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厅里,到处都是嘈杂的喧哗声。
每一个学者都在和周围人说着,有的人眼中充满了惊奇之色,有的人眼中则闪耀八卦的火光,有的人则满眼不可置信。
“马建泽的研究竟然是错的?他找出的不是最优框架?”
“我知道这个研究,他们是以很多气动力设计方案为基础做的分析,上个月的时候,他们组的人还说要发表大成果呢!”
“他来报告都是为了拿个会议认定,否则投稿也不好评审,结果竟然是错的……”
“我听了半天还是还说听不懂呢,没想到啊……”
在台下不断讨论的时候,张明浩已经悄悄的回到了座位上。
周围人立刻看了过来。
孟国庆当即叹道,“你是真行啊!竟然真找出一组反例!”
他说着脸上充满了惊喜。
在张明浩说要找一组反例的时候,他觉得根本是不可能的,报告要听懂都不容易,又怎么去找反例呢?
马建泽的团队研究出了‘最优框架’,自然比其他人对框架的理解更深入,他敢上台做报告,说明对最优框架非常有信心,一定是已经做过多次验证。
张明浩则是第一次听报告,就能现场找出一个反例?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都会觉得张明浩是提前有准备。
张明浩摸了摸后脑勺,露出个人畜无害的笑容,“碰巧,只是碰巧!”
旁边座位的老教授顿时说道,“我就算是碰巧也找不出来啊。”
身后的人也跟着道,“别说是刚才了,现在让我找也不行。”
“每一个影响因素的阈值都是个函数表达,又不是直接性的范围……”
“算不了,太复杂了。”
在台下讨论声响彻报告厅的时候,马建泽一直站在白板前,盯着一个个数值、盯着一个个的验证过程,从头到尾仔细的看,还是没有能找出任何问题。
他没有验证最后一个数值,因为已经不用做了,台下的嘈杂声说明了一切。
那么多学者的验证根本不可能出错。
马建泽静静的站了很久,他忽然转过身,脸部肌肉紧绷、双眼一片通红,报告厅的嘈杂声都为之一静。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在台下众人的注视中,马建泽走下了讲台,顺着过道朝报告厅正门走去。
在路过后排位置时,他忽然定住了脚步,转过头看向张明浩,声音沙哑的开口问道,“你是怎么发现问题的?”
他很不理解。
整个研究是非常复杂的,报告就只有一个小时时间,中途好多的内容都没有说清楚,对方却能判断有错误,并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不在‘最优框架’内的‘更优’数值组。
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他人也非常的好奇,众多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张明浩的身上。
张明浩认真道,“你最开始讲的时候,我就觉得有问题。”
“多重物理因素影响下的最优建模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我认为,不可能依靠一个评价体系就能给出答案。”
话音一落,其他学者们也反应过来。
他们听到评分体系都觉得很新颖,但一直到最后也无法判断依靠评分体系得出的框架是否为‘最优’。
有人顿时附和道,“说的也对,我就一直觉得怪怪的。”
“靠一个评分体系解决多因素影响的问题,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就是方法错了……”
马建泽拧了拧眉头,他继续问道,“你最开始怎么不说?”
张明浩好笑道,“马教授,你开始做报告的时候,我这么说你信吗?”
马建泽顿时语塞。
张明浩继续道,“而且,我也想听一下后面的内容,虽然方法是错了,但也许后面的内容有可取之处也说不定。”
“结果发现……”
他把语调一降,随后又带上个转折,“确实有可取之处!”
这一个大转折,晃的其他人差点摔倒。
张明浩没在意其他人的反应,继续说道,“你们做的评分体系,虽说是不能找出最优框架,但也是有用处的。”
“比如,极为复杂因素影响、根本无法梳理的场景中,就可以以此建立一个‘效能偏高’的框架模型。”
“在很多应用领域上,拿出的方案不一定要最优,效能偏高已经可以了。”
其他人也不由认可点头。
很多复杂的场景,涉及到诸多的影响因素,想拿出一个方案都不容易,拿出一个效能偏高的方案已经很了不起。
最优,是数学解的需求,应用上不一定需要最优的数学解。
马建泽脸上的紧绷都舒缓很多,苦心研究的‘评分体系’不是一无是处,心里顿时感到一阵欣慰。
下一刻,他猛地回过神。
欣慰?
他做的研究当中被证明是错的,出了这么大一个丑,欣慰个鬼啊!
马建泽不屑的冷哼一声,拔腿就走。
……
马建泽的报告被张明浩找出反例证否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会场。
上午指出了张华报告的问题,下午指出了马建泽报告的问题,张华和马建泽可不是一般的教授,他们做的也不是一般的研究。
那种级别的研究,即便是特邀评审都很难说出什么。
张明浩,一个博士生,竟然两次找到了问题,而且找的都是关键,尤其是马建华的报告,他找了个反例直接证否。
会场的学者们都是议论纷纷,“我连报告都没听明白,被评分系统绕的头都晕了,他竟然找了一个反例出来,根本想不明白……”
“这就是数学天才!”
“数学就是这样,你理解不了的东西,放在别人眼里很简单。”
“还真是这样,马建泽真可怜,他的研究的方案刚被空气动力研究所驳回,这边的研究成果又被证否……”
“我看他直接走了,估计后面的会也不来了。”
下午再听了一场报告,孟国庆和张明浩一起出了会场。
他们到附近的街区转了转。
后来又打电话给黄明、薛凤柱,让他们一起过来吃大餐,美其名曰要给张明浩庆祝‘会议里出了风头’。
“你可是出了大风头!”
“这次参会的估计都知道你了,他们回去再传一传,数学圈子里,认识你的人比认识我的都多……”
“必须庆祝一下!”
薛凤柱、黄明也跟着说道,“我刚才在旁边的厅里都听说了。”
“好多人都在说,还有人特别去你们那边看了。”
“马建泽可是大人物,他都是做的应用性研究,手里的项目一说就是几百万,结果被你指出了问题……”
几人说笑着,决定去吃顿正宗烤鸭。
路旁正巧有个全聚德,他们就直接进门点了只鸭子,再点上几个菜,但点菜的时候,三个教授都犹犹豫豫的。
贵啊!
张明浩拿过菜单,干净利索的点了一只烤鸭,又点了好几道菜,还给三个教授了点酒品,然后一拍胸脯,“这顿我请!”
“那不行!我来!”
“你是学生,怎么能让你请客,你们都别抢,我……”
“我来!”
张明浩大手一挥,笑道,“孟教授、薛教授、黄教授……不要忘了,你们还帮我做项目呢!”
“半导体模型项目,可少不了数院的教授们的帮忙。”
“这顿饭就当感谢你们了!”
话音一落,三位教授都不说话了。
黄明转头找服务员要了菜单,狠狠地再点了一小瓶精酿酒,转过头道,“我可是一个人,加五个博士生给你打工啊!”
“张总!”
‘张总’的称呼一出,孟国庆、薛凤柱顿时笑了出来。
他们都反应过来,张明浩只是个博士生,但手里有千万级的项目,他们都可以说是在给项目‘打工’。
这一个项目能赚多少?
好多人私下里也会说上几句,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三百万。
半年,三百万以上!
吃、多吃、用力吃,一定要把肚子撑的圆圆的再回去!
……
当晚,回了酒店。
三位教授借着酒意再加上旅途的疲乏,回到房间躺下就睡了过去。
张明浩还是很精神,他的报告是在明天下午,趁着时间赶紧再梳理一遍。
他的研究是已经发表了的。
报告内容本身没有问题,担心的就是被听报告的学者们问住。
在梳理内容的过程中,他忽然想到了马建泽的报告。
马建泽的报告是有可取之处的。
那个复杂的评分体系很有意思,即便是不能找出‘最优组合’,但找到的也是‘中上游’的组合。
就像是在十个数字中选一个,即便选不出最大的,圈定的范围也会包含‘第二、第三或者第四’。
具体情况,则是个几率问题。
“这个方法是不是能用到我的研究上呢?”张明浩拧着眉,仔细思索起来,“高阶近似变换就是有偏差的,而且偏差并不能控制。”
“如果用一套评分体系来对‘偏差’进行评估,会有一个参考数据,再依靠评估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最终输出的数值,会不会更加准确?”
《正确感知》反馈,可行!
张明浩眼前一亮,马上顺着思路仔细的研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