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601章 金陵湾!不能行杀戮之举!

第601章 金陵湾!不能行杀戮之举!

    按照朱高炽与水师提前制定的航线规划,三王稍作休整后,便率领船队再次起航。

    离开天寒地冻的大明湾,船队沿着美洲西海岸向南行驶,越往南行,气候愈发温暖——海面上的浮冰渐渐消失,岸边的森林从针叶林变成了阔叶林,偶尔还能看到成群的海鸟在船舷旁盘旋,空气中的寒意被湿润的暖风取代,让历经了数月航程的将士们精神一振。

    十日航程转瞬即逝,当瞭望士兵再次高声喊出“前方有陆地”时,船队前方出现了一片开阔的海湾——湛蓝的海水与岸边的绿色植被相映,海湾入口两侧的山体如同天然屏障,将风浪牢牢挡在外侧,湾内海面平静如镜,正是水师规划的第二个据点“金陵湾”。

    船队缓缓驶入海湾,远远便看到岸边的码头早已搭建完毕,几名明军士兵正挥舞着旗帜示意停靠。

    待旗舰稳稳靠岸,一名身着千户铠甲的将领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行礼:“末将周毅,参见秦王殿下、晋王殿下、燕王殿下!末将原是李景隆将军麾下百户,承蒙朝廷恩典,因开拓美洲航线有功,晋升千户,在此镇守!”

    听到这话,三王顿时全都神情肃然。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李景隆与徐增寿能开拓出抵达美洲的航线,绝非易事——当初两人率领水师第一次出海时,面对的是一无所知的太平洋,没有现成的航线参考,没有准确的海图指引,只能靠着简陋的仪器观测洋流与星辰,一路摸索前行。

    途中不仅要对抗巨浪、风暴,还要应对船员水土不服、粮草短缺的困境,甚至要防备未知海域的危险。

    可他们不仅成功抵达了美洲,还勘察出大明湾、金陵湾等适合驻军的据点,更重要的是,他们从美洲带回了土豆、玉米、红薯等高产粮种——这些粮种耐旱耐贫瘠,产量远超大明本土的稻麦,如今已在辽东、江南等地试种成功,未来若是推广到全国,足以让大明百姓彻底摆脱饥馑之苦,单是这一项功绩,说是千古奇功都丝毫不为过。

    也正因为如此,两人回朝后才得到了朝廷最丰厚的赏赐:李景隆被加封曹国公世子,还获赐了应天城内的良田与宅院;徐增寿则是被加封为镇海侯,掌管部分水师事务,赏赐的金银布帛不计其数。

    而这份荣耀并非只属于主将,李景隆船队上的每一个将士,从船长到水手,从工匠到医官,全都得到了加官进爵的奖励——百户升千户,普通士兵晋升总旗,连随行的民夫都被授予了免役三年的特权。

    这不是朝廷的格外恩宠,而是他们应得的奖赏,是对他们开拓新航线、为大明拓展疆土的肯定。

    毕竟,他们能活着抵达美洲再平安返回,早已历过无数生死考验:有的将士在对抗风暴时被卷入海中,再也没能回来;有的为了保护粮种与物资,在与土著的冲突中负伤;还有的因长期海上航行,染上重病,却依旧坚守岗位。

    这群人用血汗与生命,为大明打开了通往美洲的大门,他们是大明的功臣,是值得任何人尊敬与礼遇的英雄,这份赏赐,他们受之无愧。

    “周千户免礼。”朱樉率先走下船梯,目光急切地扫过四周,“快说说,这金陵湾周边的情况如何?”

    周毅起身,恭敬地回话:“回殿下,这金陵湾周边气候宜人,冬季最冷时也不过薄霜覆地,夏季多雨却不燥热,最适合耕种咱们大明的粮种。湾内水深足够,可停靠千石大船,是天然良港;向东走五十里,是大片平原,土壤肥沃,还有一条大河贯穿其间,灌溉便利,适合开垦农田;向西是山林,林中不仅有优质木材,末将已派人勘察出几处铜矿、铁矿的矿脉,只是尚未开采;沿海一带渔产丰富,每日都能捕捞到大量海鱼,足够供给驻军食用。”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除此之外,湾外不远处还有一个土著部落,疑似殷商后人,首领叫子庚。这支部落与其他蛮夷部落不同,他们懂得简单的耕种与制陶,性情也相对温和,末将驻守期间,已与他们有过几次接触,虽语言不通,但通过手势交流,倒也能互通有无——他们愿意用皮毛、草药换取咱们的铁器、布匹,暂无敌意。”

    “殷商部落?”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竟有这般懂礼的土著?”

    “回燕王殿下,确是如此。”周毅点头,“只是他们人数不多,部落总人口约两千,多以渔猎、耕种为生,对咱们并无威胁。”

    朱棡此时上前一步,问道:“周千户,高炽此前与水师规划时,曾提及给我等分配了各自的封地,不知具体在何处?”

    “殿下放心,末将早已备好地图。”周毅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张手绘地图,展开递到三王面前,“按照规划,秦王殿下的封地在金陵湾东南方向的‘金山角’——那里不仅有大片平原,还靠近一处砂金矿,虽矿脉不深,却适合初步开采,既能发展农业,又能采金补贴军需;晋王殿下的封地在金陵湾以东的‘平原谷’,便是末将方才说的那片五十里平原,土地最是肥沃,可大规模开垦农田,打造咱们大明在美洲的粮仓;燕王殿下的封地则在金陵湾以南的‘松江湾’——那里是另一片海湾,比金陵湾更靠南,气候更暖,且有大片湿地与森林,适合发展渔产与造船业,同时能作为金陵湾的南部屏障,抵御可能的外敌。”

    三王低头看着地图,手指在各自的封地标注处划过,眼中都露出满意之色——金山角有矿有田,平原谷适合种田,松江湾兼顾渔产与防御,每一处封地都各有优势,显然是经过精心规划的。

    就在此时,周毅忽然语气郑重地补充道:“三位殿下,有一事末将需格外叮嘱——高炽殿下临行前曾特意交代,抵达美洲后,切不可随意杀害土著子民。尤其是那些愿意归附、与咱们和平相处的部落,更要以安抚为主,不可恃强凌弱。”

    这话让三王瞬间想起朱高炽出发前的警告——“美洲土著虽为外夷,却是此地的劳动力根本。若随意杀戮,不仅会激起所有部落的反抗,还会失去开垦土地、建设封地的人手,最终得不偿失。”

    朱樉当即正色道:“周千户放心,高炽的话,我等记在心里。咱们来美洲是为了建设封地,不是为了杀戮。这些土著若是愿意归顺,便是咱们的帮手,哪会随意伤害?”

    朱棡也点头附和:“没错,平原谷要开垦农田,需要大量人手;金山角采矿、松江湾造船,也都离不开人。这些土著熟悉当地环境,只要好好引导,便是最好的劳动力,比咱们从大明调运民夫更方便——咱们疼惜还来不及,怎会无故加害?”

    朱棣则看向周毅,语气沉稳:“你与殷商部落的接触做得很好。后续我等抵达封地后,也会效仿此法,先派人尝试沟通,若对方愿意和平共处,便许他们互市之利;若有部落敢主动挑衅,再出兵震慑不迟。总之,以安抚为主,以威慑为辅,绝不让‘滥杀’坏了咱们建设美洲的大事。”

    周毅见三王都有此觉悟,心中松了口气,躬身道:“三位殿下深明大义,末将佩服!如今金陵湾已备好粮草与帐篷,三位殿下可先在此休整三日,待末将安排好向导,再护送三位殿下前往各自的封地。”

    “好,便按你说的办。”朱樉点头应下。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金陵湾的海面上,波光粼粼。

    三王并肩站在码头,望着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心中满是憧憬——这里没有辽东的外夷隐患,没有大明内地的土地紧张,只有辽阔的平原、丰富的资源与待开发的机遇。

    他们知道,从踏入金陵湾的这一刻起,他们在美洲的基业,便正式拉开了序幕;而这片土地,也终将在他们的手中,变成大明海外最繁华的封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