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内。
折可适皱眉站在悬挂起来的西北舆图面前,看着舆图上潼关的位置。
潼关扼守黄河渡口,是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的要冲之地。
唐朝之时,潼关就像一把钥匙,守住了唐王朝的核心区域。
其实潼关不仅是中原和关中之间的通道,它还是连通西域和中原的关口。唐朝和西域诸国的交流比较多,经常有西域人士来唐朝学习和做生意。
唐朝既要防着西域变乱,也要和西域保持沟通。因此潼关像是一个关节,可向东发展也可向西驰骋,是个战略迂回重地,军事价值极高。
而在此时,潼关的价值虽然有些下降,但那是西北稳定之时,到了如今,苏允在西北兴兵且占据了优势之后,潼关变成了双方争夺的重点。
潼关此时虽然还在宋朝手里,但在潼关进入西安的路上,却是在静塞军的控制之中,这就给折可适造成了一个极大的困扰。
——要进入长安,便需要通过静塞军实际控制的这段路程,而这段路程,有许多路段是适宜伏击!
如今他虽然集结了从洛阳前来的援军以及他自己的队伍,加起来已有四五万人之众,但折可适心里十分清楚,潼关位置如此重要,那位不可能忽视的,甚至将这里视作决战的所在!
这可能是苏允与朝廷一场里程碑式的决战,此战他们若是输了,那么朝廷一时半会便难以再有力量去援助长安,一旦长安彻底落入苏允手中,西北的局势之糜烂,将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折可适心里非常清楚,以苏允的能力,一旦打胜了这场战争,长安便是他的囊中之物,而长安易主,苏允便会让西北彻底易主。
呵呵,到了那个时候,整个西北便会如同绥德军、延安府一般被苏允牢牢控制!
折可适眼角跳了跳。
心脏亦是不争气的跳了跳。
秦国最初是因秦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封在秦邑,此时其领地范围较小,仅为一个附庸小国。
到了秦襄公时期,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正式封为诸侯,赐给岐山以西之地。
此时秦国实际控制的疆域大致包括今甘肃东部和陕西西部的部分地区,主要是在陇山以东、渭水流域一带。
其具体范围大概东至陕西宝鸡一带,西至甘肃天水以西,南到秦岭,北至宁夏固原以南。
这一区域土地肥沃,有一定的农业基础,且地势险要,具有一定的战略优势,为秦国日后的发展和扩张奠定了基础。
这会儿的西北疆域已经将秦国起家的这些区域囊括在内!
也就是说,到时候苏允将拥有一块足以建功立业的沃土!
折可适是跟过苏允的,他知道苏允是如何的雄才大略,一旦他当真拥有整个西北,加上他如今手上已经有了众多的文臣武将,还有十万精锐的静塞军……此人已经有逐鹿中原的雄主气象!
折可适一瞬间心神动摇了一下,随即清醒了过来,赶紧将思绪拉回如何救援长安的事情上,便在他思索之时,忽见折可行风一般而至。
折可适见折可行竟是一脸焦急,顿时意识到发生了重要的事情,赶紧问道:“怎么?”
折可行压低声音道:“官家起复已经解甲归田数年的种诊,任命其为西北安抚使,总领西北之事!”
折可适温言脸色亦是一变。
所谓同行是冤家,北宋将门众多,如折家、种家、杨家等,这些家族同为大宋将门,虽然大家共同的敌人乃是文官集团,但将门之间也不是一团和气的,毕竟谁都希望在朝廷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资源。
随着北宋政治局势的变化,不同将门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官职、军权以及朝廷的赏赐等资源,难免会产生利益冲突。
而折家与种家之间的恩怨与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一样漫长。
因为与别的将门不同,种家将和折家将都在西北边境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
在一个锅里一起抢饭吃的人,自然恩怨也就多了。
从自有李家开始与宋朝开战至今有多久,双方在争夺军事指挥权和战功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便有多久。
尤其是上一代人之中,这总分歧尤其明显。
在十余年前,种家将种谔曾多次与折家将折继闵等在边境事务上产生分歧,种谔主张积极进攻西夏,扩大北宋领土,而折继闵则更倾向于稳扎稳打,加强边防防御。
双方争执不休,甚至一度发展到相互攻讦的地步。
而这种战略上的分歧背后,自然也不存粹是战略的优劣之争,也隐藏着双方对军事资源分配和战功归属的考虑。
呵呵,在这种战略的事情上,谁能够主导,谁便可以主导大部分的军事资源以及战功,哪家子弟便可以在接下来数十年时间里面享尽大宋朝廷潮水一般涌向西北的资源!
原本折可适认为,种家上一辈的人已经凋零,而这一代有三人算是颇为出色,一个种朴,还有种师道兄弟两个,而如今种朴已经被苏允俘虏,可以说,此人已经废掉了,而种师道兄弟两人还年轻,想要崛起还需要时日,那么接下来西北事务必定是他们折家主导,没想到现在朝廷竟然起复种诊这个老将!
而且一上来便是西北安抚使,直接主导整个西北的事务,如此这般下来,一旦种诊在保卫西北的战争之中立下功劳,那么种家便要重新崛起了。
有种诊主导西北事务,那么种师道兄弟两个也必然得到重用以及力量,不过数年时间,种家又要出现两个大才!
若是这样的话,估计接下来一二十年的时间里,种家又要占据西北的大部分资源矣!
之前种家因为有种谔,已经是压得折家喘不过气,现在又来一个种诊……
折可适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
折可行见得折可适不说话,顿时急道:“大兄,你倒是说一句话啊,若是种诊当真来了,那咱们折家……”
“闭嘴!”折可适沉声道。
折可行唉了一声,重重坐在椅子上。
折可适见状道:“你之所想,为兄何尝不明白,只是当下西北之事,未必非得咱们出头,出头的人未必也就是好事。”
折可行闻言眼睛一亮,道:“大兄你的意思是,种诊也要在苏允的手上吃大亏?”
折可适一拍大腿,兴奋道:“是了,苏允那人多凶残啊,种诊也不是多厉害的人物,他连种谔都不如呢,肯定也要在苏允的手上吃大亏的。
若是这般一来,种家重新崛起的希望恐怕难以成真,甚至可能葬送最后一丝希望,如此一来,那朝廷在西北只能倚仗我们折家了,哈!看来这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大大的好事啊!”
折可适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他背着手在营帐中来回踱步之后,随即到道:“传令下去,全军暂且按兵不动,密切监视静塞军动向,不可轻举妄动。”
折可行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快步走出营帐传达命令。
而此时,潼关之外,种诊正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赶来。
在种诊的部队抵达潼关时,折可适亲自率领一众将领出城迎接。
折可适满脸笑意,恭敬地向种诊行礼:“种帅此次临危受命,实乃西北之幸,我等定当全力配合大人。”
种诊微微颔首,眼神中带着几分倨傲:“折将军客气了,此次一同抵御叛军,还望齐心协力。”
两人看似和谐的对话,却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火药味。
当晚,种诊在潼关内召开军事会议。
他毫不客气地直接指出折可适之前按兵不动的策略太过保守:“如今叛军气焰嚣张,若不主动出击,只会让其愈发壮大。
我意即刻整顿兵马,向静塞军发起进攻,一举打通前往长安之路。”
折可适眉头微皱,他倒是没有想到,这种诊一上来便给他一个下马威,果然是来者不善,不过他也并非善与之辈,挑了挑眉拱手道:“种大人,潼关至长安之路地势复杂,静塞军必定设下重重埋伏,此时贸然进攻,只怕会中了敌军奸计。”
种诊却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哼了一声道:“折将军,过于谨慎只会错失良机。
老夫与西夏人打过的仗不下百场,连西夏人都畏惧老夫,怎会畏惧这静塞军,不像某些人畏手畏脚裹足不前。
老夫自有破敌之策,明日一早便出兵,无需多言。”
看着种诊如此刚愎自用,折可适心中暗自冷笑,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的神色。
他不再争辩,只是默默盘算着如何在种家失败后,迅速掌控西北局势。
次日清晨,种诊亲自率领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静塞军控制的路段进发。
折可适则带着剩余的军队驻守潼关,他站在城墙上,望着种诊远去的背影,折可行不忿说道:“这种诊也太刚愎自用了,而且还如此小觑与人,实在是令人作呕!”
折可适闻言笑道:“他这般大意,立功心切,怕是要栽一个大跟斗,咱们瞧着便是。”
折可行点点头道:“大兄也见过那种师道兄弟两个,觉得如何?”
折可适想了一下那两个跟在种诊身后的年轻人,点点头道:“倒是两个颇为稳重的年轻人,历练一番,也是能够成大器的,不过,得先过了眼下这一关才行。”
折可行闻言露出幸灾乐祸的神色道:“只怕此番大败,种家再无崛起之日,就算是再出色,朝廷诸公也不再信任矣。”
便在两人讨论之时,此时出了潼关的种诊也正与两个侄儿说话。
种师道有些疑惑道:“叔父,你在关内与那折可适说话,可是不太符合你平时的作风,侄儿有些不解。”
种诊笑道:“你是觉得老夫过于狂妄,对那折可适也不怀柔?”
种师道赶紧道:“叔父自然有您的打算,只是侄儿有些不解而已。”
种诊抚着胡须,目光深邃望向远方,沉声道:“按理来说,此次朝廷让老夫总揽西北事务,老夫应当与折家虚与委蛇。
可你想过没有,折家与我种家积怨多年,此次老夫得了这个机会,若是我们大胜,种家便会重新崛起,与折家来说,便是天塌了,所以,无论老夫是虚与委蛇,还是傲气临人,都不会改变折可适不会配合我们这个事实。
所以,老夫干脆便让他留在潼关,将洛阳援军带上,老夫这会儿有五六万军队在手,就算是没有折可适,一样可以救下长安。
而且,若老夫一味示弱,日后行事必处处受掣肘。唯有摆出强硬姿态,方能震慑住他们,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种师道恍然大悟,思索片刻又道:“可叔父如此行事,若此次战事失利,折家定会落井下石。”
种诊闻言大笑,笑声中带着几分豪迈与自信:“师道,你随我征战多年,怎也这般瞻前顾后?
此次出兵,我并非鲁莽行事。我早已派人暗中查探,静塞军虽占据险要,但兵力分散。
只要我们出其不意,定能撕开一道口子。
况且,就算是老夫怀柔,一旦咱们失败,那折可适就不落井下石了?”
种师中在一旁握紧拳头,眼神中满是战意:“叔父说得对!此次我们定要让折家看看,种家才是西北的中流砥柱!”
种诊欣慰地看着两个侄儿,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此次出征,你们务必小心。
若战事顺利,种家必将重回巅峰。
你们两个乃是可造之材,积累也是够了,此次要多立功,争取独当一面。
如此老夫就算是战死沙场,那又有何妨。”
种师道赶紧道:“叔父莫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您是我们老种家的擎天白玉柱,您可万万不能有所闪失。”
种诊呵呵一笑,随即微微蹙眉,道:“苏允叛贼着实不可小觑,你们需当小心再小心,切切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