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相国在上 > 213【构陷】

213【构陷】

    扬州以北三百里,漕运枢纽淮安城。

    漕运总督衙门便坐落于城内,大门外有三座牌坊,分书“重臣经理”、“总共上国”和“专制中原”,大门对面则是一堵巨型照壁。

    门楣之上悬着“总督漕运部院”匾额,门前设高台基,左右一对威严的白矾石狮子。

    入内可见重檐斗拱如云,院落层层递进,处处守备森严,令人望而生畏。

    二堂花厅,一位年过五旬的高官坐在太师椅上,身姿挺拔如松,虽鬓角已染霜白,眉眼间依旧透出几分锐利之意。

    他便是大燕漕运总督蒋济舟。

    厅内还有两人左右而坐,分别是官阶从三品的理漕参政宋义,以及前来述职的漕运扬州段通判赵琮。

    蒋济舟的脸色不太好看,盖因宋义刚刚送来一个消息,之前护送两淮盐案赃银入京的漕军总兵伍长龄因功受到天子嘉赏,加封其为平江伯。

    大燕承平日久,天子对爵位的赏赐素来审慎,当年秦万里在宣大总兵任上一战斩杀鞑子两万余人,也不过是因此受封镇远侯,而今伍长龄仅仅因为去了一趟扬州,给那个年轻的扬州同知呐喊助阵便得到一个伯爵,可谓天上掉下一块大馅饼。

    这几年蒋济舟凭借自身的手段和首辅宁珩之的支持,不断压制伍长龄的权柄,眼看对方便要彻底失势,谁料一朝翻身成为御前红人,这让蒋济舟如何平静?

    “部堂。”

    宋义轻咳一声,小心翼翼地说道:“伍军门虽因功得封伯爵,然则此功此爵犹如沙上筑塔,看似风光实则虚浮。”

    “虚浮?”

    蒋济舟那深潭一般的眼底浮现一抹审视,淡淡道:“宋参政,此番伍平江可是实打实押着八百余万两赃银入了国库,陛下金口玉言嘉其忠耿,你倒是说说他这根基虚在何处?”

    宋义微微欠身,态度愈发恭敬,言辞却条理清晰:“部堂明鉴,伍军门此功在于协助而非主导。细论两淮盐案,运筹帷幄在于陛下,破局在于薛淮,伍军门不过是率部协助,此乃漕军分内之责。此番伍军门破格获赏,非其功勋卓著,实乃圣心欲眷薛淮,伍军门适逢其会沾光而已。”

    蒋济舟若有所思道:“继续。”

    宋义看了一眼蒋济舟的脸色,见其神情略缓,便从容道:“部堂,军中最忌骤贵。当年镇远侯亲冒矢石斩首上百,血战数日歼敌数万,陛下思虑再三才封赏侯爵,而今伍军门功劳几何?此等逾制封赏,岂能不引得军中勋贵侧目?对于伍军门而言,这个伯爵绝非福分,实乃祸之肇端。”

    蒋济舟眼帘微垂,看似不动声色,但宋义知道这位总督大人心中的郁气散了不少。

    他上身前倾,压低声音道:“此外还有一处极为关键。伍军门这次得爵和薛淮离不开关系,两人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薛淮此人锐气太盛,陛下以他做刀破局,他竟不管不顾地将两淮盐院和盐商势力连根拔起,此等霹雳手段固然能一时得陛下赏识,却也会结怨无数。当下薛淮的确风光无限,但……倘若有朝一日陛下不再需要这把刀,朝野清算之时,和薛淮共同进退的伍军门又将如何自处?”

    说完这番话后,宋义便垂下头不再言语,厅内只剩下窗外春风吹过重檐的轻响。

    良久,蒋济舟嘴角那丝惯有的冷厉弧度,似乎微微向上弯了一下,缓缓道:“参政此言不无道理,烈火烹油看似热闹,然则盛极必衰方是至理。”

    他的目光扫过一直垂首静听的赵琮,又对宋义说道:“不过伍平江暂时得势,我们总得体恤圣意,等他返回淮安之后,让下面的人安分一些,该给的东西莫要克扣,以免他一时想不开去告御状。”

    宋义微笑道:“部堂放心,下官明白。”

    “嗯。”

    蒋济舟对于这位心腹的能力颇为信任,想了想说道:“云安公主的坐船到了何处?”

    宋义应道:“昨日收到消息,船队刚至临清。”

    “这么快?”

    蒋济舟目光微凝。

    云安公主于正月二十启程,如今已是二月上旬,不过十来天就到了山东境内,对于公主凤驾而言,这速度显然不算慢。

    宋义斟酌道:“云安公主孝心甚嘉,此番南下杭州是为太后娘娘祈福,路上肯定不会耽搁。下官听闻天津巡抚摆了好大阵仗招待,但是云安公主压根没有下船,只让女官回了一句万不可劳民伤财,盛巡抚那张老脸登时臊得通红,转头就写了请罪折子送去京城。”

    “盛景老眼昏花,马屁拍到马腿上,纯属咎由自取,他也不想想云安公主能得陛下如此宠爱,论眼界城府岂是一般皇室公主可比?”

    蒋济舟冷笑一声,叮嘱道:“既然殿下不喜排场,我们自当谨守本分,但沿路护卫不得轻视,切莫让宵小之辈打扰殿下的清静,此事你要亲自去办。”

    宋义肃然道:“是。”

    蒋济舟抬手揉了揉眉心,低声道:“我听说京中有传言,云安公主和薛淮交情不浅?”

    “是有这么回事。”

    宋义脸上浮现一抹古怪的笑意,徐徐道:“据说前年秋天,薛淮跑到云安公主的别苑附近投河自尽,被殿下的护卫救了起来,两人从此便有了接触。后来有次代王殿下要找薛淮的麻烦,是云安公主居中说和,此事在京城早已流传开来,不过都是私底下议论,没人敢公然编排。”

    “这薛淮还真是左右逢源啊……”

    蒋济舟身为朝野公认的宁党大员之一,对薛淮的观感和态度不言自明。

    两淮盐案虽未直接波及到漕运总督衙门,但这是因为蒋济舟生财有道,不会像许观澜那般丧心病狂地直接挖掘国朝根基,再者连伍长龄都抓不住他的把柄,更何况远在扬州的薛淮。

    两边暂时相安无事,可蒋济舟不会放松对薛淮的警惕,毕竟盐漕二字始终连在一起,谁知那个年轻又凶狠的扬州同知什么时候咬他一口?

    再者,薛淮这两年给宁党造成极大的损失,宁珩之碍于首辅之尊不便和一个晚辈计较,不代表他不想让薛淮跌落尘埃。

    一念及此,蒋济舟看向赵琮说道:“近来扬州那边有何动静?”

    赵琮心里清楚总督大人这个问题的深意,他先简略地陈述如火如荼的扬州新政,然后恭敬地说道:“部堂,薛同知虽是年轻俊杰,但也并非无懈可击,最近卑职便听闻一些有趣的传言。”

    “哦?”

    蒋济舟摩挲着扳指,温言道:“说来听听。”

    赵琮道:“薛同知的父亲薛公当年主政扬州之时,和当地富商沈秉文知交莫逆,这沈秉文有一女现年十九,和薛同知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去年冬天沈家的广泰号主动向朝廷捐献粮秣冬衣,博得陛下嘉许义商之名,坊间传言这是沈秉文为其女铺路,以便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嫁入薛家。”

    “少年慕艾有何稀奇?”

    蒋济舟眼皮都未动一丝,淡淡道:“就算薛淮和沈家有公器私授的嫌疑,你要知道沈家当年受了薛文肃公的恩惠,以薛公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此事提都不要提,否则……”

    “卑职岂敢胡言乱语?”

    赵琮连忙否认,又道:“部堂,卑职想说的是另一件事,这薛同知还真是色中饿鬼,竟然冒大不韪囚禁一位神医!”

    蒋济舟一怔。

    他很难把色中饿鬼和囚禁神医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毕竟他印象中的神医都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这赵琮莫非是得了失心疯?

    赵琮赶紧解释道:“部堂容禀,去年秋天扬州济民堂来了一位女神医,虽说她在行医时戴着面纱,但是依旧能显出出众的气质。今年正月初八,扬州府衙在影园设宴款待本地义商,那位名叫徐知微的女神医亦现身露面,所有看过她容貌的人都说此女是倾城之姿!”

    蒋济舟并不偏好女色,听闻此言亦不为所动,略显不耐道:“啰嗦。”

    赵琮微窘,只得言简意赅地说道:“谁知那日影园盛宴结束之后,徐神医便再也没有在人前出现过,济民堂对外的说法是神医染病身体不适,需要休养一阵。不过下官从隐秘渠道得知,那徐知微竟然被薛同知关在了官邸之内!”

    此言一出,蒋济舟和宋义神情微变。

    大燕对于官员的管控和约束比较严苛,明令官员不得出入烟花之地,虽说这无法禁止风流之事,但至少明面上有违朝廷法度。

    连寻花问柳都不被允许,更不必说这种强抢民女的恶事,而且徐知微还不是普通民女,是无私付出救治穷苦百姓的仁医!

    蒋济舟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

    宋义微微皱眉道:“赵通判,真有此事?”

    赵琮正色道:“千真万确!”

    “少年慕艾虽是天性……”

    蒋济舟再度重复那句话,随即悠悠道:“但是也要注意分寸啊。”

    宋义心领神会地道:“部堂,若薛淮真有此等狂悖之举,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只怕不能坐视。”

    “嗯。”

    蒋济舟只淡淡应了一声。

    赵琮见状悄悄松了口气。

    只要蒋济舟点头,朝中自然有人弹劾薛淮,此事或许不能动摇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但是日积月累之下,积销毁骨之际,他身上的圣眷又能维持多久呢?

    最重要的是……有人不想看到徐知微一直被薛淮控制在手中,虽说赵琮不知道对方为何如此在意此事,但是他只能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毕竟这些年他得到的好处不计其数,而且这次他只要不经意间说几句话,就能再得一笔丰厚的报酬。

    当此时,厅内三人脸上皆带着笑意,仿若春风拂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