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彦在众人脸上扫视了一圈,最终还是决定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
随后便笑着说道:
“实不相瞒,在下还真知道一些消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皇后娘娘生了,所以陛下才召集我们。”
众人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后都是一脸无语。
那原本期待的眼神瞬间黯淡了下来。
他们自然也知道周皇后快要生产的消息,只是没想到会在今天晚上。
再者说了,皇后生孩子这种事情,好像不用大半夜把他们这些重臣喊到宫里来吧?
之前也没这个先例啊!
这种事情白天告诉他们一声不就好了吗?
很明显,这些大臣们都误会了,还以为崇祯是因为周皇后生了孩子才在深夜召见他们。
但其实崇祯召见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告诉他们明军彻底打败农民军的消息!
本来正常情况下,遇到这种大捷,信使在进城的时候肯定会沿途通报,不出片刻就会传遍全城。
比如之前的松锦之战,信使一路高呼捷报,报捷的声音传遍了大街小巷,百姓们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但今天时间上很不巧,信使来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大半夜,街道上空无一人,喊话也没人听得到。
所以信使便一路直奔皇宫而来,这就导致压根没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
而且那些去传旨的太监大多数也不知道捷报的事情,自然没法将此事告知几位大臣了。
只有几个太监知晓皇后生孩子的消息,然后又将此事告诉了王家彦,这才造成了这些误会。
就在众人心里越发觉得无语的时候,突然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那笑声如同洪钟一般,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仿佛要冲破这黑暗的束缚。
不用想也知道,这是皇帝来了。
果然下一秒,崇祯的身影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看到皇帝出现,众人赶忙打起精神,随后躬身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
崇祯当下笑着说道:
“诸位爱卿平身!朕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你们听了肯定也会高兴的!”
说着,他一屁股在主位上坐了下来。
听到这话,一众大臣内心却在吐槽:
你媳妇生孩子、你当爹,我们有什么好高兴的?
生个女儿还好说,要是生个儿子,将来指不定又要分封,国家财政又要支出,这算什么狗屁好消息?
不过这些话他们也只敢在心里吐槽两句,可不敢说出来。
本来这个时候,他们应该装做什么都不知道,等着皇帝亲自把好消息说出来。
但既然有太监把皇后生子的消息透露给了他们,想必皇帝最后也会知道,装下去也没意思,还不如直接点破,提前给皇帝道个喜。
于是乎,薛国观当下说道:
“陛下,老臣听闻皇后娘娘今夜生产,不知是位公主还是皇子?”
崇祯听到这话,并没有感到意外,毕竟皇宫里人多眼杂,很多人都知道周皇后今日生产,再加上他也没有下令封锁消息,因此这几位大臣知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下他便笑着说道:
“不瞒诸位,皇后今日生下了一个公主,朕很高兴。”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中充满了对女儿的喜爱。
众人听到这话,赶忙齐声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喜迎公主!”
崇祯听到这话,只觉得更加开心,脸上笑容更盛。
但很快他便反应过来,今天晚上召集这些大臣可不是为了周皇后生孩子的事情。
下一秒,崇祯将之前从汉中送来的捷报递给一旁的王承恩,说道:
“大伴,去拿给他们看看,让他们也乐呵乐呵!”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大臣们看到捷报后的反应。
眼看着王承恩拿着一份奏疏走了过来,薛国观心中更加无语。
不是皇帝这是有病吧?
生个孩子还整个奏疏?
难道这奏疏里还写着什么生孩子的秘诀不成?
但毕竟当着皇帝的面,他也不好抱怨,只能恭敬地接过王承恩递来的奏疏,然后缓缓打开。
那奏疏的纸张在灯光下泛着微黄的光芒,上面的字迹工整而又清晰。
粗略扫过几行字之后,薛国观的眼睛猛地睁大,满脸都是惊骇之色!
因为他发现自己想错了,这上面根本就不是关于生孩子的事情,而是关于朝廷大军和农民军的战报!
明军真的在汉中彻底打败了农民军,这一战杀敌八万,俘获七万,李自成自杀身亡、张献忠率部归降!
更加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这一战明军这边居然只有两千左右的人员伤亡!
简直堪称史无前例的大获全胜!
一时间,薛国观的双手微微颤抖着,那奏疏在他的手中仿佛有千斤重。
但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喜悦和震惊。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他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直困扰着大明王朝的农民军问题,竟然在此时得到了如此完美的解决。
但很快,薛国观还是反应了过来,只见他兴奋得满脸通红,声音也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道:
“陛下!此乃我天朝幸事啊!陛下万岁!太子殿下千岁!”
薛国观说着,对着崇祯就行了个大礼!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其他几位大臣瞬间就懵了,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疑惑。
这奏疏里到底写了什么?居然能让薛国观如此失态?
在好奇心的趋势下,他们纷纷迈开脚步,朝着薛国观走去。
薛国观见众人围了过来,连忙将手中的奏疏递给离自己最近的兵部尚书李邦华。
李邦华一脸好奇的接过奏疏,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
其他几人见状,也赶忙围了上去,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眼睛紧紧地盯着奏疏上的内容。
等看完这上面的内容之后,所有人都呆住了,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他们的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虽然他们之前都知道太子此次出征必胜无疑,但他们怎么也没料到,太子会胜得这么轻松、这么彻底。
仅仅以两千多人的伤亡代价,就战胜了二十万农民军,而且那令人闻风丧胆的农民军首领李自成也死了,这简直就像是一场梦一样!
与此同时,他们也终于反应过来,崇祯今天晚上召见他们,不是因为皇后生了孩子,而是因为太子的捷报到了!
一瞬间,众人的心里竟有些内疚,觉得自己冤枉了崇祯。
但很快,礼部尚书王家彦赶忙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大声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农民军之祸已解,我大明内部再无忧患!此事乃国之幸事啊!”
其他人见状,也赶忙附和起来,一个个脸上都堆满了笑容,七嘴八舌地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天大的喜事,我大明从此之后再无后顾之忧!”
“列祖列宗护佑,我大明此后必将昌盛!”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夸赞声不绝于耳,就像潮水一般向崇祯涌来。
崇祯听得嘴巴都要裂到耳后根了,没办法,他实在太高兴了。
要知道一直以来,皇太极和李自成就像两把利剑悬在他的头顶,让他时刻提心吊胆。
不知何时这两柄利剑就会斩杀大明的国运!
结果就在今晚,皇太极这把利剑刚断没多久,李自成这把利剑也断了,现在悬在他头上的两把利剑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怎能不高兴?
与此同时,台下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们心中也无比感慨。
他们深知伴随着这场战争的结束,大明内部肯定会逐渐安稳下来。
虽然如今国内还有一些天灾,但相比于农民军之乱,这些天灾已经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凭借着国家财政的支持,再加上从海外进口粮食,完全可以弥天灾荒带来的各种问题。
如今的大明,简直堪称近百年来最强盛之时!
而这一切,恐怕都要归功于那位太子殿下。
他们甚至不敢想象,等到那位太子殿下归来的时候,他的威望会达到何种地步!
别的不说,经历了之前的战事和这次的汉中之战后,太子殿下可谓是彻底收拢了军权。
到时候别说是他们想要夺军权了,就算是崇祯想收回军权,估计都不可能了。
一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但事已至此,他们这些老家伙也没法做什么了。
毕竟太子殿下的厉害他们可是早就领教过了,他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突然就在这时,崇祯再次开口说道:
“诸位,这份捷报是在皇后生产之时送到的,朕突发奇想,想要给公主取名为‘双喜’,诸位觉得如何?”
崇祯皇帝说着,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脸上带着一丝期待。
本来给公主起名这种事情是不需要告知大臣的,皇帝自己就可以决定,但崇祯今晚估计是太高兴了,所以还是把这话说了出来。
不过他真实的目的还是想听大臣们能夸他几句。
只是这话一出口,一众大臣瞬间有些无语。
原因无他,“双喜”这个名字实在太普通了,乍一听就像是寻常百姓家小孩的名字,怎么可能配得起公主的身份?
在他们看来,公主的名字应该典雅高贵,富有诗意,怎么能如此通俗呢?
不过转念一想,“双喜”二字,也并非毫无道理。
一喜是周皇后生下公主,为大明皇室增添了一位新的成员,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喜是太子殿下在汉中打赢农民军,解除了大明的心腹大患,让国家内部彻底迎来了安稳。
这么一想,这个名字虽然有些通俗,大伴似乎也名副其实。
再者说,起什么名字是皇帝的家事,而且公主的名字并没有规定要按字辈来取,所以只要皇帝和皇后同意,这名字也没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当下便有人率先说道:
“陛下圣明!这个名字虽然通俗,但朗朗上口,再加上双喜临门,更有几分喜庆之意!”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笑得更开心了。
就在这时,一群太监突然端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进来。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面条放在各位大臣旁边的桌子上。
这也是明朝皇室的规矩,皇帝有了孩子之后,会赏赐群臣面条,名为“喜面”,代表分享喜悦和赏赐。
崇祯当下笑着说道:
“来来来,吃面!吃面!”
众人听到这话,在心中苦笑不已。
毕竟这大半夜的,他们真的是一点也不饿啊!
但这是皇帝的赏赐,他们肯定不能拒绝,只能道谢之后各自端起一碗面,硬着头皮吃了起来。
他们吃得小心翼翼,每一口都慢慢咀嚼,生怕发出太大的声音。
而且还不能剩下,剩下就是对皇帝的不尊重。
所以尽管肚子已经撑得难受,他们还是努力将一碗面吃了个精光。
吃完面之后,崇祯也没继续留着他们,随后便让他们退下了。
因为第二天是上朝的日子,发生了这种大事,崇祯自然是要上朝的,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在朝堂之上说。
众大臣随即告辞离开。
不过很明显,今天晚上对他们而言恐怕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天早上。
当一众大臣来到朝堂之上,看到许久未见的皇帝时,所有人都有些惊讶。
毕竟在太子离开的这四个多月里,崇祯也就上过一次朝而已。
结果没想到现在崇祯居然主动上朝了,这实在十分罕见。
他们心中暗自猜测,不知道皇帝今日上朝究竟是为了何事?
等到众人行完三拜九叩之礼后,崇祯皇帝不等王承恩开口,当下便笑着说道:
“诸位爱卿,昨夜我大明发生了两件喜事,朕要与你们说说,分享这份喜悦!”
“第一件事,便是昨夜皇后娘娘为朕诞下了一位公主,母女平安!”
随着崇祯的话音落下,众臣当下便齐声说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喜迎公主,乃我大明之幸!”
皇帝生子,在大臣们看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因此恭维一番总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