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协律郎 > 0448 屡教不改

0448 屡教不改

    朝廷对于张岱这一桩弹劾案件也是极为重视,当张岱等人刚刚被引到御史台,负责鞫问案情的官员也随之到来。

    中书侍郎裴光庭摄御史大夫,连同大理卿裴仁敬、刑部侍郎韩休一同来到御史台,然后立即便展开了审问。除此之外,还有高力士也奉皇命来到此间,他主要负责提审东宫与此相关的人员。

    这样的审讯规格已经算是最高的标准了,旧年张说遭受审问时的三司会审不过如此,而今则还多出来高力士这个内官亲信,由此也可见圣人对于此案真的是关心至极,迫切的需要获得一个结果。

    审讯的过程倒也乏善可陈,虽然薛縚还在胡搅蛮缠、一直控诉张岱出尔反尔,但他具位渎职、无所匡益基本属实。

    这一点不只张岱,就连一众太常寺官吏们都可以作证,甚至就连另一名太常少卿韦縚也作出了对薛縚不利的证词,毕竟他也给薛縚擦了不少次屁股,对于这位同僚真是有些无语。

    不过这些情况也并不算多严重的罪过,因为朝中类似的官员、甚至比薛縚情况还要更严重一些的也不是没有。

    九寺除了司农、太府等掌管财政庶事相关的之外,其他的也都逐渐边缘化,其官长之职往往作为寄禄之官。凭薛縚的身份,担任一个九寺少卿那是绰绰有余的,以此纠其尽责与否,本来就是刻意的刁难。

    所以张岱所弹劾的内容当中,最严重的还是“有扰春宫”这一项。他是怎么骚扰春宫、又扰到了哪一步,这些问题必须要搞清楚!

    想要搞清楚这些问题,那就免不了要审问东宫官吏和侍者们了。张岱作为弹劾之人,他所弹劾的内容也只是自己所知的情况,并不是太子与他这个丈人来往的全部。

    因此张岱在讲述完自己所见所知的情况之后,针对他的审问工作便已经完成了。而他也不需要继续待在堂上,可以往别处去自由活动了。

    不过张岱也并没有往别处去,退出厅堂后便仍然留在御史台官廨中,等待最终的审判结果。

    “张侍御当真豪勇,履职伊始便做此大事,当真可称余等楷模!”

    等到张岱退出厅堂来,外间数名御史便呼啦一声迎上前来,纷纷对他夸赞起来。

    这些人这么说倒也不是幸灾乐祸,弹劾大臣本来就是御史的本职工作,众人也都以弹劾高官为荣,只是未必人人都有那样的勇气。

    张岱上任伊始,便直接将矛头指向太子的丈人,别管弹劾的有没有道理,这一行为就足以令众御史们钦佩不已。

    同为监察里行的杨汪又开口说道:“近日时流或还不乏窃议,直道张侍御资历仍浅,不合当直宪台。而今张侍御入台未久便直劾三品,事迹可称!入台以来我翻阅故事,近年来以监察御史仗弹三品者,唯张侍御一人而已!”

    这是当然了!

    如今的御史权力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宰相的认可授意,便不能弹劾高官。开元十四年崔隐甫执掌御史台的时候,更是将御史的弹劾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三院御史都要唯其马首是瞻,谁敢自作主张便直遭罢黜。

    张岱这一次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弹劾薛縚,也不只是因为他胆量大,同样也少不了来自裴光庭的支持。而今裴光庭摄御史大夫来做三司会审,很显然是圣人也察知到了裴光庭的心意,之后其人能不能正式的兼任御史大夫,则就要看他在这审案过程中的表现了。

    几人这里正闲聊之际,兼任御史中丞的裴宽从外间走来,摆手向众人喝令道:“速速各归本案,不要堂外聚扰堂中事务!”

    众人闻言后便纷纷离开此间,张岱也正要离开时,却发现裴宽正皱眉凝望着自己,连忙停下脚步作揖道:“台长有事嘱咐?”

    裴宽张了张嘴,但却欲言又止,默然片刻后只是向张岱摆了摆手,然后便转身往直事厅走去。

    看到裴宽这个模样,张岱自知其人心中对自己是生出几分芥蒂了。他作为监察里行,弹劾薛縚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提前向长官进奏、而是直接请示宰相,这无疑让裴宽大为不爽。

    不过这事也怪不得张岱,御史关白制度、即在弹劾前要获得御史大夫和中丞的同意,眼下还未成为明文定制。

    之前御史们需要这么做,是因为前任御史大夫崔隐甫凭着个人声望强行要求。如今时过境迁,其他的御史台长官想要获得同样的特权,当然也要自己去争取奋斗。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那就是张岱清楚如果把这件事奏报上去,裴宽以及其身后的萧嵩未必会支持自己。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动机去放纵自己一个监察里行去得罪薛縚如此显赫的皇亲外戚。

    所以说,人如果有棱角和原则,只要想做事,那就免不了会对身边的人际关系有所影响。本来尚算友好的人渐行渐远、乃至于形同陌路,本来有矛盾的也可以逐渐磨合、进行合作,甚至到最后志同道合。

    类似马利征那样,不愿意也不敢与人发生争执冲突,那就只能委屈自己处处忍让和迁就。结果到最后也并不能换来真正的友情和尊重,反而会因为迁就的不够彻底和尽力而遭到仇视。

    针对东宫官属和侍员们的审问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了傍晚将近天黑时分都还没有结束。

    除了需要审问的人员比较多,还因为负责审问东宫人员的主要是高力士,裴光庭等都不能直接参与。显然圣人也不希望外朝官员们了解太多东宫人事,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张岱也不想晚上留宿在阴森森的御史台中,于是便先转去太常寺休息一晚。

    这一晚上还算平静,但是到了第二天,一个个劲爆的消息便陆续传来。

    第二天并非朝日,但昨天朝会上发生了那样的事情,一干朝士们当然也想知道事态走向和最终结果如何,因此居住在城中各坊的官员们都早早的便回到了皇城中,甚至就连一些休沐放假的官员也都赶回来吃瓜看热闹。

    首先公布的一项结果就是张岱所弹劾薛縚的内容多数属实,薛縚空食禄米且具位无功、身为皇亲却不能进贤言雅意于太子,确是才识庸昧、难当礼乐之司,唯念其皇亲世戚、且献女宗家,故而罢其官职、赐帛归第。

    至于张岱,则因此为国清除具位庸臣的弹劾之功,明见雅识、刚直不阿,故授监察御史正员,其余官爵如故。

    上午时分,张岱刚才太常寺这里吃完早饭,正准备往门下省去再领受敕命,一队人马便来到了太常寺中,其中为首一个便是经受了整整一天鞫问折磨的薛縚。

    其人神情疲惫、满脸忧惧之色,唯有在见到张岱的时候,脸上怒色翻涌,牙关恨得紧紧咬住,就连两腮上的咬肌都高高鼓起。

    跟随在薛縚身后的,便是他的子侄们,薛王婿薛崇一、驸马都尉薛锈等等,各自望向张岱的眼神都很是不善,心中已是恨极了他。

    张岱看到薛家人这一态度,心中又是不免暗自一叹,只觉得李唐皇室内部多有人事纷乱完全就是自找的,他们家真就爱手足相残、男女干政这调调!

    薛家人代代娶公主,代代都没有好下场,结果到了唐玄宗这里,还是要跟薛家男婚女嫁。你要真怕薛家跟太子往来过密、为其营张势力,那你就一下子捶死薛家,结果却仍是这么不疼不痒的敲打一番。

    薛家人虽然对张岱仇恨有加,但刚刚被敲打完,仍然觉得痛,倒也不敢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只是将薛縚存放在太常寺官署的一些行李物品给取走。

    “张协律豪壮威武,为太常除一大害!”

    随着这一行人离开太常寺官署,此间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众人望向张岱的眼神也都满是崇敬。

    他们未必清楚事情当中的人事纠葛,只看到张岱不久前扬言要赶走薛縚,结果到了第二天,薛縚便灰溜溜的离开了太常寺,这杀伤力当真惊人!

    对于众人的欢呼称赞,张岱也都笑纳下来。虽然说让薛縚全身而退终究还是有些不爽,但他也明白,只要不是谋逆之类的大罪,想要直接搞掉其人也是非常困难。

    起码薛縚这一次被罢官离开之后,是绝难再给自己制造什么政治上的麻烦,除非来年太子真的履极至尊、想起来再给丈人报仇,不过这个可能也是微乎其微。

    “张协律大恩大德,下官没齿难忘!若非张协律仗义出手,薛少卿所判之恶名,怕要伴随下官余生、死犹余恨了!”

    马利征神情激动的来到张岱面前,扑通一声跪下便作叩谢。随着薛縚被革职,另一名太常少卿韦縚也把他的功簿判词修改回来,且还略加溢美,他对张岱的帮助自是感激涕零。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只不过偶尔会被一些杂尘蒙蔽,我只是扫除人心的积垢,让本来就有的良善公道再呈现出来罢了。”

    张岱弯腰扶起了马利征,笑语几句之后便先作告辞,而后便往大明宫皇城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