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75章 多路齐进

第75章 多路齐进

    满宠长叹一声,目光再度朝着江面的方向望去,徐徐说道:“黄仆射,你说陛下令你来我军中督管后勤,为何还要与你假节呢?”

    “陛下此前给了陆逊特进、散骑常侍、光禄大夫的身份来督领水军,为何去年回洛阳的时候仍要给他假节呢?”

    这……黄权深吸了一口气,不欲直接回答,只是说道:“十万大军出动,其责也重,或许以此故与我假节。”

    满宠瞟了黄权一眼。

    名为黄权、又做到尚书左仆射、成为陛下心腹,又如何会不明白皇权呢?假节钺、假节这些都是皇帝赐给臣子以代行皇帝权威的手段,那么问题就在这里。假设满宠一直都在,黄权又与满宠待在一处,有什么事情值得黄权在此代行皇帝权威呢?

    答案非常明显,如果满宠死了,那黄权就可以代行皇帝权威,接管东路大军的指挥权。同样,陆逊也有假节在身,危难时候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武帝当年与刘备相争汉中之时,主帅夏侯渊身死,众将推举张郃掌兵,就是此例。更何况这次是征伐蜀地,蜀地这个地方可邪性异常。

    对于大魏群臣来说,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就是后汉。他们思考许多现实和战略上的问题,往往都会拿后汉时期的人物和故事作为对照。

    光武帝刘秀发兵征讨据在蜀地的公孙述,北路主将来歙被公孙述遣人刺杀而死,东路主将岑彭被公孙述同样刺杀而死,后来的主将吴汉在乱军之中堕马落水,若非侥幸或许也会战死……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的普遍看法中,作为主将来征讨蜀地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情。北路皇帝自为统帅,东路满宠担负起了这一责任,实际上满宠此番出兵是有马革裹尸的觉悟。

    满宠长叹一声,徐徐说道:“黄仆射,你与陆伯言都有假节,若我有个三长两短,随时可以接替我继续攻蜀。而我也垂垂老矣,统领十万大军苦熬心血,我这个将到八旬之人不知还能撑住多久。”

    “对于用兵,我与陆伯言是有分歧。他想要缓些攻、稳妥些,珍惜士卒性命。我想要急攻而快些,若早能攻过西陵、攻到白帝、攻到江州,就能早日入蜀将蜀国兵力吸引过来,陛下才能在北侧更从容的破关南下!”

    “陆伯言如今是陆王,几十年来他的战绩在我之上,灭吴的功劳比我更大。但今日我是主将,是我满宠假节钺奉旨督十万大军西进,不容他不听我军令!”

    “黄仆射。”满宠平静的对着黄权说道:“我以主帅之身,请你到陆逊船上亲自去一趟,将此话告知于他。他说要等风向,我就准他等十五日。若十五日后他再不攻,我将亲去他军中以假节钺之权解了他的统兵之职!”

    “是。”黄权一脸严肃的应下:“满公且安心,我这就去陆王船上传话。”

    满宠捋须颔首,眉眼却皱得更加利害了。

    都是同僚,也并非仇敌,只是用兵的理念不同罢了。黄权来到陆逊军中,与陆逊促膝长谈了一个时辰后回返西陵城,陆逊表示了对满宠军令的遵从,也向满宠表示了歉意。

    满宠十分坦然的收下黄权转告过来的歉意。

    而另一边在江中楼船之上,王濬看着载着黄权的小舟登上江岸,面带担忧的向陆逊问道:

    “殿下当真如方才所说那般,过了十五日后便一定要强攻?”

    陆逊遥遥看着黄权等人登岸、骑马而后驰走,缓缓说道:“今日先这般说安安他的心,若十五日后风向还不对,我仍不强攻。”

    王濬诧异道:“那满公若是对殿下不利,又当如何?”

    陆逊扶着栏杆缓缓说道:“满宠心里有一杆秤,我心中也自有衡量的准则。”

    “大魏造一艘船,要从豫州、扬州山中伐木,而后遣百姓服徭役运出山中,经水路运到巢湖之后再由将作监辛苦造成船只。船只耗费巨大,等待风向就可解决的事情,非要毁掉几十条船来填江?”

    “就算朝廷有钱,可水军呢?满宠当真以为我部下的水军士卒如他步卒那般便宜?我从太和七年开始就在操练这些水军,至今也就四万精卒。陛下早就与我说过,将来大魏船队不仅限于江中行动,要到海上操舟行船,开拓大魏疆土,为大魏运来海外的铜铁金银,以及各类资财。”

    “这些人就为了满宠怕死着急进攻,而就要扔几千上万进去?七、八、九月风向有利我的时候不多,但只要抓住一日就够了,他就真不能等么?改到不得不强攻的时候,我自然会攻!”

    “他还能比我懂西陵??”

    “他是主将不假,我尊重他的权威。可假节钺不比假节高贵,同样都是代行天子权威。除非陛下降旨,否则他罢不了我的职!”

    说道这里,陆逊转身看向了王濬:“士治,这是在打西陵,你说陛下当真会罢我的职么?”

    王濬笑了一笑,拱手奉承道:“陛下对殿下如何,属下不敢妄言。可满公若真要请陛下来罢殿下的职,殿下还是陈仓王,满公此生却大概封不得王了。”

    陆逊淡淡说道:“他不是担忧寿命么?还是等他活到破蜀再说吧!”

    ……

    关西的右路军是由镇西将军王昶所领,而他们出发的地方正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围了许久却始终没能攻下的武街城。

    当年战后,朝廷为了奖赏曹平的英勇守城之举,赐了他亭侯之爵、封邑五百。但他坚守之前出城浪战折损甚多,以此事而没有给他上调职位,是以曹平如今依然是个偏将军。

    就算是个偏将军,曹平以此前立功一战的经历,和自己身为远支宗亲、河间王侄子的身份,也足够和周铎、邓艾二将平起平坐,一同在王昶帐下听令了。

    遵照皇帝诏令,王昶一路一万五千众七月一日从武街出发,一边南下一边修理道路。武街离阴平桥头二百五十里远,直到七月六日,王昶方才抵达阴平桥头。

    沓中、武街两座城池都是沿羌水而成,从沓中到武街、从武街到白水都要从羌水谷地一路前行。羌水在阴平桥头此地汇入白水,而白水关就是此地的下游了。

    所谓阴平桥头,实际上就是一处适合渡过白水、从北岸前往南岸道路的必经之地。此处水势平缓,适合浮桥搭设及通行,故而历来是白水关以北的交通要地。

    王昶骑马与周铎、曹平、邓艾三将来到军前,隔河望着对岸的蜀军营垒,沉声说道:“我在关西多年一直没有来过此处。今日见得,果然是交通要道。想来蜀军这是知道我部前来,故而拆断浮桥阻断前路。”

    周铎在一旁应声:“将军,此处地势偏僻,又一直处于蜀军控制之下。当年末将与陆王远攻白水之时走过此地。左近数十里皆是群山峻岭,难以通行,于大军来说并无办法绕路。当下之计,唯有强攻过河方可。”

    “嗯。”王昶点了点头:“若要强攻,无非是大作木筏,顶着防守渡河进击,除此外别无他法。好在左近林木甚多,不需担忧材料缺乏。”

    “邓将军部伐木取材,曹将军部作筏。大军后退十五里扎营,在此停驻!周校尉部负责守备。”

    “遵令!”众人齐齐应声。

    与此同时,白水对面的蜀军守将句扶见到魏军先来又退,也顿时警觉,速速命人将此处魏军来攻的消息传递到白水关的诸葛亮处。

    诸葛亮当然不在白水关一百二十里外的阳安关处。等诸葛亮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八日了。

    诸葛亮手持军报,缓缓说道:“句扶本部共有六千,留一千驻守阴平城,桥头屯有五千士卒。本相去过桥头多次,彼处兵力已然足够,不须再进行增兵。可若是魏国在武街出兵,东侧米仓道的兵力只会更加之多。”

    “奉宗,令人往巴西郡吴元雄处传讯,命他北上寻险要处驻扎,主动迎击魏军,防止魏军深入巴西,如遇到军情必须迅速回禀,一日都不得耽搁!”

    “是,属下这就令人传讯。”陈祗应下,而后有些担忧的说道:“丞相,南中地理太远暂且不计,就算魏军北路东路二十万兵力,恐怕东路西陵处也有至少十万了。”

    “丞相来白水之前,在成都令魏征东严加防守,自行决断。但彼处兵力实在太过悬殊,魏将军处要不要也增些兵力?若能御敌于国境之外当为上计。”

    诸葛亮缓缓看向陈祗:“增何处的兵力?”

    陈祗道:“朝廷在涪县、广汉、成都尚有四万兵力,属下以为皆可增援!”

    诸葛亮摇了摇头:“魏延处尚且没有回报,彼处军情不明,他的三万人已然足够,这是地理使然。若是三万人守不住,再给他增一万,兵力依旧不如魏国,并无用处。”

    “这四万兵是要补漏的,不可轻动。”

    陈祗低头拱手:“属下明白了,这就去发信给吴将军。”

    “嗯。”诸葛亮颔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