鼻腔。

    “俺的个老天爷爷诶!这么些肉!活活能压塌炕!”

    王婶儿倒抽一口冷气,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喉头剧烈地滚动,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

    “这膘厚的……油!真肥油!能把肉联厂挂的牌子馋死喽!”

    李奶奶踮着三寸小脚,恨不能凑上去舔一口尝尝咸淡,干瘪的嘴唇哆嗦着。

    “下水!大肠头!娘耶!俺家那口子就好这口汤!炖萝卜美得很!”

    另一个大娘激动得直拍大腿,哈喇子差点顺着嘴角往下淌。

    这白生生油汪汪的肥肉,这带着脆骨的小排,这平日里花钱都难买到整挂的下水……

    像颗烧红的火星子掉进了滚油锅,“轰”的一下子点燃了整个北街口沉闷的空气。

    为了一斤肥肉能顶着星星排队,却常常被窗口一块“售罄”的黑牌子打发回来的他们眼前,这简直比金山银山还勾魂。

    年关盼红了眼珠子都盼不来的好嚼裹,就这么明晃晃地摆在了鼻子尖底下,唾手可得!

    就在这时,一个刚下夜班,满身油污煤灰还没来得及擦,脸蛋冻得青紫的年轻矿工,喘着粗气,扒拉开围观的人堆,猛冲到最前面。

    眼珠子死死钉在车上油膘最厚,品相最好的一扇肋排上,口水都快兜不住了,嘶哑着嗓子朝陈冬河喊,声音因为激动和寒冷而发颤:

    “师傅!师傅!您这……您这肉咋卖啊?集市上都涨到一块六了!”

    “我给您……一块七!不,一块七毛五!卖我一扇!就这扇!行不?我这刚拿了工钱票子!”

    他急不可耐地指着那扇膘肥肉厚的肋排,手从破棉手套里伸出来,冻得通红。

    手里紧紧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票子,生怕晚一步被人抢了先。

    所有的目光,瞬间都像探照灯一样打在了陈冬河脸上。

    空气再次凝固,充满了贪婪,紧张和期待。

    陈冬河看着那年轻矿工急赤白咧的脸,还有周围无数双喷着贪婪热气,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的眼睛,脸上浮起一丝了然却又带着疏离的淡笑。

    他缓缓地,坚定地摇了摇头:“兄弟,我要是图卖肉,就不会拉着它们来这儿了。”

    “这肉在我手里再捂个三五天,两块五毛钱一斤,你信不信照样有人抢破头?”

    那年轻矿工被这软钉子碰得一愣,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脱口而出:

    “不卖?那你拉这么多肉来这儿干啥?!”

    面对对方的质问,陈冬河用力搓了搓冻得跟紫皮萝卜似的手,呵出一口长长的白气,然后才不紧不慢的解释道:

    “看来大伙儿是真没得着信儿,不打紧,我这就跟你们掏心窝子明说,省得冻着脚底板!”

    “咱拉这三挂大车的肉来,就为了一件事——换你们手里攥着的,那几张快揉烂了的煤炭票!”

    “说实话,咱这买卖也挣不了几个大子儿,为啥?咱收这煤炭票,那是按着公家牌价,实打实算的!”

    “眼下公家一吨煤二十八块,咱就认这个死价儿!一分不差!”

    “咱也按这个价折算成肉钱。如今集市上那肉价,蹿得比二踢脚还邪乎,一斤猪肉敢要两块多!快赶上金镏子了!”

    “咱不学那套坑人的把戏!咱就按肉联厂那正经八百的出厂价走——一块四毛钱一斤!”

    陈冬河顿了顿,目光像小刀子似的,刮过一张张被寒风和期盼吹得皴裂焦灼的脸。

    “肉联厂眼下啥价?就这价!咱车上这些肉,论品质,绝对没得挑拣。半扇猪,割到哪块算哪块,都是好肉!”

    他特意拍了拍车辕,震得油布簌簌响,几粒晶莹的冰碴子掉下来。

    “至于那些大骨头棒子,”他指了指车上堆着、白花花的筒骨棒骨,“咱按五毛钱一斤算!”

    “拿回去丢锅里,添瓢井水,撒把盐粒子,咕嘟一宿,汤头奶白,油花子飘一层,啃骨头嗦髓,那都是顶顶好的东西!比供销社那清汤寡水的骨头渣子强百倍!”

    人群里几个半大孩子盯着骨头,喉结上下滚动,使劲咽着唾沫。

    这话一出,人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声,像滚油锅里溅了水。

    一个月前,这大骨头贱得跟白送似的,顶多两毛。

    可现在?

    县城里肉铺的柜台空得能跑马!

    为啥缺肉?

    广播匣子里说了,土地包产到户了,养猪的少了,公社收猪也不是硬任务了。

    家家户户都想在自家猪圈里多留半扇膘,等着过年那顿杀猪菜、酸菜白肉汆锅子,谁舍得往外卖?

    这锅,肉联厂甩给了“政策”,大家伙儿起初也都信了。

    可等城里人揣着攒了半年的肉票和现钱,巴巴地寻到乡下老舅家想匀点肉时,才惊觉,村里比城里更缺!

    想买肉?

    得套上狗皮帽子,裹着家里最厚的破棉被,揣着冰凉梆硬的马扎,在肉联厂的大门洞外头顶着刀子似的白毛风坐一宿!

    图啥?

    就图天蒙蒙亮,那生了锈的大铁门“嘎吱”一开,能抢到点带皮的肥膘或是几根肋条骨。

    哪怕是熬点猪油渣拌进白菜馅里,过年那顿饺子能汪着点油星,这一年的辛苦也算没白熬。

    当家爷们儿缩在墙根下,冻得跺脚,心里头憋屈得像塞了团烂棉花,觉得自己没能耐。

    娘们儿在家守着冷灶台,摸着空油罐子,也难受,觉得对不住眼巴巴盼着的老人孩子。

    这光景,是真真的有钱有票也买不着肉啊!

    一肉难求!

    比大姑娘还金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