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60、我真傻,真的

160、我真傻,真的

    当那位青年既梦幻又忧郁的声音在物理层面上已经消逝的时候,却又有更多的声音在在场的客人心中不断地回响,一如他诗歌当中那在火中飞舞的烟灰,不自觉地就让人有些苦涩和怅惘。

    而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诗人,罗斯托普钦娜夫人无疑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首诗当中那细腻的感情。

    倘若不做什么专业的分析只用她个人的感受的话,那么这首诗歌无疑就是一曲流动的音乐亦或者一幅流动的油画,在诗歌的最开始,它便勾勒出了一个格外美好的幻想乡,就只有我和你,在一个有着一些怀旧色彩的小镇中生活,这里有暗色的黄昏、悠扬的钟声,有仿佛来自远方的笛声,又有浓郁的郁金香

    这样平静的幸福是如此强烈,就如同从一个夏日的午后中昏昏沉沉醒来,一时之间仿佛听不到一点声音,也见不到任何一个人,就当这颗心开始惶恐的时候,微微一扭头,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人正依偎在你的身旁。

    爱情的美好到了这种地步之后,“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便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转折,正因为这一切是如此美好,那你爱不爱我似乎也已经没那么重要,只因这一刻是如此的幸福,这一刻已经抵得过一切。

    但与此同时,这个转折无疑也是对这种美好幻象的打破,即便是琐碎的日常当中仍能感觉到爱意,但爱情难道真会一直像这样美好且永恒?

    会不会到最后一切都如同:

    “烟的末梢颤抖著,颤抖著

    短小灰白的烟蒂——连灰烬

    你都懒得弹落——

    香烟遂飞舞进火中。”

    这首诗在美好的令人心颤的同时,无疑也揭示着爱情的悖论,既美好又脆弱,或许既是幸福的港湾,又是孤独的囚牢。

    至于更深的东西当然还有待挖掘,而像这首诗当中呈现的对于爱情的这种复杂的态度,以及“笛声”、“烟灰”等不同寻常却又应用得如此之妙的意象,无疑又是对当下俄国爱情诗的又一次突破,但在细想这些东西之前,看着在场微微有些沉默的众人,罗斯托普钦娜夫人还是将自己的理解全盘道出。

    而她这么简单解释过后,场上一些原本只是若有所思的客人似乎感觉自己触碰到了更深的东西,对于这首诗到底好在哪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当罗斯托普钦娜夫人这位著名的才女说出: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您又为我们俄国的诗坛带来了一首绝妙的爱情诗了,我相信我这辈子都无法忘掉它了。”

    在场的客人们也终于是反应过来,共同对这位似乎依旧平静的青年表达出了自己的赞赏和对这首诗的喜爱,只是在这些人当中,一些男性贵族看上去稍微有些勉强,反倒是一些贵族夫人和贵族小姐,她们热烈的反应已经称得上有些失礼了。

    而对于那些已经取得一定自主权的贵族夫人们来说,她们看向这位青年的眼神就比较直接和大胆,至于有些贵族小姐,反而是显得愈发矜持,不过眼角的余光却像是在打量这位青年的眼睛有没有看向她们。

    对于有些家世很好且相貌也颇为不错的贵族小姐来说,她们身边从来不缺献殷勤的人,但这位青年表现得却是相当平和,感谢了众人的赞赏又简单的说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之后,便径直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座位上,对于别人的关注和赞赏似乎没有一点留恋。

    既然米哈伊尔已经坐了回去,那么即便罗斯托普钦娜夫人感觉自己还有一堆的感想想说,但她终究还是只能按照原本的流程继续主持下去,毕竟在米哈伊尔过后,依旧有那么两三位新晋作家要来朗诵他们的作品。

    至于接下来朗诵的人是谁,米哈伊尔当然清楚就是坐在自己旁边的那两位先生,由于担心他们压力太大,米哈伊尔还冲他们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

    只不过这眼神在米哈伊尔看来是鼓励,但在这两位年轻人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前不久还野心勃勃,但此刻只觉得被蔑视了的两位年轻人:“.”

    怎么感觉他都不用吹口气,光是一个眼神就让我们感觉被打倒了

    在这种情绪之下,他们两人有一个直接就萎了,只是强撑着念完,完全没了最开始的时候的自信,还有一个反倒是被激发出了想要跟米哈伊尔一决雌雄的勇气,只是当他充满激情地念完自己的诗作后,他便发现无论是罗斯托普钦娜这位主持人还是在场的不少贵族夫人和小姐,似乎都依旧沉浸在米哈伊尔那首诗的氛围当中

    这还比什么?!

    对于他们的心路历程米哈伊尔并不知晓,甚至说他完全就不知道自己还跟这两位先生产生过过节,事实上米哈伊尔压根就没功夫管这些,别看整个过程他似乎都表现得镇定自若,但有一说一,米哈伊尔镇定的外表之下,人其实已经走了有一会儿了。

    只能说,作为萧楚南,米哈伊尔这辈子都没被这么多的女性用这样的眼神看着

    就在看似平静实则满头大汗的米哈伊尔喝茶平复心情的时候,自始至终都看着米哈伊尔的表现并且为米哈伊尔的表现感到激动的老陀,在这时也是朝米哈伊尔投来了钦佩的目光:“我就知道会是这样。”

    “费奥多尔,这一切并不像你想的那样轻松。”

    既然都哥们,那么米哈伊尔肯定不会掩饰自己的缺陷,于是当下就实事求是地说道:“只不过是强撑罢了,我也从来没遇到过这种场合。”

    “这样啊。”

    听到米哈伊尔这么说,而且他擦汗的样子确实不像作假,因此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仔细一想,觉得这样好像才是正常的,只是就当他沉思了一会儿,准备开口安慰安慰米哈伊尔的时候,结果他转头便瞧见了这样的一幕:

    只见米哈伊尔不知何时已经看向了贵族小姐们所在的地方,脸上露出了颇为开朗的笑容的同时,嘴巴也是微微张开,似乎是在用嘴型跟别人说着什么。

    尽管他的动作很是隐蔽,但因为场上真的有很多人不自觉地关注他的缘故,因此他的这些动作还是被有些人注意到了,尤其是米哈伊尔对着的那片贵族小姐们所在的区域,不少贵族小姐似乎都稍稍有些羞怯地低下了头。

    目睹这一切的老陀:“.”

    我真傻,真的

    就在老陀打消了安慰米哈伊尔的想法的时候,另一边,成功跟米哈伊尔对上暗号的娜佳则是忍不住用绣扇遮住了自己半张素净的脸,尽管米哈伊尔的口型看上去就是一句寻常的“晚上好”,但这并不妨碍这位十七岁的姑娘微微红了脸庞。

    而一想起刚才米哈伊尔念的那首诗以及看向她的眼神,她的脸就又红了几分。

    她确实也在认真思考和揣摩这首诗歌,想要从这首爱情诗里揣摩一下米哈伊尔对于爱情的态度,尽管这首诗当中的爱情足够美好,但那种脆弱感和易碎感同样不容忽视,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呢?

    就当娜佳思考这些事情的时候,她身边却是又响起了关于米哈伊尔的讨论声,像这样的讨论,娜佳在今晚已经听过很多了,本应早已习惯,但当听到这样的讨论时:

    “他刚才是不是在看你?是不是还想说点什么?”

    “谁知道呢.或许吧,类似的事情我已经习惯了。他的长相倒是不错,只可惜除了一家杂志社以外一无所有。”

    “是啊,估计接下来就是进入官场慢慢往上爬了,估计至少要花个十来年时间,不过倘若他在别的国家的文学名声能更大一些,想必会对他的未来有所助力。”

    “那也要很久了。”

    这位十七岁的姑娘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除了表面能看到的那些以外,他身上还有许多珍贵的东西,这一部分也都是无可替代的。”

    尽管别人都在为她突然开口而感到诧异,但娜佳还是将绣扇微微合拢,然后看着那位似乎有点高傲的贵族小姐继续道:“而且我可以向你保证的是,他刚才是在看我,并且是在跟我说话。”

    严格意义上来说,娜佳自从进入贵族的社交圈之后,也是因为家世、相貌和音乐等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不过由于性格以及其它一些原因,平日里倒是显得颇为低调,因此她突然这么一开口,那位有点高傲的贵族小姐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而她沉默了,其他不少贵族小姐在听到娜佳的话后,却是借着这个机会问起了关于米哈伊尔更多的事情,眼见还是有不少人对米哈伊尔的事情感兴趣,娜佳一时之间也变得稍微有些慌乱,确实有点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说,又该说到哪个份上。

    就在娜佳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坐在米哈伊尔旁边的那两个年轻人也已经念完自己的作品回来了,凭心而论,米哈伊尔觉得他们的作品还不错,就是出场的时机不太对,因此见到这两人似乎有点沮丧,确实听了他们的作品的米哈伊尔便顺嘴鼓励了一句:

    “写的很不错。”

    嗯?!

    米哈伊尔只是这么一说,但那两个年轻人却是猛地抬头,惊疑不定地瞧了米哈伊尔好一会儿后,眼见米哈伊尔说的好像不是假话,他们的心情也是一下子就变得格外复杂,时不时地还要用非常复杂的眼神看向米哈伊尔。

    感觉到了这种眼神并且感觉有点不太对劲的米哈伊尔:“.”

    你们这么看我干嘛?

    哈人。

    早知道不说了

    当作品朗诵完毕后,那么这场文学沙龙便继续进行后面的环节。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文学沙龙往往会成为很多贵族社交和附庸风雅的把戏,乃至进行各种庸俗的交易,后来的托尔斯泰便在他作品当中写过这种无聊乏味的沙龙。

    但罗斯托普钦娜夫人的沙龙确实与众不同,除却正常的流程以外,她的沙龙往往会讨论一些激进的话题,就像农奴制和婚姻自主等议题,以至于在第三厅那里,她的沙龙直接被称为“披着蕾丝外衣的反叛司令部”。

    等到她后来被流放到莫斯科后,也是跟赫尔岑、维亚泽姆斯基他们开办起了更加隐秘的地下聚会,等到后来赫尔岑润到西欧,并且创办他那炮轰沙皇的刊物《北极星》时,也是这位夫人帮忙运送和分发了这本刊物的手抄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除却文学沙龙以外,米哈伊尔以后指不定还会在别的地方跟这位夫人打交道。

    就算只说现在的话,不知为何,一旦沙龙里聊到什么比较敏感的话题,这位夫人似乎就很想听听米哈伊尔的意见。

    米哈伊尔:“?”

    这可真是害苦了我啊.

    好在是跟别林斯基他们混久了,类似的黑话米哈伊尔用起来那也是一套一套的,于是便还算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看法。

    与此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开口同米哈伊尔搭话的贵族夫人和贵族小姐确实也不在少数,对此米哈伊尔也只能说正常应对,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场沙龙无疑已经走向了结束,只是在正式散场之前,米哈伊尔倒是又应罗斯托普钦娜夫人的要求,将他那首诗再次朗诵了一遍。

    在朗诵的这个过程中,罗斯托普钦娜和其他一些贵族夫人和小姐也是赶忙将这首诗给抄写了下来,最后罗斯托普钦娜夫人的这份手稿,还专门请米哈伊尔落了款,并且郑重邀请米哈伊尔多来参加她的沙龙,大意就是像这样的沙龙怎么能缺了像米哈伊尔这样的人才。

    对此米哈伊尔只能是暂且点头答应了下来,至于要不要常来,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真要说的话,邀请他的沙龙那可太多了,真要个个都参加的话,那米哈伊尔也是真的没多少好好睡觉的时间了。

    而就当圣彼得堡正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件的时候,在法国的老屠和老别,当然也即将面对新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