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创业指南网 - 助力为您实现创业梦! TAG标签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你身边最好的创业导师
您的当前位置:创业指南网> 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故事> 正文

多肉引发的商机,如今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400多万元

来源:创业指南网编辑:Admin时间:2019-04-11 04:19
先来看看一个山东小伙多肉创业故事吧

近年来,多肉植物开始流行起来,外形多样样子可爱,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种上几棵,来自滕州的小伙孔磊看到了商机,他的创业路就是种植多肉。一来到种植基地,大家就被萌萌的小植物所吸引,它们有着胖嘟嘟的身材,不仅样子可爱,连名字也诗意十足,初恋、月影、白玫瑰、情人泪、雪莲等等。

“说起与多肉的渊源,要从2011年说起。那个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和女朋友去青岛打工,两人租了一套房子,为了给房子装饰装饰,女朋友就从外面买来了几盆多肉植物。看到这些植物萌萌哒,而且那家花店的多肉植物销量特别好,后来还了解到这种植物是从国外引进的,我们就决定是不是可以进一些在网上销售,于是我们建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开始销售多肉植物。”孔磊说,“网店开起来后,刚开始信誉低,销量低,我们放低价格加强销售赚取信誉,经过一两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的网店就进入了省内销售多肉植物的网店前十名。”

多肉引发的商机,如今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400多万元

看到“倒买倒卖”多肉挺赚钱,孔磊心想何不自己种植多肉,于是孔磊有了租赁土地建大棚的想法。“刚开始创业,要进货租棚,投资比较大,自己的存款加上父母的资助,又贷了一部分款,才支撑我做起最初的300平方米的大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现在我们在青岛已是小有规模。创业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坎坷,受到过打击,可是选择创业这条路我从不后悔,所遇到的挫折也会一一克服。”孔磊说,多肉虽可爱,但养着玩跟做生意有着天壤之别,起初只是出于对多肉的喜爱,并不了解多肉各个种类的习性,在创业之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孔磊发现原来自己还是需要多学习,多研究,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节气变化,他才更深层次的了解了多肉植物。

2016年下半年,孔磊决定回家继续创业,在滕州租赁了一块土地,建起了两座大棚,将青岛大棚里的多肉全部移到了滕州老家。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多肉植物是由多片厚厚的叶片组成,每一个健康的叶片都能够培育出一棵新的多肉植物。很多喜爱多肉的买家,都自己在家里通过叶片培育多肉,因此在养殖多肉过程中又增加了很多乐趣。去年孔磊的多肉销量不错,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400多万元,网店信誉度提升到5个蓝冠。

正文开始。

严格的说,从烟台嫁到威海,并不能说是“远嫁他乡”,因为两地同属胶东,当年还曾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都很相似。

但当2007年,烟台栖霞的农村姑娘姜渊和威海双岛的丈夫结婚时,在她娘家人的眼里,这姑娘嫁的地方可真远。姜渊的老家在栖霞桃村镇的一个村子,虽然地理距离其实挺近,但她家里人此前对于威海仅有一知半解的认识,对于双岛则毫无印象。

从栖霞女孩变成威海媳妇儿,需要的是缘分。同龄人毕业一般到烟台寻找工作,姜渊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威海打拼,并结识了自己的丈夫。

刚刚嫁过来的时候,这位栖霞女人并没有引起周围人太多的关注,只有开口聊天的时候,她才会被别人好好打量,因为周围人说的都是声调拉长的威海话,她的烟台口音则十分明显。

不过,很快,这位栖霞女人就靠自己的本领,成为当地不大不小的“名人”。她的拿手本领就是:“种植多肉植物。”

从栖霞到威海,如何成为“多肉”名人

姜渊夫妇的温室大棚,位于威海市羊亭镇埠前村。大棚中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密密麻麻但排列有序。从大棚的这边走到那一边,参观的人只能认出“芦荟”和“仙人掌”,姜渊却对它们如数家珍,包括这些多肉植物的拉丁文名称。

从栖霞到威海,如何成为“多肉”名人

“我小的时候,就对多肉植物感兴趣,当时条件有限,一开始接触的品种少,最多是家养几盆仙人掌。到城里工作之后,知道了更多的品种,兴趣也越来越浓。”姜渊说。

最早,姜渊和丈夫做建材生意;后来,丈夫做买卖,她就开始专心种植多肉植物;再到后来,丈夫也跟了过来。

对于丈夫的支持,姜渊心里也很感动,“刚开始的时候,种植多肉的很少,市场前景也不明朗,但老黄(她的丈夫姓黄)却没有反对,因为他知道这是我的爱好。”

从栖霞到威海,如何成为“多肉”名人

说着简单,但创业的艰辛,只有夫妻两个最清楚。一棵多肉植物从不起眼的小苗,长成“晶莹剔透”的盆景,可能需要几年的功夫,两人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为此,他们干脆就搬到了大棚旁边的平房居住,很多时候吃饭就是简单凑合。

>>>>完整章节全文在线阅读 <<<<

    返回顶部