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了解完金陵湾及封地的基本情况后,并未急于前往各自的驻地。
朱樉看着湾内尚未完善的码头,率先开口:“金陵湾是咱们在美洲的桥头堡,若是根基不稳,后续封地的物资运输、人员往来都会受影响,甚至哪天遇到变故,连个退路都没有。不如咱们先合力把这里建好,再分赴封地不迟。”
朱棡与朱棣当即赞同——他们都清楚,金陵湾的重要性远超各自封地,只有这里稳固了,后续的开发才能顺利推进。
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三王倾尽船队带来的物资与人力,全力投入金陵湾的建设。
朱樉擅长统筹调度,便负责规划房屋布局与物资分配,将带来的水泥、木材按需求分发给各施工队伍,还亲自指导工匠搭建粮仓与军械库,确保物资储存安全;朱棡精通农事与工坊事务,一方面组织士兵开垦周边荒地,试种土豆、玉米等粮种,另一方面带领工匠搭建铁匠铺、木匠铺,打造锄头、犁铧等农具与修缮船只的工具;朱棣则专注于防御与海防,他亲自勘察金陵湾周边地形,在海湾入口两侧修建炮台,安排士兵日夜巡逻,同时加固码头堤坝,确保大型船队能安全停靠。
在三王的齐心协力下,金陵湾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飞速发展。
原本空旷的岸边,一座座水泥房屋拔地而起,整齐排列成街区,不仅有士兵的营房、官员的府邸,还有供工匠与民夫居住的民居;港口码头被拓宽加固,增设了十余座栈桥,能同时停靠五艘千石大船,搬运货物的士兵与民夫往来穿梭,井然有序;周边开垦出的农田里,土豆幼苗长势喜人,铁匠铺传出的打铁声与码头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的金陵湾,无论是规模还是设施,都丝毫不输第一个据点大明湾。
负责镇守金陵湾的周千户看在眼里,心中满是感激。
眼见三王已将金陵湾建设得初具规模,且各自封地的准备工作也已就绪,他便决定设宴为三王践行。
宴席设在新建的议事厅内,周千户不仅备好了从大明带来的酒水、腊肉,还特意从沿海捕捞了新鲜海鱼,搭配当地野菜,摆了满满一桌。
更让三王意外的是,周千户还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殷商部落的子庚首领。
原来,子庚首领得知近期有大批明军抵达金陵湾,还看到湾内大兴土木——明军不仅搭建了成片的水泥房屋,还在海湾入口修建炮台,每天有无数士兵扛着工具开垦荒地、加固码头,连海面上来往的船只都比之前多了数倍,心中早已生出不安。
他清楚明军的实力——之前偶然见到过明军士兵手中的铁器与火炮,知道部落的石斧、长矛根本不是对手,若是真的冲突起来,殷商部落恐怕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可他又不甘心看着家园被外人占据,毕竟这片土地是部落世代居住的地方,部落的渔猎场、耕种地都在这附近,一旦明军要抢占土地,部落族人就只能迁往更偏远的苦寒之地。
他纠结了好几日,既不敢贸然带着族人反抗,又怕拖延下去会错失先机。
直到周千户派人来邀请他参加宴席,他才意识到这是个打探虚实的好机会——借着赴宴的名义,既能近距离观察明军的动向,又能当面询问大明的意图,若是明军真有恶意,也能提前做好准备;若是只是想和平相处,也能为部落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于是他稍稍收拾了一番,带着两名亲信随从,忐忑地跟着使者前往金陵湾的议事厅,想弄清楚大明究竟想要干什么。
子庚首领身着兽皮长袍,带着两名随从走进议事厅时,神色还有些拘谨。
可三王见到他,却立刻热情地起身迎接。
朱樉走上前,一把拉住子庚首领的手臂,笑着说道:“子庚首领能来,真是让这宴席热闹不少!快请坐,尝尝咱们大明的好酒!”
说着,便将他引到主位旁坐下,亲自为他斟满酒杯。
子庚首领本就对大明的酒水颇为喜爱,此前与李景隆、徐增寿接触时,曾喝过好几次,便再也忘不了那醇厚的口感。
此刻见三王如此热情,他也渐渐放下戒备,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辛辣的酒水入喉,却带着回甘,让他忍不住赞了一声:“好酒!”
宴席上,三王频频与子庚首领举杯,气氛越来越热烈。酒过三巡,朱樉看似随意地问道:“子庚首领,咱们听说你在这一带生活了多年,不知我要去的金山角附近,还有没有其他部落?他们性情如何?”
子庚首领此时已有几分醉意,听到问话,便随口答道:“金山角……往南走百里,有个‘黑石部落’,他们住在山洞里,靠采金为生,性情有点凶,不过不敢来咱们部落附近……”
朱棣紧接着问道:“那我要去的松江湾呢?周边有没有部落擅长捕鱼或造船?”
“松江湾啊……”子庚首领晃了晃脑袋,语气带着几分含糊,却依旧老实回答,“那里有个‘渔木部落’,天天在海上捕鱼,还会用木头做小船……他们和咱们部落偶尔会换东西,人还算和善……”
朱棡也趁机问道:“平原谷周边呢?有没有部落懂耕种?”
“平原谷东边有个‘禾田部落’,他们会种玉米,就是产量不高……”子庚首领毫无防备,几乎是三王问什么,他就答什么,将各封地周边的部落分布、性情特点、擅长技能全都和盘托出。
三王听着,心中暗自记下——这些信息对他们后续经营封地至关重要,不仅能提前了解周边部落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还能根据部落的特长,寻求合作的可能。
宴席一直持续到深夜,子庚首领喝得酩酊大醉,被随从搀扶着回去时,还不忘拉着朱樉的手,含糊地说:“大明……好……以后……常换酒……”
看着子庚首领离去的背影,三王相视一笑——他们心里都清楚,这趟宴席不仅拉近了与殷商部落的关系,更顺利摸清了各封地周边的部落情况,可谓一举两得。
朱樉笑着说道:“这子庚首领倒是实在,几杯酒就把该说的都说了。从黑石部落的采金本事,到渔木部落的造船手艺,连禾田部落会种玉米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这些信息可比咱们派人瞎打听高效多了,省了不少功夫。”
朱棣点头道:“有了这些信息,咱们去了封地,就能少走不少弯路。知道金山角有黑石部落,秦王兄就能提前规划如何沟通采金事宜;清楚松江湾有渔木部落,我也能琢磨着如何合作开发渔产;晋王兄了解到平原谷有懂耕种的禾田部落,后续推广粮种也能有个参考。明日出发,也更有底气了。”
朱棡也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子庚首领没藏着掖着,说明他对咱们还有几分信任,后续咱们与其他部落接触时,也能借着殷商部落的关系搭个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这酒,没白喝。”
周千户在一旁笑道:“三位殿下运筹帷幄,连赴宴都能顺带摸清周边局势,末将实在佩服!如今金陵湾根基已稳,三位殿下又掌握了封地周边的情况,定能在美洲大展拳脚。”
“末将在此预祝三位殿下在封地一切顺利,早日建成属于自己的基业,为大明开拓出更广阔的疆土!”
三王相视一笑,脸上尽是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