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城北,崇教坊。
集贤街上,一大群人打作一团。
远看是互殴,实则是那五名儒生抱头挨打,围观者中附和他们的程朱理学信徒则是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敢参与。
商户们之所以揍他们。
是因这些儒生在批判沈念的同时,将志怪演义类闲书贬得一文不值。
要知,当下因书籍刊刻技术的成熟,各种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志怪、才子佳人类的、话本、画本、戏剧,已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些开设茶馆、妓馆、勾栏的掌柜,正是靠着这类题材的书籍、话本、戏剧引客。
若这群儒生将此事闹大,使得朝廷以“悖逆儒家文化”为由,封禁一大批这样的书籍,他们的日子就难过了。
很快。
五城兵马司的兵卒与顺天府的衙役到来,将斗殴的人全部拉开。
见有官兵相护,一名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儒生不由得胸膛一挺,指着殴打他的一众人,高声道:“粗鄙!无知!如今民风败坏,百姓不读圣贤经典而沉迷于一堆鼓吹虚幻、引人纵欲的闲书,你们这群只知铜臭的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听到此话,清风勾栏的朱掌柜握紧拳头就要冲上去。
带队的顺天府衙役班头连忙拦住朱掌柜,然后呵斥道:“再敢斗殴,便将你们全部抓入府牢!”
此次斗殴未曾导致有人受重伤,若能劝阻平息,众衙役是不想将这群人带入府牢,在年节给自己添麻烦的。
朱掌柜缓了缓,看向那五名儒生。
“西游的故事从唐传到如今,佛祖都不介意,玉皇大帝也没用天象警示,你们却小题大做,心眼还不如那针孔大,称其误导民心,称其亵渎宗教,简直是荒谬!”
“我们这些老百姓茶余饭后,听些解乏有趣的故事,违反《大明律》吗?影响朝廷新政吗?我们准时为朝廷缴纳商税,我们做生意促进了白银的流通,我们为诸多人带来了快乐,你们为朝廷做了什么贡献?”
“你们借西游批判沈部堂,是为了弘扬儒家经典吗?是为了天下读书人的格调吗?不!你们是想踩着沈部堂博名望,是为了一己私利。一个七岁的稚童都知晓儒家经典是学业,街头闲书是消遣,二者根本不是对立的,你们却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你们没看过闲书,没去过茶馆勾栏听过闲书吗?”
“腐儒!一群自私自利、是非不分的腐儒!”朱掌柜突然抬高声音,环顾四周道:“大家伙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对!”
“腐儒!腐儒!腐儒!腐儒!”周边围观的百姓齐齐喊了起来。
这里站着的大多都是普通百姓。
即使有读书人,大多对市井闲书也是不排斥的,闲书虽不高雅,但也是他们休闲解闷的工具,与儒家经典共存没有什么不妥。
沈念在年假之时推崇一本闲书,并无过错,被称作破坏士大夫格调、误导天下读书人,显然有些牵强附会,过于极端。
用“腐儒”二字骂读书人,如同骂一名普通百姓是大傻子。
杀伤力极大!
五大儒生顿时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辩解。
这时,玉翠楼的女掌柜孙小玉,高声道:“从今日起,我玉翠楼不再接待这种虚伪文人,有抵制市井闲书者,请不要来我玉翠楼!”
“英雄茶社亦是如此!”
“清风勾栏也是这样!”
……
数名掌柜纷纷附和,显然是要与这些吹毛求疵的儒生抗争到底了。
顺天府衙役班头见这五名儒生若敢反驳恐怕又要挨打,当即道:“凡事,不违《大明律》即可为,你们这些儒生若再胡言乱语,诋毁朝廷命官,我便将你们抓入府牢!”
衙役们几乎全是市井闲书的受众且很不待见这些连功名都没有却自我感觉良好的迂腐书生。
此班头见众人都不再说话,当即道:“散了!都散了吧!大过年的,莫找不自在!”
……
很快,众人便都散去。
不远处茶楼上,张泰征眉头紧皱。
他没想到花大价钱制造的民间舆论,不但没有持续性扩大,引发朝廷官员关注,反而被一群商人给打压了下来。
“沈念也……也……花钱了?”张泰征喃喃道。
此刻的他还没有意识到,民意被放大与激化的前提是群情激愤,皆反对某件事。
而他要制造的民情舆论,恰好与当下的民意背道而驰。
……
当日下午。
京师经营茶馆、勾栏、妓馆、客栈的近百名商人达成共识:拒绝“抵制市井闲书者”入内。
既然你抵制,那便不让你入内,可谓是合情合理。
这些商人经过调研,发现抵制市井闲书者只是少数,才敢这样“拒客”。
此举动,令诸多书生士子都急了。
他们是这些场合的消费主力军,生怕因被误杀而进入黑名单,当即便开始撰写诗词文章、在街头高谈阔论,反对那些腐儒的偏激之言。
翌日一大早。
各个街道上,小报满天飞。
全是力挺沈念接地气以及反对将儒家经典与市井闲书搞对立的文章。
一时间,昨日高谈阔论自以为代表正义的腐儒们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有人甚至扒出某些腐儒逛妓馆,听淫曲,收藏诸如《赵飞燕外传》《如意君传》《艳情集》等市面上都不敢在白天售卖流传的伤风败俗类香艳。
这些儒生成为了今年年关最大的笑料,因此事,也使得一些茶馆、勾栏、妓馆的生意越来越好。
沈念知晓这一系列事件后,只是淡然一笑。
凭借他如今的身份与地位,这种诋毁,根本不足以毁掉他,自有百姓会为他说话。
……
正月十二日,近黄昏。
乾清宫内。
小万历也听说了沈念买断书稿之事,他也觉得那些腐儒是无理取闹。
如今,小万历的床头还放着数本市井闲书呢,其中还有《水浒传》这类讲述农民起义的闲书。
在沈念的教育下,小万历认为百姓看《水浒传》并无伤大雅,百姓反朝廷的原因是朝廷不得民心,而他认为当下的朝廷,当下的他还是甚得民心的!
另外,这些市井闲书不但能扩大民间百姓的识字率,还能繁荣商贸,只要不是宣扬反朝廷、反新政的内容,就无须封禁。
未来的大明,百花齐放才是春。
小万历想了想,朝着一旁的内侍道:“铺纸,磨墨!”
片刻后。
小万历手持狼毫,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雅俗共赏。
“将这幅字装裱之后,赠予沈学士,另外将朕赐此字的消息传出去,令百官知,令百姓知。”
“是,陛下!”
在小万历眼里,此乃一次俘获民心、展现圣德的大好机会。
另外,有这四个字在,也能免得上元节后,某些不开眼的科道官因此事上奏弹劾沈念。
……
很快,小万历赠沈念“雅俗共赏”四字的消息便传到了民间。
这四个字表明了小万历对待西游,对待民间闲书的态度,直接使得那些仍在私下嘀咕的腐儒不敢再言。
批判官员,或许没事,但质疑皇帝的决定,就会有锦衣卫请他到诏狱喝茶了。
……
正月十三日,午后。
锦衣卫千户石青快步来到小万历面前。
“陛下,经锦衣卫暗查,发现殴打凤磐公二公子张泰征的歹人,正是张泰征的两名护卫,他们打完人换衣时被两名百姓看到了脸,然后又回到了张泰征身边,应该是一出苦肉计。”
“另外,京师内批判沈学士的小报内容以及当街批判沈学士的儒生,皆是张泰征在幕后花钱操持的,为此,他甚至朝着凤磐公往昔的门生故旧借了钱!”
沈念恳请锦衣卫调查小报内容的传播源头,小万历是知晓的,他也觉得有问题,故而命石青亲自探查。
“这个张泰征,真是活腻歪了,竟用如此手段败坏沈卿名声,这种人是……怎么……怎么考上举人的?太让朝廷丢脸了!”
小万历从御座上站起身。
“将张泰征陷害沈学士的罪证搜集完毕后,交给刑部,让刑部依法惩处,另外将罪证也送给凤磐公一份,让他好生管教管教自己的儿子!”
小万历想了想又补充道:“定罪放在上元节后吧,莫影响大家过年,另外将此事即刻告知沈学士,告诉他,但凡出现批判他的传闻,朕绝对不会让他受委屈!”
“是!”石青拱手道。
张泰征这番“自导自演,污当朝三品官名声”的罪过,最轻惩罚也将是取消今年科考资格,废除举人功名,直接罢黜为民且未来三年内不能再参加科考。
这意味着,张泰征的入仕之路已然断绝。
……
一个时辰后。
沈念知晓了张泰征谋划的所有阴谋以及小万历的惩处决定。
沈念意料到张泰征学其父亲,会花钱诋毁自己,只是没想到张泰征还想出了一招自虐的苦肉计。
“唉!凤磐公之子真是青出于蓝,比凤磐公还要卑鄙,如今自绝仕途,活该!”沈念感概道。
……
眨眼间,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
沈念一家吃罢晚餐,集体出门看灯市。
上元节时的京师比除夕与元日的京师都要热闹,街市上,车水马龙,处处都是灯火。
卖灯笼的、猜灯谜的、变戏法的、放灯船的,应有尽有。
调皮的沈言澈就像一条钻入水中的鱼,若不紧紧抓住他的手,眨眼间就能跑得无影无踪。
……
而此刻,在京郊的精武学院。
全部归来的精武学员们正在享受小万历的上元节赐宴。
因精武卫的参与,全国丈田才能如期完成。
小万历面上有光。
在元日时便命人对他们的家人进行了厚赏,保证他们的父母妻儿都能过一个肥年。
精武卫们心里都明白,办成此事后,他们才算得上真正的天子亲卫,接下来,朝廷必然会倾尽全力培养他们,让他们成为大明的精武将,成为百姓心中的英雄。
……
近子时,沈念一家方才回家。
熟睡的沈言澈趴在沈念的背上睡得正香,小女儿沈知意在顾月儿怀里挥舞着小手,一双明晃晃的大眼睛甚是清澈。
半个时辰后,沈念哄睡了小女儿,洗漱完毕,清醒一些后,移步到了书房。
他将已看完的《西游》和写完的书序放入木箱,明日便会命人将书稿送往钱塘刊印。
经历过这次被腐儒批判而百姓纷纷站出来反对后,沈念坚信,此书一经问世,必然会畅销。
他决定直接一次性刊印五千套,将此书扩散全国,引得天下书坊覆版刊印。
此书传播开来后,必然会衍生出一系列话本,戏剧,而这些艺术形式,是能让更多位于底层的手艺人吃饱肚子的。
文娱,也是促进商贸兴盛的重要形式。
思索完这些后,沈念坐在椅子上,长呼一口气。
从明日起,他就要收心了。
接下来一年,无论是开海引银之策的施行还是一条鞭法的施行,都比全国丈田的难度要高,面临的问题也将更多。
唯有以饱满的精力面对,才能做好这一切。
沈念思索了一番正月二十日上衙后要率先做的一些事情后,才返回卧室睡下。
……
正月十六日,三更天到五更天。
张居正宅院、殷正茂宅院、申时行宅院,礼部尚书王国光、礼部尚书潘晟、刑部尚书严清等部堂官宅院的书房中,陆续亮起灯光。
虽说正月二十日才上衙,一切朝务才会正式开始。
但接下来的一年,事务繁杂,极有可能是整个大明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大的一年。
故而这些有责任心的高官们纷纷早起,已恢复正常上衙时的作息。
与此同时。
在天刚蒙蒙亮时,小万历也突然醒来。
沈念曾告诉他,全国丈田不是大明全面改革的开始,一条鞭法才是。
能否将一条鞭法严格贯彻实施,使得田亩兼并不再反弹,使得农耕与商贸并重发展,就看第一年能否抗住压力。
接下来的一年,有可能是他登基以来最忙碌的一年,也有可能是他朝着亲政跨出最大一步的一年,他必须要好好把握。
这一年,大明即将掀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